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前一阵子,肯尼亚有多家主流报纸,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刊文称赞中国公司通过“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技术,“挽救”了图尔卡纳输送电项目,帮助肯尼亚人节省了巨额“罚金”。

11月初,肯尼亚《商业日报》率先以“无人机是怎样帮助肯尼亚人节省数十亿先令罚金的”为标题 进行了报道。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商业日报》报道

次日,肯尼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民族日报》予以跟进,强调中国公司巧用无人机放线施工,帮助肯尼亚人避免了“巨额电力罚款”。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民族日报》报道

接着,肯尼亚颇有影响的《东非旗帜报》以“无人机是怎样帮助‘挽救’图尔卡纳电力项目的”为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此事进行报道。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东非旗帜报》报道

实事求是讲,肯尼亚媒体一向非常挑剔,对中国公司也没少挑三拣四,甚至不乏抹黑之举。但这次却如此密集地对中国公司及其所承建的项目进行报道,而且不吝赞美之辞,难道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是什么让肯尼亚媒体如此折服呢?

原来,两家中国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下属的贵州电建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国家电网下属的南瑞集团公司联合,从一家西班牙公司手中接下了“图尔卡纳输送电项目”的“烂摊子”后,克服种种困难,“化腐朽为神奇”,保质保量按期完工,不仅让肯尼亚人及时获得了清洁电力,而且让肯尼亚人避免了支付巨额罚金。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中国公司“化腐朽为神奇”按期完工

故事情节有点跌宕起伏。咱们慢慢道来!

话说,肯尼亚是个电力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不仅经常停电,而且电费奇高,谁用谁知道;但同时,肯尼亚又是个风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在北部的图尔卡纳郡。肯尼亚政府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准备好好利用一下图尔卡纳的风能资源,解决相关地区的用电紧缺问题。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图尔卡纳风电场风机高速运转

这就涉及到两个紧密相关的主要环节:一是发电环节, 主要是选择和建设风电场(wind farm),布设风力发电装置(风机等);二是输送电环节,主要是设置铁塔,布设输送电线路。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风电场中的风机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输送电铁塔和线路

两个环节缺一不可。要想效益最大化,最好是风电场发电项目与输送电项目能够同时完工,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扯另一方的后腿。

从肯尼亚政府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两项工程能够同时完工。但是,在肯尼亚办事,往往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同时完工”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输电项目拖了发电项目的后腿

据了解,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风电项目。多家跨国公司和多边金融机构参与其中,70%的资金为融资。项目总装机容量310兆瓦(共安装365台850W的风机),投资约8.54亿美元,签20年固定电价购电协议。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EPC合同

风电场发电项目总占地面积40000英亩,马萨比特(Marsabit)风力发电厂占地875英亩。开发商是由Vestas、Siemens、SECO、RXPE、Civicon等五家公司组成的联营体。项目于2014年10月25日开工,2016年3月安装第一台风机,2017年3月完成最后一台风机安装,2017年7月具备商业发电运行条件。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马萨比特”风电场发电项目按计划快速推进

瞧瞧,风电场发电项目进展相当顺利。但是,输送电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巨大困难。

图尔卡纳湖输送电项目是4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简而言之,就是要把马萨比特风力发电厂发的电给送出去。项目起点是图尔卡纳郡的洛伊扬嘎兰尼(Loiyangalani),终点是东非大裂谷纳罗克郡(Narok)的苏斯瓦(Suswa),线路总长度为433.96公里;杆塔数为991基;单塔双回路、导线三分裂(专业术语,如果觉得理解有困难,请自行百度一下)。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从洛伊扬嘎兰尼到苏斯瓦约600公里的路,开车超过13个小时,路况之差可见一斑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位于大裂谷中的苏斯瓦镇离苏斯瓦火山不远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苏斯瓦火山近年曾短暂喷发

项目由西班牙的Isolux Corsan公司于2011年签订合同,合同价2.08亿美元,工期24个月,原计划2013年底完工。但事实上直到2015年11月才开工,计划在2017年6月完工。由于财务与漫长的征地问题等多重因素,该工程到2017年6月才完成60%。2017年7月4日,Isolux Corsan公司宣布破产,这条线路就此处于停工状态。一个月后,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代表肯尼亚政府)终止了与西班牙公司的合同。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西班牙公司破产,导致项目停工,合同中止

这下可坏了!

