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芯愉


当然很尴尬。

刘邦当皇帝后接父亲来,刘太公很兴奋。却被人提醒,您老见了皇帝也得行大礼。

其实也对啊。刘邦的皇位是自己夺来的,与刘太公毫无关系,以君臣礼仪方面说,刘太公确实需要先以臣民身份对皇帝刘邦磕头,然后刘邦才能以家礼向父亲行礼。

所以,儒生以秦始皇父亲秦庄襄王的旧例请刘邦尊父亲为太上皇。这个父子间的君臣礼仪问题才得到解决。

此后,后周柴荣也出现这个情况。

由于柴荣是继承姑父、嗣父郭威的皇位,自己也叫郭荣。其父柴守礼被封官,但柴荣只能以元舅礼待之,也就是将生父柴守礼当作自己嗣母(其实是姑母)的哥哥对待。柴守礼此后也一直避居外地,始终没与儿子见面,以避免父子间的君臣礼。一直到赵匡胤夺取政权六年后才去世,赵匡胤还派遣专人为曾经老大的生父办理了丧礼。


四川達州



项羽和刘邦打仗的时候,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作为要挟。刘邦深知项羽的个性,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随后喊话告诉项羽,你我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若把他杀了喝汤,别忘了分我一碗。

项羽虽然生气,但是还是听从了别人的劝说放了刘邦的父亲和他的妻子。深受惊恐的祝老太公,想不到儿子会弃自己于不顾,遭受绑架坐牢威胁种种惊恐,还好各种磨难在刘邦称帝后,总算苦尽甜来。


其实刘邦是个孝子,当初没有这一道言论,恐怕会受制约与项羽,大事难成。如今当了皇帝当然要遵从孝道,经常看望问安父亲。

有一次,老太公的一个侍从,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服务员,比较懂礼节的服务员。告诉老太公,虽然他是刘邦的父亲,但是毕竟儿子是开国皇帝,哪有皇帝向别人行礼的道理?


老太公想想虽然是自己儿子,但是已经不是一般人了,自己不过人臣,但是真的要向儿子行礼,也觉得不妥。于是刘邦来的时候就静静的在门口恭候。

刘邦来的时候不明白老父亲在此恭候自己为啥?听了一番解释后才明白父亲此时地位尴尬,随后封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一来,向父亲行礼就没有人说闲话。

老太公成了健在的太上皇,有生之年安享富贵。


恋恋荷颜


刘邦的爹人称刘太公。作为中国第三个皇帝的亲爹,刘太公是挺尴尬的。

第一个尴尬,儿子是皇帝,刘太公却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称刘媪,前面和太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刘媪在河边淘米,一阵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有人就看见一条龙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这些屁话都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阿谀拍马的人胡说的,刘邦为了显摆也承认了。可这样一来,太公就尴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儿子,可儿子却说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葱?更有甚者,左邻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里都说太公头顶绿油油的,太公还没地儿说理去。


第二个尴尬,太公对刘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本分分过日子。四个儿子,老大刘伯、老二刘仲除了种地,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太公带着老大、老二勤劳耕种,算是迈入了富农的行列,就省吃俭用的供老三刘季、老四刘交读书,满指望两个小的能出人头地,广大老刘家的门楣。

刘交也是老实孩子,读书读的真好,有学问。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可就不行了,简直就是个祸害。读书没见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处乱逛,还曾经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汴梁城,想要当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是什么人,那是天上的人,那里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刘邦瞎折腾,没看到他有什么出息。钱糟蹋了不少,还净惹祸,官府动不动就来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娘老子都吃挂落吃牢饭。

太公气的对刘邦说:“你看看你二哥,老老实实种地,苦哈哈的挣下一份家业。你呢?二流子,穷的媳妇儿都说不上。”

刘太公是真的对这个游手好闲的刘季恨坏了。


第三个尴尬,刘邦的事业刘太公没少“出力”。

刘太公身体真好,儿子刘邦中年才开始创业,当爹的居然一直熬到儿子当上皇帝。刘邦创业也是一波三折,太公跟着也没少活受罪。

秦末还没有大乱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在芒砀山落草了。他倒是自由快活了,可苦了家里人。官府抓不住刘邦,就把他老婆孩子等抓起来,刘太公没少破费。

后来楚汉相争,项羽抓不住刘邦,就把刘太公、刘邦的老婆吕雉等都抓起来,威胁要活煮了刘太公,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刘邦这个兔崽子居然对项羽说:“咱俩当初拜把子,既然是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烹你爹,别忘了给我碗肉汤喝。”太公当时差点没吓死。我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你们这些天下英雄在我身上较什么劲那?


