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力量

透明的力量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早在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然而除却生活日用,早有艺术家尝试将玻璃作为灵感的媒介,创作出很多玻璃艺术品,并为其建立了专门的玻璃博物馆。

在美国,康宁瓷的地位犹如景德镇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经常被称作“美国的景德镇”。康宁,前几年由于Iphone手机上用了康宁玻璃而被国人熟知。位于美国纽约州北部的康宁玻璃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艺术品展览馆,收藏了从世界各地搜罗来、不同时代的玻璃手工制作精品约3500件,充分显示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无独有偶,远离纽约14000公里的上海也有一座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

早先就有朋友和我聊到过好评如潮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建议我一定过去种草,可能因为个性奇特,非常的不信邪,人家极力推荐我也还是表示兴趣缺缺。实在是有一天,闲来想起这件事,决定在网上搜搜看。看到有一个上海玻璃博物馆中英文双语的网站,点开后我就决定要去了。

透明的力量

玻璃博物馆网站主页

网页做的很有设计感,对字体和图片的要求都很高,我向来觉得注重设计的公司会走的更远。

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前身是曾经的上海玻璃仪器一厂,是一家极具现代概念的博物馆,占地超过3500平方的巨大空间,它每一处都虔诚的向观者诉说着有关玻璃的故事。

透明的力量

玻璃博物馆

我到的时间是下午2:30,进入正门准备现场购票,玻璃博物馆园区分了主馆、儿童玻璃馆、玻璃迷宫、热玻璃演示和热力剧场五个分馆,门票可以按兴趣每个场馆单独购买或是购买联票。因为到的时间刚刚是下午场的热玻璃烧制演示活动开场,买完票就被引导了主馆后面的工作坊看表演。

虽然是个工作日,但小小的铁质阶梯看台上坐满了人。我进来的时候已经有点迟到了,看第一排还空着就径直走过去坐下了。

离我3米左右的看台上有个年轻的师傅已经开始了玻璃烧制的工序,他跳过了玻璃原料的调配过程,直接将将配好的原料放入熔窑,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就已经形成了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到这个阶段玻璃液都还是很柔软的,需要人工成形。小师傅拿出了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柔软无比的玻璃液慢慢的冷却坚硬起来,随着小师傅的摁压动作,配合用钳子、剪刀、镊子调整形状,三两分钟就制成了一个南瓜形的玻璃器。

透明的力量

放入熔窑

透明的力量

热玻璃烧制

透明的力量

调整玻璃形状

透明的力量

热玻璃表演

透明的力量

设计新馆

从热玻璃演示馆出来路过了纪念品商店和园区餐厅,叫“中餐馆珂庐(KILN)”,餐馆珂庐(KILN)在博物馆后面玻璃商店隔壁(可从商店门直接穿过去)。据介绍说这家店之前是由旧工厂仓库改造的私人会所,因为餐厅是玻璃博物馆的附属配套服务餐厅,整个餐厅的店面装饰和装修风格也是以玻璃材质为主题,装修色调以比较简洁大气富有文艺艺术气息的黑白灰色调为主,地板是黑色砖块,有一些玻璃灯、玻璃制品装饰和特色照片墙等装扮,尤其是Venini的吊灯是主要特色(有哑光黑色吊灯和复古墙灯等)。

透明的力量

园区中餐馆珂庐

透明的力量

玻璃幕墙

主馆侧面的墙壁很有特色,用多种语言写下了无数个关于玻璃的词语,组成一堵玻璃幕墙,一眼望去有些斑驳,期初并没有察觉也是玻璃材质的。

透明的力量

设计新馆 “虹之桥”

玻璃博物馆主馆在视线的右手边,远处看起来是彩虹隧道的玻璃通道,通过它可以穿行到左侧大楼的设计新馆继续参观。(后来才知道它便是这条园区网红的“虹之桥”)。不知道为何这里让我想起了英国剑桥的叹息桥,剑桥的叹息桥连接了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的学生宿舍和老师办公室,传说学生考试时需要通过此桥,免不了各种叹息而得此名。

