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之特高压

新基建之特高压

新基建——特高压(1)

轨交说完了,后面几天我们聊聊特高压,今天简单开个头。

什么是特高压/特高压的优势:远距离、大容量、低能耗

通常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其中特高压是由±1000kV 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

特高压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能耗低、占地少,经济性明显,目前国内特高压技术输送范围可覆盖2000-5000公里,可实现全球范围内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跨区输送。

一句话总结,特高压输电的主要优势有三点:远距离、大容量、低能耗。

我国大力建设特高压的三大原因

1)电力资源与负荷不均

我国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中部,这决定了我国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发展特高压是必然。


新基建之特高压


这里补充一点,特高压的建设有利于消纳新能源。我国目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位居世界第一,三者合计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比超过35%。尤其是“三北”地区,新能源发电依靠本地无法消纳,多得用不完,只能弃风限电。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说风电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加快特高压的建设,促进相关地区的新能源消纳,对新能源领域也是利好。

2)环境效益: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东中部12省份的“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可增加用电量7000亿千瓦时左右,减少的PM2.5的排放量,约占目前东中部12省份火电PM2.5排放总量的76%。依托特高压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电为中心的能源开发利用格局,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大气污染问题。

3)经济效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十三五”期间,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2.38万亿元,带动投资3万亿元,年均拉动 GDP 增长超过0.8%。


新基建之特高压



第三次特高压建设高潮正来到,景气度反转

我国特高压建设历经几个阶段:

1)试验阶段:早在1986 - 1990 年,特高压输电前期研究曾被列为国家攻关项目,直到 2006 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

2)第一次建设高潮:2011-2013 年陆续有试点项目核准;

3)第二次建设高潮:2014 年能源局集中批复了一揽子输电通道项目“小路条”;

4)第三次高潮正来到:2018年特高压建设浪潮再起,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12条特高压工程将于今明两年给予审核。2018-2019年大规模核准将保障设备厂商在2019-2021年的业绩处于较高水准。估算2018年《通知》规划的12条特高压工程涉及金额近2000亿元。

新基建之特高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