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德雷克斯的实用育儿法。

基于维持秩序、避免冲突、持续鼓励这3大原则,再加上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多多召开亲子间的家庭会议这一方法,可以解决绝大数育儿难题。

知道了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我们还需要了解育儿中的常见错误,尽可能规避它们。

常见错误如下:娇惯孩子、不爱孩子、过度宠爱孩子、收回对孩子的爱和感情、育儿中不必要的焦虑、吓唬威胁孩子、过度监管干涉孩子、不断唠叨说话过多、忽视孩子、不恰当的敦促、让孩子保证,索取孩子的承诺、要求孩子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孩子盲目服从大人、完美主义过高标准、轻视孩子、对孩子严酷、羞辱、贴标贴、体罚孩子。

看到这一串错误育儿方式列表,你的感觉如何?

都说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育儿过程中除了要持续地鼓励孩子,我们也要学会鼓励自己,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育儿技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犯错,尤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幸运的是借由育儿常见错误列表,我们能够尽可能避免错误,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德雷克斯指出,所有的错误都源自于以下三点:

1、孩子没有被要求遵守秩序

2、父母允许自己陷入与孩子的冲突当中

3、孩子感到气馁

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正面管教中说,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一定是暂时丧失信心的孩子。

回想我们自己,当孩子不听话,我们感觉到沮丧,失望,恼火,进而开始对孩子吼叫,批评。其实内心的原因也是因为气馁。

第2和第3条都很好理解,第1条遵守秩序方面,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试图向孩子屈服来避免冲突,这是不对的。

举个例子,学校要求孩子尊敬老师,听老师的教导。

孩子在学校里也是这么做的,如果有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孩子会受到处罚。

到了家里,孩子不尊重爷爷奶奶,冲长辈发脾气,言语上伤害了爷爷奶奶,如果父母只是默不作声,或者一带而过,甚至转头去埋怨爷爷奶奶过于唠叨,让孩子不高兴。

这就不只是向孩子屈服的问题了。

要求孩子遵守秩序,家里和家外都一样,保持一致性。

还有一种情况,强迫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秩序,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

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如果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就无法推动他们恰当地遵守秩序和规则 ,同样很宽松并不坚持 秩序,也十分糟糕。

尊重孩子,尊重自己,与孩子并肩合作是育儿中的金钥匙。

不尊重孩子,一味大声向孩子提出要求,命令他们执行,动力家长权威,事事插手,会让孩子受到羞辱、束缚、挫败或过度保护 。

相反,不尊重自己,纵容孩子,让大人成为孩子的仆人,允许孩子发号施令,成为家中的小霸王,也应当避免。

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

接下来,我们逐条来解读育儿中的常见错误:

1. 娇惯孩子

娇惯并非爷爷奶奶的专利,妈妈也常会因为对孩子的疼爱、怜惜与保护,不自觉地娇惯孩子。

娇惯被德雷克斯称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娇惯一词处处可见,知道它确切含义的父母却不多。

对娇惯这里有个宽泛的定义: 阻碍了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的育儿方法。

因为娇惯,没有训练孩子承担责任,而是使他们无法履行这些职责 。

所有的娇惯行为都遵循着同样的模式: 孩子成功逃避某种必要的责任,为了息事宁人,父母越来越多地违反秩序要求。

生活中常会看到、听到进入小学高年级还需要喂饭的孩子,初中还需要爷爷奶奶接送,以及奶嘴男,娇娇女,都是娇惯惹的祸。

德雷克斯指出,独生子女以及最小的孩子,必定会受到一些娇惯。

请时刻反思,我是否在帮孩子做他本已经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否影响了将来适应社会与生活?

