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活动在内蒙中部草原一带,利于唐军捕捉战机;人和更不用说了,颉利和‘小可汗’突利两人闹翻,内部分裂,外蒙一带的薜延陀又是唐朝扶持的盟友,他等于四面楚歌。吐谷浑没有上面这些不利因素。相反,唐军进入高原地区作战,倒是要面对水土不服的问题。

唐军的作战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攻坚战,第二阶段是追击战。

战前态势:吐谷浑防线主要部署在青海湖的东、南两个方向,现在的西宁至共和、兴海一线。

到四月份,经牛心堆(西宁市)、曼头山(共和县)、赤水(兴海县)和库山(天峻县)四次作战,吐谷浑军主力基本被击溃,首都伏俟城失守,伏允可汗往西南方向逃窜。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对吐谷浑第一阶段作战

仗打得还是很艰苦的。尤其赤水之战,薜万均、薜万彻两员猛将,‘兄弟皆中枪,失马步斗,从骑死者什六七。’这哥俩是将门之后,老爹就是河间之战中,被窦建德借着大雾打败的薜世雄。他俩后来成了罗艺的手下,在抗击窦建德的作战中立过大功,也算是身经百战。薜万彻还是李世民眼里三个‘当今名将’之一。

眼看二人性命不保,将军契苾何力(此人本是铁勒可汗,后率部归顺唐朝)率数百骑兵赶到,直冲敌阵,‘竭力奋击,所向披靡,万均、万彻由是得免。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有高山深谷、湖泊沙漠。唐军的前线基地鄯州(青海乐都)海拔不过两千多米,往西很快上到四千米左右。三千米以上人开始有高原反应,何况行军作战这样的重体力活动。唐军能够取得胜利,说明日常训练和战时后勤保障,还是做得很到位的。

这次出征,李靖的头衔是‘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西海,就是伏俟城,隋炀帝打败吐谷浑后曾改作这个名字。所以占领伏俟,李靖的任务可以说就完成了。因此唐军停下来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下一步怎么办。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撤,‘

诸将以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

伏允可汗逃跑时‘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青海地域辽阔,没有马要完成追击是不可能的。而且伏允是老江湖,二十多年前(609年),隋炀帝带着段文振、杨义臣等一干名将亲征吐谷浑,用铁桶阵把伏允围在青海湖边,居然被他轻易跑掉。杨广派了几拔人去追,都遭到埋伏,有的还被消灭。所以逃跑是伏允的强项、打反击是他的拿手好戏。这时候追,风险是很大的。

有人站出来反对——国防部长兼一纵队司令员侯君集(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他说:第一我们要吸取去年段志玄的教训,打击溃战没有用。他前脚刚撤回去,吐谷浑后脚又跟着来骚扰。第二这次情况不一样,我们已经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伏允如惊弓之鸟,部众四散而逃,这时候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意见好提,困难的是拍板。兵是用钱堆出来的,几万弟兄,这么一笔国家的宝贵财产,能不能活着回去就在你身上。去年段志玄离青海湖只差三十里地,为什么偏偏停下来不打了呢?还不是怕出事。

大家的目光最后停在李靖身上。读那么多兵书打那么多仗,其实就为了这时候一句话。李靖没有犹豫:照侯部长说的办,追!

追也不是那么简单,肯定要解决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伏允可能逃窜的方向、追击的路线和沿途要点、行军供应保障,等等。

具体的作战方案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了,只知道唐军最终兵分两路:李靖带薜万均他们,走昆仑山以北格尔木一线,算北路;侯君集、李道宗他们往南,走乌海(豆措湖)、柏海(鄂陵湖)一线,算南路,这一路也是609年伏允逃跑的路线。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打仗其实就干两件事,一是打二是走,追击更是以走为主。唐军这一路小跑,可受了老鼻子罪了。尤其侯君集的南路,往西藏方向走,越走海拔越高,‘引兵行无人之境二千余里,盛夏降霜。其地无水,人龁(hé,咬)冰,马啖雪。

五月,南路兵团在乌海(青海豆措湖,入藏要地)追上吐谷浑大部队,‘与战,大破之。’北路兵团也进展顺利,连打几个胜仗,一直追到吐谷浑的边境且末(新疆且末)。这伏允也真能跑,还准备跑到国外去投奔于阗国(新疆和田)。没想到李靖这次决心大、劲头足,契苾何力、薜万均他们带着骑兵翻越数百里沙漠,忍饥受渴,‘碛中乏水,将士刺马血饮之。’硬是给他在一个叫‘突伦川’的地方追上,一通猛揍。算伏允逃跑的功夫厉害,再次脱逃,但大部队被消灭,粮食辎重没了,老婆孩子也做了俘虏。不久,逃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伏允走投无路,为左右所杀(也有的说是自杀)。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吐谷浑残余人马,以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为首,‘举国请降’,正式向唐朝投降。五月十八日,收到李靖的战报,‘奏平吐谷浑。’对吐谷浑的战役,终于大获全胜。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