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1988年世界爆發第一次金融危機,黑色星期一籠罩全宇宙。1998年第二次金融危機來襲,中國政府破釜沉舟打響“香港金融保衛戰”。2008年當奧運聖火在全中國燃起時,中國貨幣卻嚴重超發,房價上漲,工業產能過剩,處處一片水深火熱。

由此看來,十年一輪迴,危機即將重演?正在路上的2018年,從一開始就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

有人認為,所謂金融危機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週期循環中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有規律可循;也有人認為,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是舊有問題的集中爆發與市場的重新洗牌,有機會可覓。

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經濟危機無疑是一場災難。

2018年,被吳曉波命名為“改革的不惑之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摒棄無知,逃離貧瘠,一切已經出現的、正在發生的都迸發著強勁兒的生命力與不可抑制的焦灼感。

“焦慮或許是這個時代唯一的特徵”。當人們埋頭向前時,也不免懷疑方向,徘徊苦悶,尤其是在2018這個特殊的節點上。

十年金融危機之說究竟是否會成“讖”?

根據目前相關專家的推測,2018年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且很有可能是局部性危機,除此之外,不少專家認為也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未來一年內不會出現太大風險,但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引發危機的可能性大。

2008年至2018年,“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一方面我們正逆著背影婆娑的人流越過山丘,另一方面,我們正拄著一根白手杖向另一座荒蕪的山丘挺進。

十年奮進,我們採訪了處於不同領域的從業人員,聽他們講述十年發展之路。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投資市場的血雨腥風

2008年的夏季異常的悶熱,如同山雨欲來的前夜,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一天,家在內蒙古的王政像平常一樣,在電腦前不停地刷著股票信息,與往日不同的是,他的臉上冒著密密麻麻的冷汗,眼睛裡透露著驚恐與慌亂,而在他面前的電腦屏幕,泛著一片刺眼的綠色,旁邊的電視機也一直播報著股市震盪的新聞。

突如其來的股市崩塌,打了王政一個措手不及,即使及時斬倉止損,他也虧了10萬。絕望無措之感紛至襲來,他只能向一旁的妻子求助,商討著對策,然而,他的妻子對電腦、股市一竅不通。

事實上,王政對股市也不甚瞭解。2007年,他從身邊的朋友圈中得知,很多人通過炒股掙了很多錢,好奇的心隨之雀躍而起。但是,乘勢而上的他是個“股壇新丁”,絲毫沒有嗅到風暴來臨前的暗湧,最終只能倉皇逃離戰場。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2008年9月15日,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標誌著次貸危機正式演化為全面的金融危機,並蔓延至全球。

那一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震盪,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跌到了2008年10月底的最低點1664點,下跌幅度超過了72%,市值縮水最多的時候達到二十二萬億。若按照後來的數據統計,1.2億個A股賬戶人均虧損13萬。

2008年,王政本來計劃好了購置新房,也被迫延期。每天刷股票、看新聞成了王政的常規動作,他的脾氣也變得暴躁不安,總之,家裡一直瀰漫著低氣壓的氛圍。

尚在讀初中的女兒王丹也感受到家裡凝重的氣氛,而這股氛圍更是蔓延到了學校。“你家裡也賠了嗎?”、“我爸媽每天都在刷股票!”……同學私下間也在不停地討論股票的那些事兒,儘管還比較懵懂無知,但也覺得股票就像洪水猛獸,它來了,爸爸脾氣變差了,家裡變拮据了,自己的零花錢也變少了。

十年彈指一揮間,從中央到地方,國家出臺了無數的政策改善低迷的經濟環境。在通信行業工作的張鵬就切實感受到政策帶來的春風,以及漸見起色的金融市場。

彼時,國家剛好投入四萬億救市,通信行業由2G升級為3G,國有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正在加大資本投入,功能機升級迭代智能機的大潮也洶湧而至。通信行業正迎來一場盛大的爆發,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張鵬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同樣虧損慘重,個人股票賬戶縮水60-70%,足足虧掉了一套房子,但由於所在行業的大景氣,個人工作收入的增長衝抵了股市的虧損。此外,大力度的購房補貼也讓張鵬鬆了一口氣,“當時,長沙市政府買房補貼8萬,開福區政府補貼3萬,合計11萬,基本夠首付了。“那時候,長沙市二環附近房價才4000-5000元,60萬足以買一套不錯的三居室。