2. 不爱孩子

几乎不爱孩子的父母,却有父母因为忙碌而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把孩子交给了祖父母照看。

孩子的成长,大人不能缺席。

还有一点,虽然多数父母都喜爱自己的孩子,但为数众多的孩子感受到拒绝和不被爱。

如果父母做不到持续娇惯孩子,被娇惯的孩子就会觉得不被喜爱。

还有小宝宝的出生,家庭星座的改变,也会令孩子感觉到不被爱。

3. 过度喜爱

太多喜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过度喜爱必然导致骄纵,骄纵必然阻碍孩子成长或引发激化亲子冲突。

一位朋友深爱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number 1。

出于母性这本没有错,只是将自己的爱与关注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十分危险。

4. 收回感情

你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你再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这种收回感情的做法会严重消弱孩子的勇气。

最危险的后果是,孩子最终会怀疑你是否完全可靠。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一书中指出孩子会不遗余力地找寻 重要他人。

孩子很容易原谅父母在某个瞬间脱口而出的尖锐词语,但很难忘记父母的某次冷漠或故意收回感情--我不爱你了!

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5. 焦虑

育儿上的焦虑无处不在。

孩子必须学会照顾自己,他们能够掌握识别危险和主动应对的能力。

过多焦虑只会把孩子推向更多危险。

除了对于危险的担忧和焦虑,育儿中还会有很多焦虑、不安与难熬的时刻,使用焦虑管理6步法,移除焦虑这一错误警报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下篇文章里再细聊焦虑管理。

别把不必要的焦虑传染给了孩子。

6.吓唬孩子

吓唬孩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夸大生活中的危险。

常会见到奔跑的孩子身后跟着唠叨不止的奶奶。 跑慢点,会摔着。注意点,别撞上人。

这些唠叨无效。

吓唬孩子的另一方面是试图强迫孩子采取良好的行为,结果同样糟糕。

7.过度监督

有种类型的父母极易产生忧虑的情绪,总是会担心一个又一个问题。

忧虑促使着他们倾向于过度监督孩子,不停地给出建议和管束孩子。

不断地为孩子烦恼:坐直了,握笔姿势,不要玩,认真点,缓下笔,注意观察,写的不对,擦了重写,又错了,你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不许浪费时间……

这种过度焦虑和持续不断的控制 ,除了引发孩子的不满,挫伤孩子的勇气,别无他效。

持续不断地想要用言语影响孩子,并不能引发孩子思考,只会引发对抗。

我们必须谨记,只有当教育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时,才有价值。

与孩子沟通,请把不必要的忧虑放下。

就像弟子规中所说,说话多,不如少。

8. 说话过多

每当与孩子说话时,你都必须想清楚 ,你是希望通过交谈释放自己的紧张,烦躁或者愤怒,还是希望借此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是后者,除非确认孩子做好了倾听的准备,绝不开口说。

此外,你必须注意自己的情绪,只有在平静时,才能进行建设性的交谈 。

如果你发现孩子当时不易受到影响,请闭上嘴巴,不说话。

最重要的是,决不要重复你已经说过的话,也不要告诉孩子他已经知道的事。

时刻注意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语言是为了鼓励和帮助,而非烦人和抑制孩子成长。

9. 忽视

育儿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尽少干涉,允许孩子积累自己的经验,从经验中学习。

尽可能不干涉之外,孩子还需要健康、安全、引导、共鸣、理解和激励。

别忽视了这几方面的付出。

10. 不必要的敦促

孩子时常需要督促,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友好地让他们注意到合作的需要。

但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抗,正在情绪化的当口。任何说服他们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切勿试图劝说孩子吃饭、睡觉、压抑情绪表达,或者劝孩子履行某种源自内在动力的职责。

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天经地义,如果一直敦促孩子做这两件事,孩子必会在这方面出现问题。

同样,孩子哭泣,生闷气,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不能通过敦促来转移或者强化我们的想法。

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11. 索取孩子的承诺和保证

吉诺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也特别强调了,让孩子做出保证,是无效的。

通常孩子会心不在焉地许诺,即便他们真心想要遵守诺言,能做到的时候也是少之又少。

孩子的个性没有改变,行为依然如故。

对待承诺越谨慎越好,不向孩子索取承诺,尽可能想法设法训练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2. 要求孩子控制好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应该运用自己的意专力,不该如此软弱。