最后一个尴尬,就是当上“太上皇”了。

刘邦当上了皇帝,刘太公也从项羽那里出来了,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按理说可以过过清静日子了。

刘太公要求也不高,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小三儿当了皇帝,也有个样子了,每隔几天就来给爹磕个头,看望看望。太公过的也算舒心。

于是太公的管家就来说话了:“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却是人主,您老虽然是爹,却是个布衣老百姓。哪有人主给老百姓磕头的道理啊?”

太公听了就上了小心思,问管家该怎么办。管家说这么办这么办。

过了几天,刘邦又来看望爹了。刘邦的车还没停稳呢,就看到刘太公一身短打,抱着个扫把在门口迎接他。刘邦赶忙下车,过来要搀扶太公。太公抱着扫把,刘邦进一步,他退两步。刘邦心说,我爹今天是要跟我跳广场舞呢?问怎么回事?

太公说了:“人主怎么能给我这个平民客气呢?”

刘邦明白了,爹是给我要待遇呢!这好办。首任皇帝嬴政追封他爹叫太上皇,我爹活着就见到我这么有出息,我也封我爹当太上皇。

于是,刘太公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上皇,可不是太上皇帝。刘太公也只是解决了个待遇问题,实际权力可一点没有。

有一次刘邦大摆宴席,和群臣吃酒,太上皇也出席了。刘邦喝高了,对爹说:“以前你说我不如二哥会挣钱养家,你看看,我现在这份家业跟二哥比怎么样?”

老头儿老脸一红,刘邦大笑,群臣也大笑。群臣很多都是刘邦的乡亲发小,是太公的晚辈,太公看着他们光屁股长起来的。当着这么多人,刘邦让太公有点下不来台,尴尬了。


故纸汇


题主误会刘邦了,刘邦如此聪明,怎么会让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呢。刘邦称帝后,对于妻子和儿子以及众大臣都有册封,只是册封的时间有差异。对于自己的长辈和亲族也考虑到了,但是唯独其父刘煓比较难以处理,那么后来刘邦是怎么巧妙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刘煓有四个儿子,刘邦则排行老三,其两个哥哥是刘伯和刘仲,三人拍辈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至于刘邦为什么不叫刘叔,现在很难搞清楚了。刘邦还有一个异母弟,名叫刘交,相比来说文化水平高点。

四子当中,刘伯早死,剩余的三个儿子中刘煓最喜欢刘仲,因为刘仲老实,操持农家活样样拿手。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喜欢闲逛、好酒色,经常惹下许多麻烦。于是刘煓经常骂刘邦,说刘邦是个败家子,不如刘仲会持家。那么刘邦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呢?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西汉。当时刘邦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又追封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为昭录夫人,唯独他的父亲刘煓没有封号。这件事情也被后世之人大为非议,认为刘邦不尊敬自己的父亲。那么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按照常理,皇位由父传子。但是刘邦的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现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如果立自己的父亲为皇帝,那么朝廷就会出现两个皇帝,这样就乱套了。所以刘邦也是为了避免尴尬,选择了将这件事情暂时搁置。虽然暂时搁置,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有的。

汉朝初建,各种典礼制度尚未制定,所以大家遵照的都是一些旧礼。刘邦按照旧礼,每五天去向父亲刘煓问一次好,请一次安。刘邦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是刘煓的管家坐不住了。

那个管家对刘煓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现如今刘邦虽然为您的儿子,但是人家还是皇帝。你虽然是父亲,但是确是臣下。你让皇帝给臣下行礼,这样的话礼节就乱套了。刘煓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在刘邦再次前来请安时,刘煓抱着扫帚,立在门口迎接。刘邦大吃一惊,连问是怎么回事?