國內的經濟環境已逐漸轉好,但是新的問題也在爆發。國家的四萬億投放政策最終導致了貨幣嚴重超發、工業產能過剩等;房價上漲迅猛並且高居不下;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最終演變成了P2P暴雷的鬧劇……

十年風雲激盪,大環境下的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最終求的,不過是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房產江湖

投資市場颳起血雨腥風之時,房地產行業的江湖也並不平靜。

2008年,肇始於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金融海嘯,向全球席捲而來。“次貸危機”後的狼藉之勢沉重打擊了市場信心,令全球房市惴惴不安。

面對這樣的“大崩盤”,中國的樓市在這一年走向頗為低迷。以上海為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0.3%,略低於全國水平,而其中房地產的貢獻為負值;商品房竣工面積同比下降26.8%,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7.9%,其中住宅下降40.1%;與此同時,存房量交易也同比下降了三成。

自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紛紛下降了十個百分點左右。外資紛紛撤離,消費者的預期一日低過一日。一貫秉持“買漲不買跌”的購房者們敏感的意識到了不同,不再抱有2001年以來對房價持續上漲的信心,紛紛藏起攻勢,持幣觀望。

隨之而來的是房價暴跌、棄房斷供、土地流拍、地王退地,甚至5折促銷都無人問津。與此同時,許多房產宣告破產倒閉,掀起一股"跑路潮"。全國樓市似乎進入雪花飄搖的寒冬時期。房產江湖動盪明顯,失業減薪者眾,然而卻暫時找不到可取的出路,有的只是各路幫派輾轉求生。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對許多房地產從業者來說,那一年的記憶也許永遠不會淡去。

房地產公司總監黃磊向新時代商業報道(ID:shangyebd)直言:“就覺得很低迷,很蕭條。大家肯定是不願意買房了,媒體都是關於金融危機的報道,誰敢下手?”

“收入當然下降,我們是拿提成的,沒有業務哪來的提成呢?其他人也都是這樣。走在街上,沙糖桔買5毛錢一斤。餐館都沒人去了。”

他表示,這個變化大約自2007年10月份之後就開始了:房價達到了一個最高峰,然後開始慢慢下滑。回想起來,他也保留了樂觀:“不過,也就是一年時間。對生活的影響也不會大到哪兒去吧,畢竟國人還是有一些積蓄的。”而國家開始“救市”之後,過了2009年3月份,“突然一下就回暖了。”

在當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亂象,國務院提出2年投資4萬億的目標。同時迅速降低存貸款利率,加速放貸,隨後,還伴隨降息、降準等一攬子調控政策,這也直接刺激了此後房地產市場的爆發。

在國家的干預下,至2009年3月,房產銷售指數開始自谷底回升,慢慢恢復了元氣,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央企積極拿地,高價地頻出,當年中海在上海以70億元拿下全國"地王",轟動一時。此外,內地房企赴港上市也慢慢地變成了一道風景線,如恆大、龍湖等房企均在同年於香港上市。這期間,為穩住房價的過快上漲,雖有調控,但市場依然堅挺。準確有力的經濟調控讓樓市鬆了一口氣。

在日後的發展中,從紛紛哄抬房價的投資亂象到漲幅逐漸趨穩,再到全國房企高速發展的樓市“春天”,一路走到如今,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租購併舉機制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碧桂園、萬科、綠地等眾多房企紛紛進駐長租公寓市場。

房市在2008年的打擊之後,以此為拐點,轉眼間,又是一個十年。

從2009年到2018年,重振旗鼓之餘,有不少人選擇回過頭來,重新觀望當時的頹勢。站在歷史車輪長長的車轍上回溯評判,許多人對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給中國房地產帶來的影響重新做出了評估。

