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嬰語"

孩子都是家長們的掌中寶,從十月懷胎,到呱呱落地,再到咿呀學語,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溫馨而幸福。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之中,孩子可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一般孩子都是在1歲左右才可以咿呀學語慢慢學習說話。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但是在這之前,孩子也是有自己獨立的想法的。家長們可別小看嬰兒哦,雖然人小,但他們可是有自己的表達方式的,家長們可別輸在不懂嬰語上哦。下面就和依媽一起來看下屬於孩子的嬰語吧,真的是漲知識呢。

1、 懶洋洋

孩子表情出現懶洋洋的時候。大多數是表示自己吃飽了,這樣的表情基本都是會在吃奶之後出現哦。媽媽們要注意觀察。一般孩子就會把頭扭到一邊,奶瓶也不會在含在嘴裡,孩子吃飽就好。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吃不飽,總是餵奶給孩子,所以之後可以通過這個小表情去判斷孩子吃飽了沒哦。

2、 揉眼睛

這個時候,大多數是孩子困了,想要睡覺了呢,就不要在和孩子玩耍了。在最快的時間內。哄孩子入睡哦,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睡覺環境。

3、 小臉通紅

這個時候,媽媽要注意了,孩子是要拉便便了,可以看到孩子小臉通紅的,看起來很使勁的樣子,這時候不要打擾寶寶。讓寶寶拉完拉乾淨在去給寶寶收拾哦。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4、 喊叫

經常會在人多的地方看到孩子們在哭鬧,大聲喊叫,那是孩子比較煩躁當下的這個環境,一般小孩在家裡肯定很少大聲的喊叫。因為家裡都比較安靜,出門在外就不同了,大的商場,超市,景區等,都是人流量超大的地方。孩子就很有可能會煩躁引起他大喊大叫,家長們要注意,儘快帶孩子離開哦。

5、 吃手指

這個時候,孩子一般是不願意理人的,表示此時想自己玩耍,這時候媽媽也可以歇一歇了,或者可以幹些其他的輔助工作,也可以和孩子有些言語的互動哦。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6、吮吸

媽媽們可以觀察,在餵奶過後的一段時間裡,孩子可能會尋找媽媽,拉著媽媽的手,也會把頭轉向媽媽。好像在著急尋找食物一樣哦,這時候就是孩子餓了,要注意給孩子餵奶哦。

7、癟嘴

這時候媽媽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就會有哭鬧的前兆,估計是受到小委屈了,想哭的樣子。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哦。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看了這麼多寶寶專屬的嬰語,各位寶媽媽是不是感覺瞬間漲知識了呢。那麼在孩子學說話之前,高智商的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1、 陪伴

2歲之前的寶寶,媽媽一定要親自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母愛哦。儘量不要交給老人去帶。可以讓老人幫忙,但絕對不是撒手不管哦。多去抱抱孩子,多多陪伴孩子,從小給孩子幸福感。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2、 做遊戲

別看小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心裡比大人還清楚呢,平時,一定多和孩子做遊戲,很多媽媽肯定覺得孩子1歲,能做什麼遊戲呀?其實不然,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陪著孩子看看卡片,區分區分顏色也是好的呢。孩子都會感到安全幸福。

小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是在跟你說話,家長可別輸在看不懂

3、 經常和孩子互動

比如在孩子睡醒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你醒了,孩子餓了的時候說:我們吃奶奶嘍。洗澡的時候,換衣服的時候,都可以進行一些情景模擬,告訴孩子我們在幹什麼。和孩子嘮家常。孩子心裡也是知道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很聰明。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聰明的媽媽都會這樣做哦,看完你是不是也很有收穫呢,快去和孩子嘮家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