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炼科仪之变神

变神

状奏毕,行法者即可入靖坐炼,行变神之法。变神者,即行法者“通过内功修炼,是自然之神即行法所召遣之神与自己元神相合”。《内法》卷上“内炼法”一条云:

入室端坐,澄心静虑,息调然定,寂然良久,方存我下丹田真无如火,如大红玉丸,左右九转,甚是分明。良久,自觉玉池水满,即肾水上升之外候也。其真火一九,始升上絳宫心府,号曰南昌上宫,亦号朱陵火府、流火之庭,即发炎炎流金之火,存想己身尽为火所焚。良久,炼形如婴儿状,端坐絳宫中,己身复完如故。婴儿渐登十二层楼,上金阙玉房之中,乃顶门泥九宫。婴几即化为天尊圣像,端坐宫中。

郑所南注曰:“心日绛宫,口内曰玉池,眉间三寸曰泥丸,两肾中间曰丹田。”泥丸,“即脑也,脑曰精根”。丹田之下,“乃任脉之所发”。“十二层楼”,即泥丸之下十二河源,乃十二经脉之源。此皆为内丹名词,不必详释。

祭炼科仪之变神

文中之关键,乃“已身尽为火所焚”与“已身复完如故”,此即化为太一天尊之决定性转换,亦即变神。郑所南曰:“存自己为火焚荡俱尽者,是表荡涤一切恶念也;己身复完如故者,是表天真之不坏也。”当知经此二者之去恶返真,方可离凡即圣。所谓凡者,恶念充盈,生灭不已;圣者,清净光洁,恒久不灭。虽是复完如故,然此“故”非旧“故”也,实乃新“故”也。自一丸真火至天尊端坐泥丸宫中,乃一逐渐上升之过程,此过程实属道家内丹之修持。泥丸宫乃人身之顶门,为至要之地,天尊居此,统领调度,总揽全局。

祭炼科仪之变神

变神之完成,全凭内炼,而内炼之要,无非“内养精神,外守戒行”。《议略》卷中开篇即日:“若欲行祭炼者,当熟看此说,不自打坐内炼者,非吾道侣。”可见所南对内炼之重视。至于内炼之实际行持,即为静坐。郑所南自述该法云:“今此之祭炼法,专以我先深潜静定,炼毓阳神,然后密运至诚,祭炼阴鬼;当合二者通为一片精密工夫也。微倒意念,则精神自然归源矣。”至于静坐之功效,则日:“静坐则耳目俱清,身心俱忘,神炁俱爽,泯于深定,湛然至一。”静坐又分几等境界,郑所南云:“若我静定之天未纯熟,则定中所现太一天尊圣像甚卑小,皆仿佛而不真,皆动摇而不定。所现祭炼之境亦狭隘,亦污秽,饮食亦淡薄,而幽冥亦未满所愿,其得济亦浅。若我静定之天已纯熟,则定中所现太一天尊圣像甚高大,愈光明而极莹,愈尊严而极慈。所现祭炼之境亦广大,亦清净,饮食才香洁,而幽冥甚满所愿,其得济亦深。我有一分静定,则有一分灵验,有二分静定,则有二分灵验。三分、四分,至十分皆然。

”此内炼法虽甚为简易,然其“统摄幽冥,极为奇特”。

祭炼科仪之变神

据此,可知静坐之功效,贯穿祭炼之始末,亦为祭炼诸环节顺利施行之保证,为亡灵获度之基石。静坐既有如此妙用,郑所南遂多次强调静坐入门之法。初学静坐时,心往往不易安定,杂念此起彼伏。此时,切不可急欲定之,须缓慢无为,任其自然静定。若着急,反而不能定。譬如浊水,须置之不理,方能自清而清,倘多用外扰而欲使之清净,则事与愿违,不得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