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26期)

上一期,竹山解读了康熙晚年牵动各方势力的江夏镇事件。这一期,我们来关注雍正执政生涯末期惊心动魄的一场政治风波——八王议政。

有关八王议政,明面上看是皇帝君主集权与满清建国之初贵族共治,两种政体之间的抉择纠纷,但整场风波背后的影子,依然是勾心斗角了一辈子的雍正与胤祀。

本期话题:八王议政,究竟是胤祀精心策划,令雍正猝不及防的逼宫行动?还是雍正老谋深算、欲擒故纵,搞的一出“上帝欲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好戏。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随着雍正与胤祀一道进入了晚年,同时将对方视为最大对手的两人,都积极谋划着在死之前完成最后的决战。

康熙生前没有采取强干弱枝的策略,光亲王就一口气封了四个,以至于儿子间形成了骑虎相当的情势。这个格局,雍正几乎花光了全部的执政生涯,才勉强将之抹平。

如今轮到雍正站在康熙当年的立场,意志坚定的他必然不愿重犯康熙的错误。雍正的想法,是为了给弘历创造一个平稳的交接班环境。

其实雍正着手剪除的政治势力,又何止八爷党一个。

以李绂为首的清流派、以隆科多为代表的亲贵阶层、以罗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领头的分裂势力,哪一个不是在雍正手里被搞掉的?

满清政权真正的君主集权、政治统一,应当是在雍正手里完成的。雍正也很明白自己的政治使命,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一副对联中感知一二:

“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于是我们可以推测,即便是没有八王议政八爷党的主动出击,雍正也是要挤掉胤祀这个“脓包”的。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极度集权的雍正

回到这一期主题的细节。根据剧情表面的走向,八王议政是八爷党联合关外的旗主王爷,以及弘时、隆科多等政治势力,孤注一掷发动的一场“倒雍运动”。

按照八爷党首领胤祀的谋划,八王议政的结果是要将雍正从皇位上拉下,建立一个由弘时当顺治、胤祀做多尔衮,关外的铁帽子王共同分享权力的政治模式。

此次八爷党的政变前准备工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周密。

除了鼓动觊觎皇位的弘时,胤祀还以政治权力当交易品,将关外的几个铁帽子亲王,以及与雍正新政政见不一致的隆科多,统统拉到了自己这一边。

至于底层的旗人,还有舆论势力强大的清流党,因他们对雍正推行的整顿旗务、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新政所表现出的种种不满,胤禩算准了这两股势力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沉默态度。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八阿哥胤祀

应当说,胤祀这一回最后的出击,也最为毒辣。

抬出弘时取代雍正上位,为的是在父子亲情上面,让雍正遭受来自于儿子的背叛。

事成之后,再由弘时出面宣布废除雍正的一系列新政,也会将其十几年的执政成果否定得一干二净

同时,胤祀拿出兄弟、儿子、满族亲贵、清流党人这样强大的阵势对付雍正,也在无形之中给对手造成了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压力。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胤祀鼓动弘时夺嫡

说了这么多,胤祀视为整个政变成败基础,最最最关注的还是对京城内外兵权的掌控。

这也是区别雍正与胤祀在八王议政风波中,究竟是谁占主导权的核心关键。

明面上看京城内,是八爷党拉拢了隆科多,掌控了九门提督手下的2万多兵马,并且接管了图里琛的大内侍卫;京城外,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也被旗主王爷们的关外四千铁骑共管,压制在了军营内。

八爷党的这一手,可以说是相当得漂亮。枪杆子里出政权,胤祀正因压制住了京城内外的兵权,才得以有机会站在朝廷上,与雍正面对面展开口舌论战。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得到弘昼预警的十三爷胤祥

只不过胤祀终归还是低估了老十三,不成想只剩下半条命的胤祥,拖着病歪歪的身子,还能赶去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扭转局势。

也正是在胤祥身上,可以看出雍正对于八王议政,事先并没有具体的察觉,更谈不上幕后的反制措施布局了。

因为当弘昼在上朝的路上,偷偷告知十三叔胤祥城外两处大营被共管的消息,胤祥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当环顾四周都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兵马在执勤时,胤祥立马警觉起来,闻出了今天朝会的不对味。

可见要不是弘昼“插了一脚”,胤祥也会和文武百官一起正常参加朝会,到时候身在大殿,根本没有机会走出紫禁城到城外接管兵权。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究竟是令雍正猝不及防,还是他玩的欲擒故纵

张廷玉扭转局势

再来看议政现场,尽管前半段情形如胤祀所料,百官基本失声,八爷党、旗主王爷、隆科多对雍正形成了以多围少的优势。

然而,张廷玉挺身而出,一番有理有据的辩论下来,把八王议政的合法性从根子上否定得干干净净,又将对决拖成了僵局。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八胤祀的短板,他毕竟没有经历军事层面的锻炼,缺乏朱棣般杀伐果断的决心,不敢干脆利落得来一个斩首行动的既成事实。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胤祀这号人吧!指望着政治性辩论完成抢班夺权,殊不知谈下来的东西,永远比不上凭实力打下来的东西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