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37期)

康熙之所以赦免张五哥替人顶死扰乱司法公正的罪,并且出人意料得加恩提拔他当自己的贴身大内侍卫,依竹山的分析,应当有两个原因。

而这两个原因,又与康熙集于一身的双重身份有关。

康熙的身份,一来是大清王朝的皇帝,二来他又是诸位皇子阿哥,甚至满朝文武的“父亲”。

皇子阿哥与康熙是血缘亲属,理所当然是直接的父子关系;而康熙与朝廷百官也时常“君父、君父”得称呼,说到底也离不开一层虚构的“父子关系”。

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古代封建王朝以忠孝仁义作为对百姓的价值导向,特别强调一个人在家应对父母尽孝,入仕在朝要对君主尽忠,认为能对父母孝顺的孩子,入朝为官后对皇帝也应当会尽到为人臣子的忠义本分。

张五哥替奸杀寡妇的任季安顶罪替死,其一是刘八女的父亲刘老太爷对张五哥的爹张老汉有恩,张五哥听从父命才应下这桩事;其二,当得知自己中了刘八女、任季安的圈套,要被假戏真做推上菜市口砍头时,依着张五哥的脾气性情自然是不甘心冤枉等死的,只不过刘八女他们拿张老汉做威胁,讲什么张老汉鼓动儿子替死囚顶死也是有罪,要被朝廷流放三千里,张五哥这才没有翻供。

这两点理由的共同之处,便是透着张五哥替父亲张老汉考虑的立场,这是什么?这就是“孝”!

于是张五哥就顶着孝顺的光环进入了康熙、胤禛、胤祥等人的眼帘。

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康熙在对待张五哥一案上所释放的态度,实则是要维护封建制度体系倡导的纲常伦理。通过立下张五哥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孝顺标杆,来告诉朝廷百官你们要始终秉持忠孝的本分。

康熙晚年时的朝局,几乎人人都在扒拉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捞好处。比如通过清理国库欠款,就暴露出朝廷官员十之八九死命贪污揩油的现实场景。而后的《百官行述》事件,更是将官场腐败、结党营私的情形掀了个底朝天。

面对此情此情,就连康熙都有些感叹无可奈何,时常透露出些许消极、勉强支持的情绪:

“...这一向朕总在想,我大清这么多的官员,其中还有我自己的儿子,怎么就把这个国家当成是朕一个人的国家呢?这棵大树朕是主干,你们都是枝叶呀!而国库呢?不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嘛”

“...他(任伯安)建了私档,大家怕他揭短坏了前程,说你们什么呢?说了几十年,有什么用?如果大家能以公心对朝廷、对天下,以忠心侍主,无隐瞒、无私弊,那姓任的有什么好记的呢?”

只不过康熙时不时苦口婆心的耳提面命,以及提拔、树立张五哥当标杆的利益导向举动,都难以成为挽回朝廷百官奉公守法良心的“大清药丸”。这一点也在为雍正朝整顿吏治的制度建设,埋下了深厚的背景铺垫。

康熙当然也知道自己光靠嘴巴讲讲、开会上上思想政治课,是没有什么具体效果的。所以才会在传位给胤禛时,形容交给胤禛的是一副“千钧重担”。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熙立张五哥当典型以激励朝廷官员的举措,其实际效果是收效甚微的。

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然而康熙加恩张五哥的第二个目的是什么呢?又达到了怎么样的程度?

第二个目的,康熙应当是做给诸位皇子阿哥们看的。

康熙与皇子之间的关系,既是君臣也是父子。在接受儿子们磕头请安跪拜的同时,康熙也常常显露出对父慈子孝天伦亲情的深切渴望。

其中有一次,康熙就抬出张五哥来反衬、告诫跪在地上的一大堆儿子。

那是康熙带着皇子阿哥们到避暑山庄围猎,并会晤蒙古王公以及朝鲜、日本等国使臣。不成想陡然间发生了“太子手书调兵逼宫事件”,其余的皇子阿哥们见太子将要被废,立马演变成了一场为争夺储位而展开的争吵,气得康熙当场直跺脚:

“住口!都给我住口!张五哥,你是个孝子,你看见过儿子们是这样气父亲的吗?”

言下之意是你们这帮兔崽子不孝啊!

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康熙当时正处60多岁的高龄,十分担心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出现骨肉相残、父子为仇的残酷局面,因而对于儿子们互相攻讦的苗头极为警觉。

这一方面,或许康熙的这些个儿子忙着争权夺位,都没能理会进去他们皇阿玛用意当中的殷切期待。但有一个儿子,不管有意无意都是做到康熙心坎里去了的,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在康熙看来,胤祥的脾气虽然有些急躁不顾后果,但这个儿子的心地是光明的,而且有情有义,做事情但凭天地良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比如这一次“太子手书事件”,胤祥就前前后后陪着太子,也没有趋红踩黑、落井下石,尽到了一个做弟弟、做臣子的责任。

康熙虽然因为胤祥的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浑话关了他,却特意关照图里琛给他屋里送去了炭火给他御寒,等于是在行动上表达了对胤祥这个儿子的认可和疼爱。

60多岁的康熙,为何提拔有替人顶死之罪的张五哥担任贴身侍卫?

只不过太和殿的那把龙椅实在太过诱人了!在九子夺嫡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皇子阿哥都很现实得选择了利益争夺,也真应了胤祥的那句“无情最是帝王家”。

或许如张五哥那样的孝子之心,也只有在去除了政治利益斗争的平凡百姓家庭,才会有真挚、难得可贵的显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