刘煓回答说:你是皇帝,不要因为我而乱了朝廷礼仪。刘邦这才明白,原来背后有高人支招。不过这样也好,省的自己尴尬。不过如此这般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刘邦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册封他爹。

刘邦酝酿了半天,然后下了一道诏书,上面写着:人间亲情,莫过于父子之情。所有才有皇位由父传子,子得皇位后尊父的传统。以前天下大乱,我披坚执锐,纵横驰骋数年平定天下,这都是父亲当初教我做的。如今我贵为皇帝,而父亲却没有封号,这样不好,以后尊称我父太公为太上皇。

从此以后,汉朝的朝廷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太上皇刘煓。刘邦为了避免两人经常碰面的尴尬,为父亲新修了一个城,新丰。然后将原来沛县的左邻右舍都迁进城去,陪太上皇解闷。又将御花园开辟出来一大块儿,作为父亲的菜园,父亲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因此,刘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在太公没有被册封之前,刘邦行的是父子之礼,对太公极其尊敬。在封刘煓为太上皇后,两人地位平等,仍执父子礼。这样,非常完美的解决了臣下要给皇帝叩头的礼仪。后世也以此为范本,凡是有在世的太上皇,在任皇帝都要执子礼前去问安。


每日趣评


刘邦的老父亲,从来就没有向刘邦行过跪拜之礼,也就谈不上什么尴尬了。

说起来这位刘太公,算得上是历史上排的上名的幸运儿了。他自己没什么成就,一生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好吧,说白了就是农民。但是他的儿子刘季,也就是刘邦,起身泗水亭长,提三尺之剑在秦末乱世之中,剪除群雄,最终创下了辉煌无比的大汉王朝,刘邦也从一介草民,直接跃升为九五皇帝之尊。这就不得了了,刘邦是皇帝,但是他刘太公,是皇帝的老爹,别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他跟前,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爹”呢。

所以,一开始不是刘太公去拜见刘邦,而是刘邦去拜见刘太公。毕竟父子的关系摆在那,老太公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刘邦这就郁闷了:这人前每个人都跪拜我,称呼我为皇帝,但来到老太公这,自己得恭恭敬敬的不说,还时不时得下跪行礼,虽然说老太公是我老爹,给自己老爹行礼也是应该的,但是怎么感觉这么变扭呢?

老太公这时候正乐呵呵地享受着儿子带给他的荣华富贵,还没心思考虑其他的呢。这时候,他旁边的一个管家就和他说了:老爷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早晚恐怕地位不保啊。虽然说刘季是你的儿子,但是他现在成为了皇帝,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整个天下都是他皇帝的,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子。您老现在乐呵呵地看着皇帝来给你请安,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也是他的臣子呀,怎么有让皇帝给臣子下跪的情况呢?久而久之,皇帝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不满的,到那时估计你的苦日子就要到了。

老太公也是一点就通的人。于是,刘邦再去拜见的时候,他就系着干粗活的围裙,手里拿着扫帚,站在路边恭候着刘邦。刘邦见到这种情况是大吃一惊,慌忙来搀扶老太公,而老太公则推脱说不敢因为自己而废除了君臣之礼。好吧,老人家也算是有心了,刘邦回来之后,召集百官,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刘邦再去拜见时,因为算是小皇帝拜见老皇帝,也就不那么尴尬了。这也是刘太公为刘邦做的最低的姿态了。

所以,刘太公是没有跪拜过自己的儿子的,这一点应该点清。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臣子父亲向皇帝儿子行跪拜之礼的,福垊知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光绪的父亲老醇亲王向光绪跪拜;一个是宣统的父亲小醇亲王向宣统跪拜,就是载沣升为摄政王后还是要向宣统跪拜的。后周最大的捡漏帝柴荣当了皇帝,在解决如何面对生父这个问题上,他封自己的父亲为国舅;怕父跪拜儿子的尴尬,干脆老死不相往来!那刘邦称帝后,是如何解决这一尴尬的呢?

称帝的刘邦向父亲跪拜——要做最孝顺的儿皇!

