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在汉末时期,各路群雄并起,其中出现了两位备受人们关注的人物。那时公孙瓒率军兴于北方,曾颇为令人瞩目,但后来终为袁绍所灭。刘备出现的比他晚,并且经历十分的坎坷,但是最终却成了大业。二人本为同门,后来都参与了当时的战争,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同,这也给人留下不少值得思索的地方。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首先两位年少时成长环境都不算理想,而他们之所以能相识,是因为在同一老师们下求学。不过与一般的经师不同,教授他们的经师常想着救世。这一点对他们有着较大的影响。公孙瓒主要是靠战功在幽州起家的,而同一时间的刘备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当时何进正准备去丹阳招兵,刘备便一起去了。他因在下邳力战有功得为下密丞,之后又升了两次官。在这段时间,刘备到处奔波,但无大成就。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公元190年,关东的将士们大多都反了董卓,公孙瓒没有参加,而刘备参加了。但是刘备在其中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后来不得已只好投奔当时在幽州位居高位的公孙瓒。公孙瓒授予了他一个武职,这个职位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刘备就成为昔日同门的属下了。刘备因屡立战功,先是在平原担任一个小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就开始带兵打仗了。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公元193年,公孙瓒杀了刘虞,控制了幽州。但是,刘虞旧部对此十分不满。因此与袁绍势力联合起来,反了公孙瓒。这样,幽州陷入了战争中,而这场战争的对公孙瓒十分不利,因为他手下的将士已经快扛不住了。而此时的刘备正在徐州,奉公孙瓒的命令去支援陶谦。当时刘备手下只有一千多人,其中还有难民在里面。陶谦随后给了刘备四千将士,由此刘备的军队逐渐扩大,渐渐地形成了一支像样的武装,于是他转归陶谦。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有人认为刘备这种行为是对公孙瓒的背叛,不过这种批评未必很合适。毕竟当时的陶谦上书升了刘备的官,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当时的“诸侯”,在官位上与公孙瓒相同,因此此时再让刘备去给公孙瓒当下属也不太可能。不过,刘备虽然已经是“诸侯”,但是他兵权还是在陶谦的手里,因此刘备可以说是空有名头,内里啥都没有。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陶谦在临终前并没有把徐州交给自己的盟友袁术,也没有交给自己的老部下,而是交给了刘备。慢慢的,反对刘备的声音越来越少。此后徐州对外的战略出现了转变,从原来的联合袁术、公孙瓒对抗袁绍、曹操等人,转为向袁绍靠拢。刘备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袁术本来就不认可他,曹操又和他打过仗,同时他又“背叛了”公孙瓒,因而只能选择袁绍了。不过好歹这种政策取得了成功,袁绍也认可了刘备在徐州的地位。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公元199年,公孙瓒因为遭受重大挫折,不再主动出击了,但是最终还是被袁绍给灭了。当时刘备应在许,不过无力对公孙瓒提供援助。

刘备虽然在建安元年因吕布袭击而失徐州,公元200年因曹操进攻再失徐州,但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继续转战。后来他终于控制了荆州江南四郡,以后又占领益州,到后来则称帝。这是公元221年的事,距离公孙瓒自杀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刘备与公孙瓒都可称为当时乱世中的“枭雄”,二人成败有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刘备能得人心(包括民心与属下之心),而公孙瓒在这方面显然不如刘备;另外刘备即便是在经历了多次挫折时,依旧能够顽强的战斗,而公孙瓒在遭遇挫败后逐渐趋向于消极。这在双方战略上也有反映:刘备的战略就总体而言始终带有进攻性,而公孙瓒在灭亡前已经采取消极防御战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孙瓒的灭亡还和他固守一方有关,而刘备宁愿弃城远走,绝不困守一地。

固守一方的公孙瓒,越挫越勇的刘备,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

这里一提的是,公孙瓒杀了当时备受人们尊崇的刘虞后,尽管由此控制了幽州,但也给其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不仅大失人心,还遭到刘虞旧部的坚决反对。至于刘备,他在攻下成都后并未杀刘璋,而是给他换了个住的地方,并授予他官职,而这对刘璋旧属也有安抚作用。在此问题上,其实也可以看出刘备远比公孙瓒重视收买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