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声称宗周是洛邑,那该如何解释“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呢?

华夏上古历史探幽


西周灭亡并非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西周覆亡幽王被杀都是源自幽王废嫡立庶,幽王后来自申国,申国位于镐京以西,为周王室的镇守西大门,历代周王都对申国礼遇有加,并与之结亲,幽王宠信褒姒,废申后和太子改立褒姒和伯服为太子激怒了申候,他连接诸侯欲反对幽王,不想王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要讨伐申国。

申候为自保派人向犬戎求援,并答应攻破镐京后财物自取,犬戎看有如此好机会求之不得,他们突袭了周六师,周军大败,申侯和犬戎穷追不舍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褒姒下落不明,犬戎将京城劫掠一番,申侯拥立废太子宜臼为周平王,这时秦晋郑卫四国前来勤王,犬戎退回西戎。

平王弑父夺权诸侯不服,虢公拥立幽王弟余臣为携王,镐京残破,地近携王,两王互相攻伐,平王为自保下旨迁都洛邑,将岐丰之地封给秦国,用郑武公为卿士,将携王之地许给晋穆侯,卫武公由侯爵晋为公爵,但天下诸侯都对平王得位不正充满怀疑和不满,此后的周天子受制于诸侯,沦落到连诸侯国都不如的地位。




南极狼人


今天在头条里看到这个问题与我前面回答的问题同处一个时期,问题问的也非常有意义。于是又开始了尝试作答。

赫赫宗周 唯有一处

周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岐邑迁至沣水西岸的丰都。周武王则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史称“丰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洛邑是公元前768年,周平王东迁定都的,史称“东周”。(今洛阳)尽管后世有许多史料也把洛邑一并写成宗周,无外乎是把整个周朝称为宗周,而洛邑并非周朝开朝的原始宗庙和园囿的所在之地,因此不应视为是周朝的宗周之地。“丰镐”才是历史意义上的真正宗周所在。




宗周双城 历史第一

宗周,是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第一座城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称之为“京”的国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城城市。

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家梁思成。在1950年初,就提出在北京西郊建设新首都的建议,其中就有对宗周丰镐双都城的研究参考。

如今我国的雄安新区被誉为千年大计,同样有着双城建设的大格局。包括韩国在内的向南双城发展,双城体系规划正被越来越多的,各国各地城市建设所采用。赫赫宗周意义深远。




褒姒之灭 无稽之谈

关于褒姒之灭的问题,我在回答周幽王上台是如何荒废政业的相关问题时,就详细地阐述了西周灭亡的整个过程。是因为周幽王废于国事、昏庸无能、荒淫无度最后祸起废立死于骊山而周亡的。并非褒姒女主祸国、一笑周朝亡。从褒姒身世荒诞怪异,来去成迷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这是王权斗争的一出闹剧,褒姒只是这出宫闱内斗的替罪羊罢了!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欢迎您继续关注,谢谢!


鲲鹏茶社


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方面来回答:

1、宗周是洛邑吗?答案:不是!

2、如何理解“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意思是:宗周毁于褒姒之手。但可能吗?一名弱小女子有何能力把宗周给灭了?

宗周是洛邑吗?

宗周应该是丰镐而非洛邑。

据《尚书正义·毕命》记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

丰镐其实是两座城,分别是丰和镐。丰京城是周文王所建,当时周家把都城从西岐搬到了丰京。后来武王又继续营建了镐京,并以此为根据地发展周家王朝的事业。而洛邑虽然也是武王时期就规划好的京都,但那里不能算是“宗周”,应该是“成周”。

  • 所谓宗周,就是指周朝的“宗”,也就是根本。周武王是在丰镐确立了周的统治地位,众诸侯最早朝拜的地方就是在丰镐,所以称为宗周。

  • 所谓成周,那是周朝成立以后所建的都城,也就是洛邑,因此称为成周。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这句话来自《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赫赫有名的宗周最终灭在褒姒手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冤的说法。褒姒,来自褒国的弱女子,本来身世就非常惨,从小就是孤儿,长大后因为长得好看,被褒国的国君当成赔罪礼物送给周幽王。周幽王得到褒姒后非常宠爱,按《史记》的记载,周幽王是因为过于宠爱褒姒而导致亡国。

但我们如果从褒姒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褒姒其实非常惨。她从小被遗弃,长大后也没有自由,被当成物品赠送。好不容易跟着周幽王过好日子,自己也封了皇后,儿子也封了太子,没想到最后的结局是儿子被杀,自己也被犬戎掳走了。如此还不算完,还要背负亡国妖女的骂人。