透明的力量

剑桥“叹息桥”

透明的力量

主馆入口

透明的力量

进入主场馆后整个视线都暗下来了,主要的光源都集中在展区的玻璃展示柜上。主场馆在设置的是长期陈列展,通过门口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入口”就随即走入了科普区域,“历史长廊”、“玻璃屋”、“古玻璃珍宝馆”四个区域逐一介绍玻璃的诞生、构造、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以及玻璃艺术品。

透明的力量

嵌线玻璃

透明的力量

古玻璃珍宝馆

透明的力量

历史长廊

透明的力量

玻璃冷加工介绍

我向来对科普知识无感,碰到冷加工、嵌形玻璃等夸专业科普我更是走马观花,敬而远之。可今天倒是出来奇,我倒是一点没觉得没意思,一个一个展区细心的瞧下来了。加上展厅里充足的冷气,我更是一点没有着急前进的意思。细想来我是真的佩服这边的策展人员,能把硬邦邦的知识分解成这么多的展现形式不带重样,精致而无赤裸裸的铜臭味,我是真心服气的。

因为害怕知识内容太死闷,感觉得出策展设计人员在展览视觉陈设上挖空了心思,没有大规模的花哨颜色,配合展厅昏暗的视线,在小空间内做了有趣的设计。出挑的地板颜色配上年代感十足的迪斯科镜面反射球,在这角落位置就着音乐偷偷扭动腰几下,摆拍自娱的人不在少数。

透明的力量

玻璃屋

透明的力量

玻璃地面

透明的力量

玻璃艺术品

透明的力量

二楼展厅入口

透明的力量

艺术作品 折

二楼展区有意见很有意义的展品,这副展品原是一双精美绝伦的玻璃天使翅膀,由国内首位获得英国玻璃艺术博士学位的薛吕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创作的。美妙的作品却在馆内展出期间被近距离观看的两个熊孩子直接冲进了护栏,用力摇晃和拉扯,原本漂亮完美的羽翼随即就折断了。虽然痛心,艺术家还是决定把这个破损的作品保持原样展示,并将作品改名为

《折》。旁边配以作品被破坏当天的监控画面,成了一件寓意深刻的新媒体作品。

透明的力量

虹之桥

穿过“虹之桥”就到了与主馆毗邻设计新馆,不同于主馆主要介绍玻璃工艺的知识及演变历史,设计新馆多以玻璃艺术家的临展为主。很多作品的创作者都是第一次选择玻璃作为作品媒介,他们很多人本身是架上绘画艺术家、工程力学设计师或新媒体艺术家等等。他们无限创意与玻璃材质一起碰撞出无限的火花,期中一件作品就让很我印象深刻。作品叫做

《无限时光》,三个并置在展柜中的圆形玻璃片,却远不像看到的那么简单。作品的创作者通过超快雷射激光,将一个2.5MB的数字视频文件被成功记录在这件纳米五维数据储存玻璃中,从而产生了仅为1的10分之1秒,但却具极强脉冲的光。文件被写入5层被分为5微米(1/1000000)的纳米点中。简而言之,小小的透明玻璃片中却储存了大量文件,一个活脱脱的玻璃“U盘”。作者介绍到:“自组织纳米结构改变了光穿过玻璃的方式及光的偏振,从而可以通过同时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偏光镜进行读取,原理类似于偏光太阳镜”。

透明的力量

设计新馆玻璃艺术作品

透明的力量

设计新馆艺术家作品

透明的力量

玻璃艺术作品

透明的力量

设计新馆玻璃艺术作品

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选择玻璃作为的其艺术思想的表达媒介,他们觉得:“玻璃无论从它所具有的历史分量、固有特性还是艺术呈现力来看,都是所有材质中最具潜在可能性的一种”。玻璃是我们时期的“信号物”,也许就因为这个缘由,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生出兴趣。然而,就在不久前,对于这种材质的敏感、关注和探究还限于手工业,玻璃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一直都充当着边缘角色。但是,通过众多玻璃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20多年尝试以及最近两年重要展览的影响力,某些过往观念可能已经发生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