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隨著科創板準備工作馬不停蹄地展開,各地區為爭取首批科創板名額,也在如火如荼地行動中。

據報道,2月19日,在江西省召開的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推進會上,江西省將確保南昌金達萊成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據悉,金達萊於2014年掛牌新三板,目前正接受上市輔導,股東戶數408戶,擁有11家做市商。

尚未登上A股大舞臺,金達萊就轉而向科創板投懷送抱。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金達萊是否具備科創板上市企業資質呢?

研發投入不足成隱憂

與A股IPO對公司要求不同的是,擬科創板上市企業需具備“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的頭銜。那麼,金達萊敲門磚是什麼呢?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公開資料顯示,金達萊主營業務為水汙染治理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等。其中,水汙染治理裝備是公司主要產品,2018年貢獻營收佔比77.66%。

技術方面,公司主要依託FMBR 和 JDL兩大核心專利技術,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客戶提供汙水處理成套設備及定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2018年11月,公司FMBR技術曾獲得全球“R&D100”特殊貢獻獎。

客戶方面,2018年4月,金達萊總經理助理劉安安在接受中國日報網採訪時稱,“公司在長江經濟帶,包括贛江、鄱陽湖等江西全流域的南昌市、九江市、贛州市和上饒市,乃至全國其他省市,甚至在國際維和部隊,都有自己生產和提供和維護的汙水處理項目”。

不過,從公司披露的銷售情況來看,公司客戶還是相對比較集中。2016-2018年,金達萊前五名客戶銷售佔比分別為41.59%、32.02%、19.66%。此外,從2016年披露的客戶名單來看,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縣區政府,市場覆蓋範圍偏窄。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軟性指標”尚且不夠格下,金達萊的“硬性指標”又能否過關呢?

根據科創板的相關規則徵求意見稿中規定,發行人申請股票首次發行上市的,應當至少符合下列上市標準中的一項。五套科創板的上市標準都以市值為標準做分層處理,市值區間為10億元-40億元。

據瞭解,隨著發行人預計市值的不斷提高,科創板對企業的財務指標要求持續放寬。例如:當發行人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時,科創板放寬了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要求,僅對其技術優勢提出要求。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截至2019年2月25日,金達萊股價收盤為19.58元,總股本2.07億股,公司總市值40.53億元。這也就意味著,金達萊要想在科創板上市,還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而經 梳理發現,公司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偏低,很有可能成為其登陸科創板的絆腳石。

2016-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404.02萬元、3294.67萬元、4204.91萬元,三年累計投入0.99億元,佔三年營收總額13.98億元的7.08%,這並不滿足科創板中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研發佔比不低於15%的要求。

A股IPO審核中,“隱形紅線”一直存在。金達萊雖然技術方面過硬,但是研發投入卻不夠,想從科創板首批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難度頗大。

業績波動幅度大,毛利率遠高於同行

除了研發投入不足之外,財經網還發現,金達萊的毛利率要遠高於同行上市公司,這在汙水處理行業很難講得通。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自2014年上市以來,雖然金達萊的銷售毛利率在各個年份略有波動,但是一直居於高位,從未低於62%。即使是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0.73%的2016年,公司的銷售毛利率也高達62.62%。

而同期來看,作為汙水處理行業的佼佼者,碧水源相應年份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9.15%、41.20%、31.39%、28.96%、32.86%,整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對於與同行毛利率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金達萊在回覆2017年年報問詢函時曾解釋稱,因碧水源開始涉足汙水處理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和毛利率偏低的黑臭水處理項目,而公司一直專注汙水處理業務,兩者在業務模式上存在差異,故毛利率有所不同。

那麼,考慮到自2016年開始碧水源承擔較低毛利率的黑臭水處理項目,小編以其之前2014-2015年的毛利率作比較,碧水源汙水處理項目的銷售毛利率也是在40%左右,這比金達萊整體解決方案毛利率還低20%左右。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此外,拋開其他業務來說,單單從整體解決方案業務上來說,2016-2018年,金達萊整體解決方案的毛利率為50.88%、58.96%、54.30%,同樣高於同期碧水源47.57%、34.26%、34.38%的毛利率。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與此同時,暴利並不好賺,金達萊毛利率高企的背後,是其近3年來應收賬款總額高於同期營業收入總額。

2016-2018年,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4.29億元、5.19億元、6.16億元,三年合計應收賬款總額為15.64億元。而同期的營業收入為2.0億元、4.84億元、7.14億元,合計13.98億元。

一般而言,毛利率較高表明公司產品利潤空間大,議價能力較強,其應收賬款應該偏低才是。金達萊在產品毛利率高企的情況下,卻幾乎沒有話語權,這難免讓人對其高毛利率產生懷疑。

對於上述疑問,財經網曾致函金達萊,不過截至發稿前,公司尚未回覆。

年年分紅成“傳統”

春江水暖鴨先知,節前科創板細則的落地,為新三板市場上的科創公司股票注入“興奮劑”。截至2月25日,創新成指報1000.85點,三板龍頭報1021.69點,三板做市報737.33,較年初分別上漲0.78%、2.89%、2.56%。

1月10日晚間,金達萊公佈業績預告後,次日該股即大漲近20%。近日該股持續攀升,2月25日該股收報19.58元,創出近兩年新高。

業績、股價雙喜下,在辭舊迎新的2019年2月19日,金達萊發佈了2018年的權益分派方案。

2018年,公司計劃以未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7元。截至2018年末,歸屬於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潤為4.79億元,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1.45億元。

財經網翻閱公告發現,年年分紅似乎已成為公司“傳統”。2014-2017年,金達萊已累計分紅2.25億元,佔同期歸母淨利潤總額的42.37%。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業績較差的2016年,金達萊也未放棄分紅。而在2017年,公司分紅金額創出新高,高達1億元以上,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84.65%。若加上2018年擬分紅的1.45億元,金達萊上市以來分紅將高達3.70億元。


江西省金達萊衝擊科創板,研發不足或成“攔路虎”


年報顯示,金達萊董事長兼總經理為廖志民,是公司控股股東兼實控人。2014-2018年期間,廖志民持有公司股份63.31%、63.37%、63.37%、61.23%、61.23%。以持股60%的比例計算,截至2018年末,廖志民可分紅2.2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