刘太公四个儿子:长子死的早,次子最勤劳,三子败家子,四子天之骄。刘太公最喜欢老二刘喜,他勤劳能干,一看都是旺父子;刘太公最讨厌老三刘季,他好逸恶劳,招惹是非,一看就是败家子。谁知道他最讨厌的老三,经过八年的拼搏,竟然成为了天子。

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异姓王楚王、韩王、淮南王、梁王、衡阳王(后改为长沙王)、赵王、燕王联名拥戴下在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姜楼村南520米的官堌堆(遗址)称帝,建立西汉。随即王后升为皇后,王太子升为皇太子,去世的生母尊为昭灵夫人。夫人这个级别相当于诸侯王的妻子(那时没有王妃一说),也就说刘邦相当于把他父亲尊为诸侯王。

称帝后的刘邦很忙,东奔西走,而刘邦的家人都安置在栎阳宫。他封过最讨厌的雍齿后,就回到了首都长安,这里距离栎阳非常近。于是刘邦向他父亲表现的机会来了。不要以为刘邦混成皇帝,刘太公就给他跪拜,在刘太公眼里,刘邦还是不成器。而刘邦因为父亲看不起自己,而自己混得好得不要不要的,带着一种炫耀和厚道(假装是低调),对父亲五天一朝拜——其实就是跪拜。刘邦跪得心安理得,刘太公接受的心安理得。因为刘邦一直要把自己打造成孝顺皇帝。自汉惠帝以后,皇帝谥号前多加以孝字。

太公家的管家看不下去了——他要拍皇帝马的!

太公家的管家(那时叫家令)看着太公享受儿子跪拜时的得意情形,就想到了一个让太公不得意,让刘邦很得意的主意。人生要说很多话,最关键的就那几句话,说好了一句顶一万句。就看你有没有机会,有没有胆识去说了。管家小心翼翼地对太公说:“老爷子,在下有句利于大汉皇朝的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太公看他把话都提到国家的高度上了,当即应允。管家说:“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个君主。皇帝是您的儿子,但毕竟是天下之主;您是皇帝的父亲,但毕竟是天子之臣。天下怎么能有皇帝跪拜人臣的道理呢?这样下去,别人就会效仿,严重的话则会影响我大汉千秋基业啊!”太公从来没有想到儿子一个跪拜竟然这么严重,当即傻眼了,问道:“为之奈何!”

那管家立即如此这般地告诉了太公。

五日后,刘邦在众人的拥簇下又来跪拜太公,到家门口却发现老爷子抱着笤帚,弯腰屈膝站在门口,大呼:“欢迎陛下幸寒舍!”在古代迎接贵宾时,主人就会先把卫生打扫后,然后在门口热情迎接。杜甫曾有诗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刘邦惊呆了,他突然感觉太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赶紧搀扶,并说:“老人家万万不可。”刘邦急得就叫成了老人家了。太公轻轻推开,恭敬地说:“皇帝乃天下之主,怎么能因为这老朽乱了天下的法度呢!”刘邦回去一想,就把老爷子的管家叫来了,然后赏赐了管家五百斤黄金。幸福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父爱子一尺,子敬父一丈。

前201年五月廿三(丙午)感动万分的刘邦下了一份诏书。诏书说:世上只有爸爸好,父亲有天下传给儿子,那儿子有天下就要让位于父。这点儿西哈努克亲王做到了,他当国王后不久就让王位拱手让给了父亲,他父亲也算是皇太父吧。不过,刘邦只是说了。诏书继续说:想当年天下大乱,黎民倒悬,群雄逐鹿。朕持三尺剑,带着弟兄们,灭暴秦,诛项羽,平叛乱,终于天下太平。这都是爸爸教育得好。王侯将相尊朕为皇帝,但太公还是黔首。今天朕尊太公为太上皇。刘邦的继母李氏,随即成为太上皇后。

此后刘邦继续五日一朝太公,依然是对太公跪拜。太公别提多开心了,太公成为了最大赢家。

那么皇上刘邦在太上皇刘太公前怎么自称呢?