有論文指出,次貸危機實質上反射出了中國房市漲價過快、違約風險加劇的潛在危機。其次也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情況。買房究竟是為了自主、保值,還是為了投機增值,需要進行比以前更加細緻的調查分析。

2009年房地產行業回暖之後,不乏理智者發聲提醒:即使在美國這樣金融監管嚴厲、金融市場發達的情況下,都會發生如此巨大的風險與危機,中國若任由房地產泡沫吹大,後果也將顯而易見。因此,為了保證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任何時候都不可放鬆對房地產市場泡沫的警惕。而要將其遏制,就得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中的炒作與投機行為,限制房地產市場過於氾濫的流動性。

這也許是當年那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帶給中國的重要啟示。

而放眼如今,房產江湖雖已無當年的遠洋洪流威脅,卻也負重不輕。爭議繁多,惹人憂慮。一線城市中端地區十數乃至數十一平的房價,成了這個時代最難以企及的數字。近日傳播甚廣的提租風波,也讓許多普通消費者對房市的期望又拉低了一寸。

對此,有從業者認為,國家的“五限”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同時目前的房地產也迎來了一輪凝滯期:“像深圳的幾家大樓盤就比較低迷了,但房價還是比較堅挺。新政策才剛剛開始嘛。城郊的房價是比較低了。”同時他也覺得,目前租金上浮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租金的痛會比房價程度更重。市場永遠是為了利益的。”

自金融海嘯中“渡劫”而出,走過十年,對房產泡沫的警惕還未消散。曾經的“劫難”,依舊值得覆盤思考。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十年經營一朝如夢

2008年12月31日,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了一篇蕩氣迴腸又充滿昂揚鬥志的文章——《中國實體經濟的2008》。文中的編者按寫道:

2008年,中國的實體經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房價漲了,鋼價漲了,油價漲了,似乎漲價將是這一年的主旋律。伴隨步步高昇的價格,人們對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勢頭充滿信心。

然而,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卻讓形勢急轉直下。油價跌了、鋼價跌了、房價跌了。在金融風暴面前,不少人都認為,相對於金融領域,中國的實體經濟經受的考驗更大。尤其是與國際大環境關係緊密的出口加工貿易。

儘管外圍大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但是,在2008年末,鋼鐵、汽車、房產,乃至IT、紡織和醫藥行業所展現出的面貌仍然留給人們希望。上述行業正在學習從逆境中尋求機會,度過這個寒冬。

這或許是最壞的一年,也有可能會是最好的一年。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的確,2008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中國這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正在接受世界經濟的挑戰。

根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紡織業。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紡織業處處受限,負債累累。江蘇、浙江等多地紡織廠倒閉停業,引發一連串的市場危機效應。

當時位於浙江的阿里巴巴,股價從40港元跌至10港元。因此被港媒嘲笑“去年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今年只能用可憐巴巴來形容了”。

對於這些顯著的變化,牛健還依稀記得。今年53歲的他,在鄭州這片人擠人的大地上摸爬滾打了近三十年了。“2007年我開始賣假髮,做文身生意,算比較早幹這一行的,所以還不虧”。說起十年前,他滔滔不絕“我什麼都做過,開過飯館,賣衣服,2007-2008年賣衣服不中,我記得我們商場有幾個老闆虧得挺多的,店鋪都關門走人了”。

“我們沒受什麼影響啊,十年前我在潮汕一家紡織廠打工,工廠效益不錯,賺的跟現在做生意賺的差不多”在深圳一家廚具店裡,一對李華夫婦回憶起自己十年前的打工經歷竟笑靨如花。

“如果再選擇一次,我繼續打工。現在做生意太難了,每天工作16個小時,賺的也沒有打工多”。2018年的經濟走勢以及行業態勢,讓李華對實體店已經失去信心。

與牛健的經歷相似,今年47歲的王鑫曾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周邊成無人區。“我賣早茶,所以生意影響不是很大。不過你看,現在生意也好不到哪裡去……”望著店裡空無一人的局面,他面有憂慮“孩子還在上學,還指望著這攤生意”。

