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是否过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6岁前的生命体验

01

我们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是帮助他成就他自己。

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最好的,却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或最适合孩子的。

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东西不是最贵的衣服和鞋子,不是最美味的蛋糕和最可口的食物,可能只是一个可以任意把玩的橡皮泥,或者是一个陪了她多年的、能天天为它梳头的洋娃娃。

我们很功利,以金钱来衡量一样东西的价值,但在孩子纯净的心中,判断价值的的标准不是这样的。

能够在合适的时期,最好地滋养他的心灵并满足他成长的需求,帮助他实现自己那一瞬间的个人意义和存在价值,这才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人生之初,这个最好礼物就是爱与接纳带来的安全感。

孩子一生是否过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6岁前的生命体验

02

3岁前,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尤其是妈妈。要多给孩子陪伴和肌肤接触。

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在《家庭成就孩子》中写道:

孩子一岁以前,母亲有三个行为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一是哺乳,二是依偎着孩子入睡,三是和孩子导呀呀细语。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与妈妈之间的连接。

一位朋友说她在月子期间,家里有个很厉害的月嫂会教她给宝宝按摩,说皮肤接触有助于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果然,她的孩子除了正常的生理需要外,很少哭闹。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都相对比较稳定,很少恐惧和焦虑。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抛弃。而他们眼中的被抛弃,就是父母不在身边。

这段时期请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如果孩子一直失去重要的稳定依恋对象,对他的安全感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孩子一生是否过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6岁前的生命体验

03

6岁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感觉这个世界对他充满善意。这是他一生信任自己和他人、信任世界的能力形成基础。

一个孩子的出生之初,是他最恐惧和最无助的时候,更是他对世界形成第一印象的最关键时期。

此时,对他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尽我们的能力来给他爱的呵护和安宁的守护,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世界爱着和接纳的,他也就学会了爱和接纳自己和他人。

如果此时父母没能帮助他来很好地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的一生将很难与这个世界很好地相处。

帮助他体验被爱和接纳带来的满满安全感,给他心灵力量,他才会有探索世界的勇气。

孩子一生是否过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6岁前的生命体验

2岁以后的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许多麻烦。

这是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萌发的时期。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安全范围内,多给他行动自由,并尽量帮助他最大可能地自由行动。

我们总是有一种本能,害怕孩子打破我们的东西,不想让他弄乱我们的房间,更害怕他受伤害,所以,会限制他的行为。

当我们惊慌失措地限制和制止他的行为时,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充满危险的,他是弱小无能的,这样也会使他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懦弱,失去向外探索和挑战自己的勇气。

0-6岁,正是孩子人格底色形成和树立自信的关键时期。

大胆让孩子探索,他们战胜困难完成了自己要完成的动作后,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也增加了他们今后挑战自我的勇气。

如果我们盲目地去帮助他、代替他做,或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对他而言是一种否定,他的内心会充满挫败感,反而会引起他的不满和对抗,甚至大哭大闹。

孩子是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出生之初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和陪伴方式。

孩子一生是否过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6岁前的生命体验

04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长大后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在6岁前形成的。6岁前,孩子的人生底色打好了,他今后的成长道路就会走得比较顺。

安全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底色。

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多个方面对比后得出: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容易感到无助和焦虑,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不被人接受,容易自卑和自责,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外界是危险的,变得自我中心、不信任他人且不易满足。

具有安全感的人则容易感受到被人喜欢和接受,有归属感。因为被世界温柔待过,他们对世界充满善意。他们友善、合作,有良好的自我估价,能自我接纳和信任他人。

一个人从小拥有了充足的安全感,长大后,无论遭遇多少次的被欺骗或伤害经历,依然愿意相信真诚的存在,依然拥有爱与信任的能力。

而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无论身边的人如何真诚相待与值得信任,只要被人欺骗或伤害过一次,就会怀疑整个世界。

因为,一个人只有一颗充满安全感的内心,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有鼓励自己重新站起来勇气和能力,成为自己想成就的那个人。


素质教育观察:青云计划月度优质帐号,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青云计划获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