刘邦自称臣,称太公为大人。前198年十月,皇帝为刘太公举办84岁大寿。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都过来庆贺,刘邦为老爷子敬酒,笑着说道:“一开始大人总认为儿臣败家子不成器,不能为咱家挣产业,不如二哥。今天儿臣的产业跟二哥比起来,您看看谁的多啊?”太上皇无言以对,群臣大笑,群呼万岁。一年后,太上皇驾崩,一共当了五年的太上皇。


福垊


刘邦称帝之后,关于他和父亲之间的问题,还真有点奇妙。

通过刘邦称帝前后的一系列做法,我们可以看出他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你看刘邦在称帝之后,就把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母亲给封为了昭灵皇后,但是,刘邦活着的父亲,什么封号都没有。

在次期间刘邦还把自己的儿子刘盈封为了太子,妻子吕后封为了皇后,可是,就是这个老父亲什么名号都没有。

这说明刘邦对自己的老父亲,还是有意见的。

这也不能怪刘邦的父亲,毕竟早年的时候,刘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可能他的父亲刘太公,没有少训斥他。到了他成事当皇帝之后,就对父亲有了记恨。

刘邦称帝之前和项羽争霸天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父亲也不怎么样。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刘邦在广武和项羽对峙。

那时候刘邦的父亲太公在项羽的手里当人质,为了威胁刘邦投降。项羽命令手下架起了一口锅,声言要把太公给烹了。

刘邦看到之后,告诉项羽,我们两个拜过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杀了你的父亲别忘记给我分一杯羹。

后来还是项伯劝说项羽,项羽才没杀太公。

你看在刘邦眼里,太公这个老头根本什么都不是。

刘邦称帝之后,为了给天下做个孝道的表率,他就经常隔三差五地去老父亲太公那里。刘邦见到老父亲是要行跪拜之礼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刘邦那时候已经是皇帝了。所有的人见了刘邦都要跪,毕竟他是皇帝,只有向他行跪拜之礼,才能显示皇帝的伟大。

可是,有一天刘邦见到父亲之后,他的父亲太公却给他下跪了。

你要问刘邦这时候的是什么心情?

我觉得应该是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刘邦事后打听这件事,到底谁告诉太公,让他给自己下跪的。

经过打听刘邦得知,是太公的一个管家告诉他,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底下只有一个最为尊贵的人,那个人就是当今的皇帝刘邦。

虽然您是皇帝的爹,但是,为了显示皇帝尊贵的身份,他也是不能跪你的。反过来你还要跪他。

一开始太公还不愿意接受,但是,想了想这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树立威望,所以,也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当刘邦打听到这样的意见是出自一个管家之口的时候,他发现这个管家非同一般,所以不但提拔了他,还给了他很多赏赐。

这说明刘邦还是享受自己的老爹给自己下跪的,并没有不好意思之说。


史学达人


首先说一下,刘邦称帝后,刘邦的父亲并没有给刘邦行跪拜之礼,而是用了“拥篲迎门”的礼节迎接刘邦。



拥篲迎门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风俗,篲是扫帚的意思。古代重要的宾客前来探访时,主人家会打扫干净屋子,然后拿着扫帚,在门外躬身相迎。以此表示屋内和院落已经打扫干净,可以迎接贵客来访。

刘邦的父亲名叫刘刘煓[tuān],史称刘太公。而刘太公一生摊上了刘邦这个儿子也不知是幸还不是不幸。

刘太公本是沛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有四个儿子,除了老三刘邦之外,各个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而且每个人都勤劳能干。反观刘邦,既不种地,也没有其他营生,整天游手好闲,还经常到哥哥嫂子家蹭饭吃。最要命的是刘邦偌大的岁数,连媳妇儿也没有讨上一个。



看到不成器的刘邦后,刘太公也非常着急,所以逮住机会就会数落数落刘邦。后来刘邦成为了汉王,和项羽展开争霸,当时秘密派人准备把刘太公和接到关中,结果被项羽发现,所以倒霉的刘太公成为了项羽的人质。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对峙中,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大的案板上。威胁刘邦说,如果不投降,就把你老子炖了。刘邦这时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我跟你是结拜兄弟,如果炖了我老子,就相当于是你老子,所以吃的时候记得给我一碗。”估计此时的刘太公内心是崩溃的,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一定后悔生了刘邦。不过幸好的是,项羽并没有真的动手。



