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很多人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但是内在的感受和外在的应用一无所得。所谓的“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说的还真不一定对——练了几年,事实告诉你一个真理,练不得法不过就是一个空架子。莫说是一千遍,就是打到生命的尽头你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现代人学习太极拳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直接学套路(拳架子)。教的人也是这样——哪怕是大师级,名师级的。这就是你久练无成的一大问题。太极拳的拳架子是什么?它是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的高级运动。这样的运动就好似相当于高中,大学的水平。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太极拳面前就像个刚要上学的娃娃。你一个娃娃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练,直接就蹦到高难度的高中,大学去了,你能学的好才怪!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由此可知,你久练无成而想有所成,以及零基础的初学者要想避免久练无成者走过的弯路,就必须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学习顺序才行。这个顺序在大的方面首先就是要把理和法搞清楚。


  • 太极之理

在古老的《易经.说卦》当中有这么一句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放在太极拳里的意思就是,穷研事物的原理而尽其本性,方能在太极拳的习练当中很好的作用于我们的生命。反之,不合其理的太极学习和练习就无法保证其高贵的品质。因此,在我们李氏太极古谱当中对此有感而发道:“有理恭习开智慧,无理痴练老亦非。”

因此,学习太极拳的顺序不讲明道理,不合乎其道理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我们先在理上给它弄通了才行。我们先看这个拳虽然叫做太极,但是练习的时候却要先从无极开始。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太极是从无极中来的。你不按照这个顺序,你没有这个内容,你当然就有欠缺。如果不这样开始去练,那你练的那个叫做太极的拳的太极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练的那个叫做太极的拳难道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吗?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有人或许会避重就轻的说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阴阳就是太极。我说你大错特错。在太极拳界被奉为圭臬圣典的《太极拳论》当中开篇就说的很是明白:“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很简单,太极是阴阳的妈妈,阴阳是太极的儿子。两者怎么能是一码事儿?原理混淆也是当今练太极拳者不少,久练无成者众多的又一个原因所在。

阴阳如果不是太极,那么太极是什么呢?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要提到我们又一部伟大的古代典籍《道德经》。老子在其中曾有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首先说的就是无中生有。无即道。有即一。道即无极。一即太极。道生一即无极生太极。这个一在太极拳里说的就是太极劲儿。只有具备了这个太极劲儿才能真正的将阴阳的原理在太极拳中进行演化生发。即二生三。三就是阴阳和合生发出来的结果。三生万物说的意思就是这样的生生不息,无穷无尽都是从阴阳和合当中出来的。而其产生阴阳作用的根本又都是来源于太极这个一的。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所以,《太极拳论》中又有“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的这么一句话。而王宗岳先生的徒孙陈长兴先生在其《太极拳十大要论》当中于开篇即言“一理”。其于中写道:“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与!”然后是言“二气”等等。这都是对于练拳必须要先把太极之理弄对了,弄懂了的遗训,同时也从中可知太极是一非二(阴阳)也。

  • 太极之法

我们由以上道理中知道了要想练有所成就必须得把次序弄对了。而这个次序恰恰就如上小学一年级——从无到有。所以说,从现代的上学原理的科学性上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理是绝对没有错的。那么光有理还不行,还要有实现这个理的相应的法才行。

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阴。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为阳。但理和法这个阴阳不是相应的还不行。怎么讲呢?比如,一个雌性的生物和一个雄性的生物虽为阴阳,但不是一个物种,那么二者相合就无法生成三这个结果。即使有结果也是畸形的结果。因此,我说的无极生太极的这个原理为什么得有对应的方法才行指的就是这个。同时,在这个道理上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那么多人看那么多的资料,视频都无济于事?就是你没有与之匹配的法去将人家的理进行落实。这又是久练无成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无极生太极这个理所需要落实的法也和上学一样——必须由无极桩上而来。只有无极桩才能生出太极劲儿。无极桩故名思议——外部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两脚左右平行分开,两臂自然悬垂于身体两侧,身体自然竖直,眼平头正就可以了。然后基于老子对于道的观察而言的“反者,道之动”的真理,所以,我们先从脚下松,而不是先从常态思维的肩上松。

如此依次的将周身九个关节松开之后,整体保持住这个状态。即为无极态。在整个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其根在脚的感受不能有一丝的消失。这是形成太极劲儿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什么?无极生太极啊!脚是人体的最下端。功夫的形成过程正如小树生长是从低到高的!我们可否听过功夫的形成次序是从高到低的呢?所以,太极劲是基于先有其根才渐而生成的(从脚下开始生发)——“劲起于脚……形之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说的就是这个!因此,真正的太极之法与太极之理是紧密贴合的。只有这样才敢说能让初学者不走弯路,不走错路,让久练无成者寻门而入,了却无有所得的遗憾。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无极桩属于定步势的功法。十三势也叫做八门五步。是由上肢的棚捋挤按採挒肘靠,下肢的进退顾盼定组成的。落实太极之理的这个古传太极十三势练的不是招式,是功法。是严格的按照《易经》的原理由无到有的去演化。它极为的科学。例如,定步势是静态的,练的是中定。而后的十二势练的才是动态的。

我们学习套路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式子都是一条腿承重的。这在式子里叫单轻单重,虚实分明。一条腿承重是不是比两条腿难度大?可是,我们很多的人教学生,很多人和老师学在还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直接跑了。这怎么科学合理呢?这又是久练无成的一个原因。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真正合理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应该是先通过无极桩的两条腿平均承重。使得两条腿都具备了能够松沉到脚,脚下生根的能力之后,再进入一条腿的式子学习。这仍然是符合者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生发法则的。所以,通过古传太极十三势的整体学习,先从两脚站立练中定而出太极劲儿,然后进入一条腿站立承重的进退顾盼的学习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将静态的中定和太极劲儿于动态中进一步的进行强化。借其势而将高中,大学内容的太极拳拳架子所需要的单轻单重,裆走下弧,上下相随,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圆活顺遂,衔接转换等等开发出来。然后再将太极劲儿往上肢去练——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通过八门在上肢的八个不同部位的演化,使得太极劲儿又分别有了八种不同的劲名。这些都是对太极拳所需要的条件的开发。而任何太极拳,任何流派,无论多少个式子,它终归是出不了这些条件的。否则就练不出功夫,练的也不是太极拳。因此,无招无式的八门五步十三势实际就是所有太极拳的根,是所有太极拳的魂。

下面将古传太极十三势的历史资料附之于下,以飨太极拳的爱好者们得见古传太极十三势有根有源,依法习之必有所得: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你练太极拳为什么久练而无成,看完恍然大悟!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