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辞世,曾倡导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

近日,惊闻中国式管理倡导者,国学大师,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教授辞世,令人十分痛惜。

曾仕强辞世,曾倡导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

近些年来,非常有幸接触到先生的中国式管理思维,尤其是,听过先生讲座,读过先生著作之后,感觉受益良多。从大学阶段开始学习管理学,从泰勒的经典管理学,到迈克尔波特的第五项修炼,从“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我们都是尝试在西方思维的语境下,了解管理学思维模型的演变,每个管理学的“台阶”,都有其时代意义。

后来,才发现其中有些理论,跟国内企业管理的现况,相去甚远。直到了解到先生的著作和思想,惊为天人,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萃取出来的管理思维,才是具有别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我们一味照搬西方思维,舍近求远,最后往往把事情搞成一团乱麻,还不知其中缘由,也着实荒唐可笑。

曾仕强辞世,曾倡导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

据编者粗浅的理解,先生所倡导的中国式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以和为贵”的底色

中国人喜欢亲密友善,以和为贵的场面,会想办法避免急赤白脸,避免扰动纷争。虽然每个人看起来和颜悦色,无忧无虑,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敏锐的观察和警觉。这种看穿而不说破,点到即止,保持场面的功夫其实是一种大智慧,给自己留有周旋余地的同时,也给对方以转圜的空间。

曾仕强辞世,曾倡导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

“圆通合理”的方式

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永远不是非此即彼,不是二分法。这是和西方思维最根本的区别。中国人看问题,会从利处看到弊,从弊处看到利,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从来不会硬邦邦的全盘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其衡量因素为是否合理,是否“中庸”。如果合理,就有考虑和实施的机会。这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人务实的一面,是非常积极的因素。

曾仕强辞世,曾倡导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

“修己安人”的内涵

古代人讲求“内圣外王”,是首先向内探求的,向自身追问的。管理者首先正视自身问题,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去让部属服从自己的领导。同时,管理的目标核心在于“安”一个字,追求“ 员工好, 股东好, 顾客好, 社会大众好”,才是“安”,如果“不安”就要适时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