我们对比“只要你坚持尝试,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哪句话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提升掌控感 。

请避免告诫孩子“控制好自己。” 在注意到孩子的某个缺点时,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它的起因,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前提,参考目的揭示法一文。

13. 报复

很多教育方法都建立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应受到奖励或者惩罚的基础之上。

这两种方法背后藏着父母的权威与优越性。

对孩子使用这些方法,教给孩子的是,唯有在面对大人的压力时,才要好好表现,而非出自孩子的个人意愿。

对于孩子来说,自然后果能让他们真正学会适应社会与家庭规则、秩序。

与自然后果想对应的是逻辑后果, 中文的翻译可以是“颜色、果子”。

等你爸爸回来,有你好果子吃,看你爸爸不给你点颜色瞧瞧。

威胁孩子是最无效的育儿方法。

像警察一样监督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奖罚分明,处罚之后,孩子以牙还牙,亲子之间陷入报复循环。

奖励惩罚,威胁,报复,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14. 要求孩子盲目服从

想要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允许孩子从小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谁说大人的话就一定是是对的? 谁说大人就一定比孩子聪明?

我们需要意识到,少许思考比强制要求孩子服从更加有效。

设计 一个自然后果引导孩子自然放弃某个不恰当的愿望,或者设计一些其他合适的方法,在正确的方向上影响孩子。

远比继续重复无效做法高效得多。

我们必须认识到,养育孩子,不可能速成,所有事情都立刻完成,达到圆满这不现实。

大师德雷克斯:18条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做法,你中了几条?

15. 唠叨

从早到晚,喋喋不休,不断唠叨,几乎没有其他养育态度如此能让孩子恼火并产生敌意了。

极端的情况是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受到批评,到处都有出错的地方 ,没什么事情是足够好的。

唠叨的教育作用等于零,它只会增强孩子的对抗,促使他们拒绝服从。

监督和唠叨,暗藏着对孩子的贬低与轻视,还有大人自身的优越感,应当尽可能避免。

16. 完美主义、过高标准、吹毛求疵

我们挑毛病是为了孩子看到他们行为不恰当的地方。

但这么做会挫伤孩子的勇气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强调正确的事情可以激发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通常孩子在被纠正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通过小小的实验你就会看到,在受到鼓励并给予友好的指导时,孩子是多么易于管教。

警惕恶性循环:挑毛病——孩子没改进——更多的挑毛病(吹毛求疵)——孩子变得更加糟糕和固执,父母对孩子更加不满,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

针对孩子的缺点横加指责是尤为危险的做法。

怕什么,就来什么 。

在恼怒的时候,你很容易夸大孩子的缺点,你的态度会直接导致孩子形成某个坏习惯。

请察觉你的挫败感,慎重与孩子说话。

17. 轻视孩子

许多父母不敢由衷认可孩子的成就,害怕孩子骄傲自满,容易轻视孩子。

你今天表现得真好,为什么就不能一直这么好呢?!

唠叨、吹毛求疵、棍棒教育,诸如此类带有轻视并引发亲子冲突的训练方法,在实际生活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效果。

育儿过程中,保持一份察觉和洞悉是十分重要的,察觉,反思,并且不再重复无效方法。

18、严酷与羞辱

严酷育儿的方式或者许能在表面上“驯服”孩子,让孩子对大人言听计从,但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妨碍孩子发展社会兴趣和归属感 ,加重孩子的无助感 。

通过羞辱孩子来削弱孩子的反抗,通过站墙角,罚站,责打,改掉某些缺点或者坏习惯,这种方法值得商榷。

19.体罚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体罚是纯粹的错误之举,无仅无效,即便是极个别的暴力也会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深刻的精神打击,通常都会导致持久的有害影响 。

孩子学到的是害怕和屈服于暴力,每一次挨打都会摧毁他们的一点点尊严与勇气。

每一个在儿时挨过打的人,其性格都会留下被责打的印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