由于电力无法送出,从2017年1月开始,图尔卡纳湖风电场业主向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索赔每月高达700万美元的待机费。当年9月经过谈判,肯尼亚政府同意向风电场业主支付总额5583万美元的违约费,以后按月支付76万9,833美元的补偿,直到输送电线路完成。从2018年5月起,政府支付的违约和补偿费用将摊入用户电价中。

输电线路误期,承包商公司破产,肯尼亚政府对发电投资商赔款、用户电价提高、肯尼亚开展反腐运动等等因素,成为肯尼亚媒体持续炒作的热点话题,每月均有至少一篇质疑文章见诸报端。在此情况下,肯尼亚政府“压力山大”。

两家中国公司接下“烫手山芋”

在此情况下,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只能进行输送电项目的二次招标。对于肯政府来说,尽快完成输送电项目可谓时不我待,因为每拖延一天,都意味着政府必须向风电场业主支付大额赔偿金,而最终这些钱又会转嫁到电力用户头上,加重用户负担。

据了解,输送电项目的剩余工程量约为总工程量的40%,承包范围为:本工程全部导线、光缆、地线、金具、绝缘子、剩余铁塔(413基)的采购及施工。

时间短,任务重,各种复杂因素层出不穷……谁会是“接盘侠”呢?

这个时候,除了被誉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公司,还有谁具备这个能力?!

果然,由中国电建集团旗下子公司贵州电建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电网下属南瑞集团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最终接盘,于2018年1月30日同业主——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承包合同。

工程合同总额: 9454万美元

工程合同工期:7个月

项目开工日期:2018年2月10日

计划完工日期:2018年8月31日完工,9月10日投运。

据当地媒体报道,中国公司承诺,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电力传输项目,将必须向发电企业每月支付1000万美元的罚金。因此,对两家中国企业来说,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报道称中国公司承诺如不能按期完工将向发电企业支付巨额罚金

好在两家中国公司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个联合体中,双方各有分工:南瑞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商务工作,而贵州电建则负责组织施工。本文主要介绍后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按期完工的。

雷厉风行 里程碑式节点

时间紧,任务重,同时由于这个项目受关注程度极高,所以,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丝毫马虎不得,否则受到影响的很可能不仅是中国公司的形象,也有可能是中国的国家形象。

贵州电建作为施工单位,只能用“雷厉风行、争分夺秒”来形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完成这个项目的主要节点:

2018年4月,国内最后一批材料生产完毕并集港运出;

2018年4月中旬,第一批由上海港发出的集装箱到达蒙巴萨港;

2018年4月中下旬,第一批施工工人正式入驻现场;

2018年5月中旬,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到位,现场正式动工;

2018年6月底,组塔数量突破100基;

2018年7月中旬,组塔数量突破200基;

2018年8月中旬,第三标段首战告捷,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2018年8月24日,全线组塔全部完成;

2018年8月30日,全线单回贯通,具备带电条件;

2018年9月10日,单回返送电成功;

2018年9月20日,双回贯通,具备带电条件,

2018年9月21日,双回线路送电成功。

材料制造能力、物品运输能力、组织施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缺一不可。好在这些能力,中国公司都具备。在此,我们必须发自内心地感谢伟大祖国,她有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有最强大的运输力量,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有不畏艰难困苦的战斗精神……所以才能做到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快有多快。

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按期完工

可以说,如果不是由中国公司来施工,这个项目是极难按期完成的,因为施工遇到的困难之多,不胜枚举。在此仅举几例:

1、道路运输难度大

从2018年4月材料进场开始,肯尼亚便进入雨季,而且今年雨量异常大,项目沿线的Maralal、Baragoi、South horr等地道路泥泞,运输车辆陷车现象极为严重,C77道路部分路段泥坑深度超过1米,运输集装箱的车辆在路上陷入瘫痪,尽管公司协调了大量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参与援助,但最终运输周期仍延长3倍,平均达到10天以上,由此可见运输难度极大。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这样的陷车属“家常便饭”

