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自称为皇帝建立秦王朝以来,华夏大地上先后建立了无数政权,当然就像孙悟空说得那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怎么也不可能汉族牢牢坐在帝位上两千多年,何况还有一些地方割据王朝,所以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比较多。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其中占据大量古装电视剧流量的清王朝就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虽然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是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清朝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乾隆修《四库图书》主要是为了删除那些不利于满洲统治书籍,烧的书比删的都多,修成了规模也比不上明朝的《永乐大典》。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乾隆的奇葩审美

好不容易修个融合中西技艺的圆明园,还被英法联军在二次鸦片战争时给烧了,后来慈禧修颐和园还是挪用的海军军费,直接导致甲午海战失利。

而且在政治制度上,几乎是照抄元明两朝的制度,除了在防范汉人身上用了点心思,几乎就没动过脑子。

元朝更不用说了,马背上的民族,后来又骑马回去了,根本不愿意把自己汉化,清朝虽然颁布了剃头令,强令汉人民众留辫子,但是他们汉化的很快,到了清朝后期八旗子弟们居然没有几个会写满文说满语的。

辽国为了吸收汉文化,特意搞了个南北面官员,汉人出任南面官员,管理汉族聚居地,胡人出任北面官员,管理胡人部落,皇室拥有皮室军守卫,各部落首领之子充当皮室军侍卫,而且还实行四季捺钵制度,被后世满清改为木兰围猎。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为什么一说契丹就找我!

但是这些王朝的汉化都没有北魏来的彻底,北魏这个源于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完全是全身心投入到汉化之中,最后连自己都泯然汉人矣了。

北魏统一北方后,由于连年打仗人口钱粮都不足,加上文臣崔浩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改信五斗米道,改元太平真君之后,发布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卷佛像,史称太武帝灭佛。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灭佛运动哪家强?

灭佛持续六年时间,崔浩(清河崔氏子弟)被借国史案夷族,甚至牵连到了范阳卢、河东柳、太原王等士族,北方士族元气大伤。

不过拓跋焘也被内侍刺杀,后来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又重新恢复佛教的地位,佛教开始反弹式兴盛,并开始修建云岗石窟,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又开始修建龙门石窟,加上前秦时期开始修建的敦煌莫高窟和后秦时期就开始修建的麦积山石窟,我国的四大石窟在北魏后期就已经同时修建了,石窟中的北魏壁画和佛像雕刻对后世,特别是隋唐的文化影响很大。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大同云冈石窟

而北朝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南朝佛教特别兴盛,至今江南多千年古刹,唐代诗人杜牧也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

北魏时因为大量开建石窟,也推动了民间石刻的发展,北魏时期的碑刻独树一帜,它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利,被称为“魏碑”,是汉字书写上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的又一大字体。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魏碑字体

而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就是北朝民歌,虽然没用什么华丽的修辞手法,但是它朴实无华,在文学史上依旧有一席之地。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你傻啊!

犹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一般,石制的雕刻历经千年而不朽,如果不是清朝末年政府太软弱,流失了大量的珍贵国宝,相信北魏时期的大量作品都能够完好的流传到现在的。

璀璨的游牧民族朝代,留下大量文化瑰宝,辽、元、清大大不如

莫高窟石像

北魏,国号是魏,具有美好伟大之意,而且魏有神州上国之意,以示继承曹魏之正统,上承秦汉,下开隋唐,如同石窟内的雕像与壁画一般,气势恢宏,那作品的生命力是一般的割据王朝所没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