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孟郊,唐朝著名的詩人。湖州武康人,也就是現今的浙江德清人。他父親是一個小縣尉,沒有多大收入,因此家境比較貧寒。孟郊從小性格孤僻,怕和人來往,用現在的話說,有點自閉症。他在青年時期,父母為了鍛鍊他,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孟郊學習非常刻苦,然而命運不濟,先後兩次去京城考取進士,都名落孫山。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孟郊是個出名的孝子,對母親的話是言聽計從。跟母親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一首《遊子吟》想必很多人都讀過,這首詩,把母子二人情真意切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古代,年輕人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考取功名,走仕途之路。自從隋朝建立科舉制度以來,到了唐朝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唐朝的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為“及第”,然後再經過吏部考試,成績合格後,再授予一定的官職,這叫“登科”。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孟郊雖然兩次考進士都沒有成功,並沒有氣餒,非常執著,屢敗屢戰。在母親的鼓勵下,於貞元十二年,46歲的孟郊,再一次踏上了去長安科考的旅途。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沒有讓母親失望,在張榜的那一天,孟郊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喜極而泣,回想自己這大半生顛沛流離,為了這次考試,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今天終於苦盡甘來,榜上有名了。回到旅店,回想自己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終於金榜題名,於是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快詩《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往日落魄的情景,不值得再說了。縈繞在心頭多年的陰霾,終於煙消雲散了。這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作者神采飛揚的愉悅表情,自己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情不自禁地躍然紙上。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過去考中狀元,都要披紅戴花,在大街上游街誇官三日。孟郊雖然沒有中狀元,但是考取了進士,相對來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按照唐朝的慣例,每年的進士考試都是在秋季舉行,而發榜則是在來年春季。作者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也買了一匹高頭大馬,騎上它在長安街頭遊歷一番。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在和煦的春風中,馬跑得也格外輕快。這裡的“春風得意”,是個雙關語,既說明了張榜時的季節,又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春風吹散心頭的霧霾,此時的孟郊,那是揚眉吐氣心滿意得,所以才有心情策馬觀花。以前數十年,儘管在外地也接觸到了很多美景,但是都無心觀賞。今天心情舒暢,好像一天之間,就把天下的美景都欣賞完了。

兩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金榜題名,一首快詩流傳千古

這首《登科後》,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詩,卻把自己登科前後的心情和狀況做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尤其是後兩句,既寫出自己金榜題名後的得意神態,同時抒發了自己的得意之情。情景交融,巧妙地融合成兩句詩,可謂是妙筆生花,真乃神來之筆。這兩句詩,不僅派生出來兩個成語“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同時也成為人們爭相傳頌的千古名句。大家對孟郊的這首《登科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