刘邦战败项羽之后,高高兴兴的把刘太公接到了皇宫中,还对刘太公炫耀说:“以前您经常看不起我,现在我挣下的这份家业如何?”刘太公因此对刘邦大加赞赏。从此之后刘邦锦衣玉食的伺候着老爹,而且为了表示孝顺,隔三差五就会到刘太公的宫中请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这一年刘太公的管家对刘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虽然您是皇帝的生父,但您也是皇帝老子的臣子呀,所以您不能让皇帝对您行礼,您得向皇帝行礼。”



刘太公一看这管家,内心又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算了,谁叫这份家业不是自己挣下的呢,行礼就行礼吧。不过刘太公也不傻,选择了“拥篲迎门”的礼节,明确提示刘邦,你丫到底是我儿子,还是一身份尊贵的外人?

刘邦看到这种礼节就知道是抗议,于是赶紧扶着老爹进了屋,并且询问了缘由。于是刘邦册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也因此刘太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活着便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就做了太上皇的人。而那个出馊主意的管家,不知为何,刘邦竟然竟然赏赐了他五百金。



从此之后,刘太公便再也不用再给刘邦行礼,两个人也避免了尴尬。而在小说《西京杂记》中说,刘太公后来闷闷不乐,刘邦为了讨好父亲,在关中地区建造了一座和老家一模一样的城池,后来刘太公自然也搬出了皇宫。

看了刘太公的经历,真不知他的一生感觉如何,摊上刘邦这个儿子到底事幸运还是不幸?


我是越关


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当上了皇帝。当上皇帝之后,刘邦除了大封群臣之外,自己的亲人也都册封了爵位。但是,有一个人没有册封,那就是他的父亲刘煓。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很尊敬自己父亲的。刘邦就是这样。

当上皇帝之后的刘邦,仍然遵守当时的父子礼节。每五天亲自去朝见一次父亲刘太公。每次见到父亲,刘邦都毕恭毕敬跪倒父亲面前,和普通老百姓给父亲行礼一样。

刚当上皇帝时,刘邦觉得这样很正常。刘太公也觉得很正常,儿子虽然大有作为,可毕竟还是儿子,总不能不尊敬父亲吧。

在朝廷之上,所有大臣都要跪拜刘邦。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刘邦习惯于群臣跪拜,也没有觉得跪拜自己父亲有什么不好。

皇家的事情总会有人考虑的。汉朝专门管理皇帝家庭事务的官员叫家令。一个家令为了讨好刘邦,就对刘太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个国家也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君主。所有事情都应该归于统一,不能两个并存。

刘太公问道:还有哪个君主?

家令说:现在你儿子当上了皇帝,是天下万民的君主,天下臣民都要跪拜他。你虽然是高祖的父亲,可也是属于君主的臣下啊。每过几天君主就来拜见你这个臣下,使得君主失去了很多尊严,君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啊。

刘太公一方面为有刘邦这样的儿子自豪,另一方面从内心里也想维护儿子的尊严。他觉得家令的话很有道理,便问怎么办才好。

家令想了想,对刘太公如此这般交代一番。

汉高祖刘邦再次来拜见父亲时,还坐在龙辇里,就远远看见父亲抱着一把大扫帚,挺直身子站在门口,像是迎接自己的样子。

当龙辇靠近时,刘太公小步后退,始终一副迎接贵客的姿势。

汉高祖莫名其妙,赶忙从龙辇上下来,快步走上前去、搀扶刘太公。便问道:父亲怎么啦?

刘太公一脸认真的表情,对汉高祖说:你如今是皇帝,是天下万民的君主,不能因为我破坏了天下的法纪与礼节!

汉高祖连忙问道:什么事情破坏了法纪与礼节?

