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精,你练陈式太极拳练到了没有?

我曾在“秘密,从这里说起……”一文中谈到当年我去拜访冯志强老先生。在问他太极拳不用力用什么的时候,他看了看我,又侧身看向太极图。我见状顺着他的眼神看去。但见黑白,不知所谓。略微沉寂后,他认真的看着我并意味深长的说了个“意”字儿。

看到我神情茫然的样子,他忽然一笑问我和马先生学过缠丝没有。我说学了,练陈式太极拳讲究顺、逆缠丝劲儿。老人家一听马上说道:“不对。陈鑫老先生的书里写的很清楚,是缠丝精,而非缠丝劲。”

我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头,就问他:“这不是一回事儿吗?”他说:“既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精者,精神意念,精微细腻之谓。用这个走缠丝出来的劲才是对的。劲是果,精是因。一因一果就是一本一末。差之毫厘都谬以千里。更何况本末倒置呢!

缠丝精,你练陈式太极拳练到了没有?

因为时间短,我也没有对此刨根问底。后来我就琢磨缠丝精和缠丝劲有什么不同。带着疑问我想方设法找到了一本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在其中的“太极拳缠丝精图”中我看到他是这么说的:“吾读诸子太极圆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知拳。”

哦!简单明了了。“运中气之法门”是关键。否则缠丝就徒有其形,这样的练习则不落入空处,也不会误用拙力。所以,真正的缠丝法必须以正心诚意立住根基。整个缠绕的过程当中要将劲的拿捏恰到好处方是根本。

陈鑫在在他的著作中特意留有人身缠丝正面图,人身缠丝背面图。图中的缠丝标识明示后人缠丝不是手上的单独动作,而是周身的整体缠绕。“劲起于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指”的劲的传导路线在这种缠绕之下当然是比直线更符合物理学原理。所以,这个也是练好陈式太极拳必须要认识到的。

缠丝精,你练陈式太极拳练到了没有?

武禹襄和陈鑫一样都是儒生。他在对太极拳的研究当中提出了“气以直养而无害”。气的直养就是心正。我们老百姓闹别扭的时候总爱说一句话:心气儿不顺。心气儿不顺,行为就容易过火。所以,打拳的时候心气儿必须得顺。心气儿顺则行为才可能得体。心气儿不顺则行为肯定失衡。行为失衡,外形的缠丝当然也就粗细不匀,感知不清了!

陈鑫对陈式太极拳的原本练法外貌曾描述的很是详细。他说,“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因此,陈式太极拳的练法完全合乎太极拳的原理。而现代人表现的两臂撑圆当然不合古法。难怪遭人诟病,不被认同。

缠丝精,你练陈式太极拳练到了没有?

“耍拳缠丝精作何用?盖硬于人直接者,则人易躲闪,易离去。惟以柔软接之,则人以其柔软而心不惧。心不惧,故不躲闪。惟以柔软缠丝法接之,未粘住人身则已,如粘住人身,则人不能躲闪,躲则以手跟之。如漆胶粘硬物,物自不能躲闪。离则以缠法缠绕其肱。如蜘蛛以丝缠蝇,又如已上之螺丝,欲硬拔去不得。故未粘人之肱则已,如既粘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肉,当缠而绕之、粘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精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

有人说河南话精和劲是一个音。因此,缠丝精就是缠丝劲。口音或许如此而难辩董,但文字的不同,且陈鑫在整本论著当中精和劲都区分的很是明确。当然是要以文字做为真实的本义了。所以,真正缠丝劲的形成实际是来自于必须得抓住陈式太极拳的魂,缠丝精而不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