2、雨季施工进展慢

今年漫长的雨季造成现场施工进展缓慢,窝工现象十分频繁,雨季野外施工难度极大,许多临时施工道路因雨后路况太差,无法通行,如此一来,材料运输成了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据测算,因雨季反常对施工造成的工期影响约在半个月左右。相对于7个月的总工期而言,半个月是相当宝贵的一段时间。

3、大风影响放线施工

这条线路为图尔卡纳郡风电送出工程必经之路,在靠近风电场的地段,风力极为强劲,放线受到很大影响。例如:放线走板时常被大风吹翻,导致三根导线绞合,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尽管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跟踪走板,但施工速度还是受到了极大影响。

4、遗留工程缺陷多多

这个项目原为西班牙公司承建,虽然基础施工已经完成,铁塔组立也完成近50%,但项目部进场对基础进行复核后,发现许多基础根开误差较大,有的甚至无法组塔,已组立完成的铁塔也因近70多基角钢不合规,须从中国空运过来,给工程推进造成极大困扰。后来,中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调集施工力量对已完成的基础和铁塔进行大规模的消缺、检修工作,增加了很多额外工作量,拖延了施工进度。

5、野生动物袭击和部落冲突影响

施工场地基本处于开放状态,特别是项目第一标段,地处肯尼亚边境地带少数民族部落地区,经常有武装人员出没,当地土著也时常发生部落冲突。此外,项目施工地点也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现场施工存在安全风险。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肯北部很多部族拥有枪枝,常因牛羊等发生冲突

大胆尝试新做法收奇效

1、采用无人机放线施工

线路所途径的Maralal区域地形十分复杂,植被较为浓密,按照正常放线速度需要人员从峡谷底部穿越。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项目部首次采用无人机放线施工,实现科技跨越障碍物,快速放线,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同常规人工拖拉牵引绳体现出极大的效率优势。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采用无人机进行收放线施工

2、调入牵张设备加速放线

从国内调入8套牵张设备,放弃传统的靠人力、拖拉机放线的施工方式,采用国内最新的放线施工技术,为400余公里全线贯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并有效防止导线损伤,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国产类似牵张设备能加快放线速度(非实际施工图)

3、不惜血本奖励工人赶工

为了确保在合同约定时间之前完工,项目部不惜血本拿出500万元人民币作为赶工奖励。此举颇为有效,极大调动了中肯双方员工的积极性。500万元虽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与延误工期产生的赔偿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4、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获赞

项目部在紧张忙碌之余,并没有忘记履行社会责任。

措施之一,就是制定人员组织计划,加大人力投入,特别注重聘用当地施工人员,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据统计,在高峰期直接或间接雇用的当地施工人员、司机、保安、翻译数量共计1500余人。

措施之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花费1000万元人民币,委托当地企业提供材料和服务,获得了它们的大力支持。

措施之三,为当地工人提供培训,分享技术和经验。这一举措颇受好评,因为“与中国人一起做工程不仅能赚钱养家,还可以学到新技术”,“非洲兄弟”们无法用中文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就竖起大拇指,高喊:“POWERCHINA,GOOD!”

措施之四,注重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项目部警示或提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野生动物要自觉加以保护;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小爆破或无爆破施工,避免惊吓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栖息地,不准建造临时工程;项目部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施工废弃物等也须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肯尼亚即使在保护区以外也有大量野生动物

项目按时竣工对肯意义重大

对于肯尼亚而言,项目按时竣工意义重大。

首先,避免了风电场向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的索赔,给肯尼亚人民使用清洁低廉的电力打下了基础,肯尼亚政府也因此摆脱了舆论的指责和压力。

其二,项目竣工标志着肯尼亚最高等级的输电线路顺利完成,使肯尼亚电力传输有限公司的电力输送水平提升了一个台阶,为可再生能源基地提供了输送大容量电力的走廊,为肯尼亚负荷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大大了缓解首都内罗毕的用电压力。


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接了块“烫手山芋”,结果出乎意料!

首都内罗毕璀璨夜景

其三,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供应将惠及广大肯尼亚居民,助力肯尼亚工业化发展,将对肯尼亚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