刘太公说:你是万民的君主,不能向一个臣下下跪啊。

跪拜刘太公之后,汉高祖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不下跪的话,对父亲没有做到应有的礼节和尊重;对父亲下跪,与自己天下至尊的地位不相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汉高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臣们,询问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有一个大臣告诉汉高祖:当年秦始皇当上皇帝之后,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并且试探性建议汉高祖: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

刘邦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可以让自己名正言顺地跪拜父亲了。

刘邦重重赏赐了提出这个建议的大臣。

刘邦命令占卜的官员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召集群臣,在皇宫中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刘邦亲自将父亲扶到一个宝座上,并对群臣宣布:这个宝座是太上皇的座位,从今天开始,我父亲就是太上皇。

刘太公因为儿子刘邦的孝顺,幸运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刘邦给自己父亲册封太上皇,向天下大臣和百姓昭告:我刘邦是真正孝顺的儿子,我是国民的道德楷模。同时,刘邦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跪拜父亲的恰当理由,避免了皇帝跪拜臣下的尴尬。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尊贵到天下第一,但仍然能够科学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首要事务,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刘邦,出生在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一带),草根逆袭成功,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和另一个草根逆袭成功的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地方的人。刘邦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刘邦本来的名字叫刘季,称帝后改名刘邦。




刘邦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没有文化,靠种地为生,刘邦却非常讨厌种地,也不读书,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整日被他的父亲指着鼻子骂。《史记高祖本纪第八》里这样记载:


刘邦的爹叫刘煓,字执嘉,人们习惯上叫他刘太公(刘大爷)。这老头喜爱他家的刘老二,他常常一边骂刘邦一边拿刘邦的二哥刺激刘邦,你看你二哥勤快、能干多有出息,你看看你自己一天到晚像个无赖!刘邦的“无赖”之名相传甚远,刘邦对此一笑而过。


青年时期的刘邦在世人眼里就是不正混,他经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饭吃被大嫂嫌弃,后来刘邦就采取流氓的手段获得所需的银子,这也是导致他名声不好的原因。

也正是这种无赖加地痞的性格救了刘老头一条老命。刘邦和项羽作战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爹当人质,要挟刘邦说: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吃!


刘邦就用他那一贯的流氓语气说,我与你一块受命怀王,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等你把老头煮好了别忘了分给我一勺,此时听到亲生儿子说这话的刘老头,他的心情应该是崩溃的。项羽一看用“忠孝礼仪”根本要挟不住刘邦,又顾及自己名声最后就放了刘老头。

刘邦虽然无赖但是他向来豪爽,他的那帮兄弟对他也是实心踏地,刘邦知人善用决定了他后来的成功。他用张良计划打仗的一切事宜,用萧何管理钱财粮草,让韩信来率兵打仗。人才被他安排的恰到好处。



他后来当上了皇帝,把自己的亲人朋友都分封一遍。




他想把自己的父亲接到宫里安享晚年。按古代流传的律法,天下万民见到皇帝都要行跪拜之礼,刘邦的爹如果给儿子行跪拜之礼的话岂不违背人伦。刘邦的爹还是个糟老头,没有被册封什么。这该肿么办?刘邦的爹尴尬了,刘邦也会尴尬,下人们也尴尬!有个聪明的无名氏为了免除刘老头和刘邦这种尴尬局面就给老头说了个法子。史书记载,刘太公见刘邦时“拥篲迎门却行”代替了跪拜,意思是:刘太公抱着扫帚对着门倒着走,像个扫地的仆人,有点滑稽搞笑。


这在古代表示对人非常的恭敬,意思就是房屋和院子内外的所有地方都已经打扫干净了,请贵人进门。和现代当着客人的面拿扫帚,就是“扫地出门”完全相反。再后来有个人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封刘老头为“太上皇”,这封号有地位没权利,万人之上,无须对任何人行礼,包括皇上,这下彻底免除了尴尬。刘老头是历史上最早的太上皇。

这种封号被后来的皇帝一直沿用。例如李世民封他爹李渊为太上皇,献文帝拓跋弘20岁当太上皇,成为年龄最小的太上皇。乾隆当61年皇帝自退,当了“太上皇”是最长寿的皇帝。参考资料《正说历史》。

说起刘老头的尴尬还有一次,刘邦和他的文武百官给他过大寿,刘邦看着年迈的父亲,笑着说,爹,你不是常常骂我是个无赖,而二哥才是最有本事的吗?现在您看到底谁更有出息一些?”大臣们哈哈大笑,高呼万岁。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留给后人的却是深深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