西周灭亡的原因并不在褒姒,而在周幽王,他如果不废掉原来的皇后和太子,就不会招来申国联军的造反。就像刘秀和郭圣通的关系一样,在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兵权还强大之时,刘秀是死活也不敢得罪郭圣通。周幽王显然没有刘秀那样的觉悟,他在废申皇后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他的岳父大人是申国的国君,所以亡国也是他自找的,与褒姒无关。


水煮汗青


宗周指的是镐京,而洛邑是成周。后来平王东迁,洛邑就成了周唯一的京城,所以后来的洛邑也被称为“宗周”。但是在王子朝之乱以后,由于周天子威信进跌落到极点,所以各国诸侯在私下里都蔑称周天子为“成君”,也就是“成周之君”。

周作为天下共主,所控制的族群、邦国之众多,幅员之辽阔广大,都是历代先公先王们所想象不到的。然而刚刚一统天下的周朝也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商的势力尚存。比如《史记・周本纪》就记载武王返回宗周,也就是镐京之后,几乎夜不能寐,于是周公前往问候,武王告诉兄弟说:“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所谓名民三百六十夫,是指在血缘组织上与殷人有联系的无数个族群、邦国,这些族群或邦国既没有商朝的显赫,却也实力未受损失,这使周武王感到上天赋予周人的礼物——王朝的天命,尚未能落袋为安。因为东方有太多的“实力派”仍旧承认商朝。 于是周武王带着这样的忧虑,在伐纣两年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武王的忧虑马上便成了现实,在武王崩后,纣王之子武庚立刻策反对成王周公叔侄不满的管叔、蔡叔以及仍旧效忠与商朝的诸侯开始反扑。周公率军东征,杀武庚、诛管蔡,并营建洛邑为成周,也就是周朝在东方的陪都。成周洛邑又被称为“中国”, "中国"最初之意,是周人指商的"中央之邑\

陳大舍


宗周在今西安城区西边,宗者根本也,宗周意即大周的根本之地,文王于沣水西筑丰城,是宗庙所在地,武王于沣水东建镐京,是西周朝廷所在地,丰镐合称宗周。成王时,周公旦于伊洛盆地营建城池,共建有三座城池,于涧河营建王城,遗址在今王城公园一带,西周时是周天子东巡驻地,东周为朝廷驻地,相当于清代北京的宫城及皇城;于瀍河营建洛邑,遗址在隋唐东都洛阳,今洛阳老城一带,是坊市贸易和平民百姓居地,相当于清代北京的外城;在最东边邙山之南洛河伊河交汇处之北营建成周,是北靠邙山南临伊洛河的战略重地,成者干城也捍卫也,成周意即保卫大周之城,是成周八师总部驻地,是军事堡垒性质的卫城,相当于清代北京驻有八旗的内城,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曾将殷顽迁禁于此由军队看管,后世在成周基础上筑建了汉魏洛阳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首都所在地,遗址在今天白马寺以东,汉魏洛阳城遗址一带,现已为村庄麦地了!予由洛阳坐火车东行经过此地,想起麦秀之感和黍离之悲,也情不自禁感叹世事沧桑!


海岛浪速


这个问题原本问的不是宗周是洛邑这种弱智问题吧,史学界倒是有关于周都在宗周还是在成周的争论。“必葬我成周以近成王”,史记里周公死前的话,成王的做法是葬之于毕,以近文王,表示“予小子不敢臣周公”,既然周公葬于毕是离成王“远”,那么周的政治中心似乎还是成周而非宗周。平王的东迁有一说就是迁的郏鄏而非从宗周到成周,具体怎样没定论,史记说周都在成周之前其实一般都认为周都就是洛邑。再有就算宗周位置可能有过变动,懿王、孝王那几代也被犬戎逼得迁过都。


昼冕


我也好奇,他们说宗周和成周一个西安一个洛阳,成周是洛阳,从周成王(周第二代王,武王姬发子)就开始修建并定都,一直到幽王,都有王居于成周的记载,那么问题来了,“平王东迁”是迁到哪里去了?从洛阳到洛阳?

正解是姬兴于周原,是为宗周,意即周室祖地;都于关中,是为成周,意为成为周地或者成王建都。


单身狗与孤狼


陕西的垃圾又在挑拨,成周是洛阳,没人说过宗周是洛阳,除了恶意攻击洛阳的西安垃圾,没人这样说过


雪夜落月


题目涉嫌挑拨,成周是洛邑,宗周是镐京,不要瞎提问,容易引起两座城市大V的互黑!


对话历史


宗周洛邑?没听说过!

宗周,顾名思义,是周人的“祖宗”之地,显然指的是丰镐,这是周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

洛邑是什么呢?是周人在灭商之后,因为东方统治地域的扩大,不得不另外建立一个政治重心,名曰“成周”,也就是为了巩固周人的统治,为此还部署重兵来保护。

因而,声称宗周是洛邑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谬误,由此,后面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用来形容镐京自然是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