提起2008年,他指著龍華街道對面的住宅區說“2008年對面根本沒人住,五金店鋪、房產中介都空了,那時候金融危機影響多大啊,現在,房價多貴,租不起了”。

十年裡,王鑫一直在龍華街道上賣早茶,他說生意跟十年前沒啥變化,唯一變化的是時代。

十年間,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很多企業甚至因此關門歇業,也有的實體經濟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迎來新生。

是福不是禍,在遭受衝擊的同時,實體經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六大減稅舉措,包括1項增值稅簡併稅率政策、4項新增所得稅減稅政策和6項執行到期後延續執行的稅收政策;9月30日,央行宣佈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達到一定標準的商業銀行,定向降準0.5或1個百分點,給實體經濟再添利好。

“企業越多越發達,我們這些做小本生意的人才會有錢賺”在龍華安家二十年的老劉一直做著建材生意。“十年前,龍華工廠多,企業效益好,吸引眾多人口,無論做什麼生意都好得不得了”,街上人流車馬穿梭不停,老劉似乎並不在意,“今天才多少人啊”。

“08年好過,18年難過,反正日子一樣過”老劉邊說邊擼起袖子忙活去了。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你幸福嗎?

2018年除了焦慮,更多人的生活標籤是“奮鬥”。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他只是磨鍊我們,磨鍊每一個試圖改變命運的平凡人”。

十年發展,十年奮鬥,無論如何,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切堅硬都煙消雲散,讓一切畏懼都蕩然無存,秩序重組,希望重鑄。

驀然回首,十年間已有一顆“理性向上”的種子在民眾心間生根發芽。

“這十年,您覺得幸福嗎?”當新時代商業報道(ID:shangyebd)向眾多的採訪者問起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時,回答竟然出乎意料。

“還行吧,小本生意一年有一年的收穫,我覺得國家不會讓我們過不好的”開了十多年早餐店的老闆咧著嘴大笑著。

“總體還可以吧,辛苦歸辛苦,但還是能養家餬口”王鑫的回答理性而中肯。

“幸福,怎麼說吧,錢賺的不多,但日子還過得下去,你說算不算幸福?”嚷嚷著“不如去打工”的李華反問到。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遠處,正在為孩子置辦開學用品的王姐說“壓力大,有老有小,不出大事,還行”;坐在樹蔭下乘涼的吳大媽說“我現在挺幸福的,孩子都大了”;在鏈家工作的小崔顯得特別焦慮“中介不好做嘛,但賺錢呀”……

車水馬龍,你來我往,雜亂而有序。早上十點鐘的深圳,置身其中,令人激越而亢奮。

金融危機10年:風雲激盪 水大魚大



當然,也有不幸的聲音。在龍華公園的長椅上,張文作為“三和大神”的新成員,總是有那麼點不甘心。“我能做什麼,我什麼都做不了”,對他來說,誰能請他吃箇中午飯,他就會很幸福。

2018年7月20日,南方網評發表《中國經濟增速折射人民幸福指數》,文章指出“回顧上半年中國經濟發展數據,在宏觀的大數據中,恰恰就映照著民眾的小幸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6%,這意味著大部分人掙的錢更多了;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這說明大家的日常消費支出沒有猛漲;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創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建立以來最低水平,這證明大部分人有著不錯的生計……如此種種,都是飆升的幸福指數。”

但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前提是不提房子和車。

四十年改革創新,十年激盪發展,每個人都在時代的機遇與使命中讀懂生存之道,體悟現實之酷,解鎖幸福密碼。

但你很難說,誰會成功誰會失敗,誰將沉淪誰又將一戰到底?畢竟,此時此刻,喧譁與騷動時時入耳。

(應受訪者要求,王政、王丹、張鵬、黃磊、牛健、李華、王鑫、張文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