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祕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導語 :“如果你現在跟我一樣,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還不知道市場認不認可自己的項目,別怕,跟我一樣去勇敢試試吧。我們註定劍走偏鋒,在人家都注意不到的地方,挖出一筐金子,這既是我們的宿命,也是我們的價值。”

6茶創始人吳翔採訪視頻

率先提醒:

文末有重磅福利送出

不容錯過!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創立6茶品牌前,吳翔其實創過一次業。

那是在大學時,他為幫助同學找兼職,設立了勤工儉學中心。依靠這個項目,他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直到奧美行動的HR邀請吳翔加入時,他早已是校內的“創業風雲人物”。吳翔是福建人,與大多數的福建人一樣,身上有一股“愛拼才會贏”的勇氣。他敢想敢幹,花了五年時間,從一名最基礎的實習生,成了福州子公司的負責人,服務過包括寶潔、聯合利華、三星、華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其後五年,吳翔並沒有安逸地躺在功勞簿上,而是一直在靜靜等待著機會。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吳翔

年輕的創業人,與他的項目

“6茶”項目,是他闊別職場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他是85後,算半個互聯網原住民,自帶網絡娛樂精神。“666”是他常喊的網絡詞彙,“6”偏年輕化。他要做的,就是一個年輕的項目。

原來,在奧美行動和客戶對接的過程中,他發現和客戶的洽談地點通常很難找到,資源比較稀缺。北上廣深很多都有共享會議室,而且發展比較成熟,但就算如此,會議室還是基本上訂不到,以至於有的茶室也推出了會議的包廂、套餐等,並且幾乎天天爆滿。

吳翔敏銳的發現了用戶痛點,也從中發現了商機。於是,6茶項目應運而生。

雖然吳翔與他的項目一樣年輕,但並非沒有準備。在項目前期,謹慎的他決定先調研市場,謀定而後動,跟三位創始人一起跑遍了福州大大小小的茶館。從溫暖的春天,跑到炎熱的盛夏,把各大茶館茶室喝了個遍,最瘋狂時,甚至一天到晚肚裡全是茶水。按吳翔的話說,喝吐了。吳翔與每個老闆聊痛點,聊店鋪的經營。

傳統茶館的成本高昂,不管是店鋪的租金,還是人力、茶品的成本,都是一筆極大的開支。而在移動互聯網當道的今天,茶館的引流卻仍然十分侷限,基本是愛喝茶的老客在支撐。按照吳翔團隊的預測,在福州這樣的城市,每年都將會有30%的茶館被市場淘汰。

這讓吳翔覺得,自己可能遇到了個大機遇。

一方面,自己的項目將會搭建一個巨大的平臺,很多茶空間都可以入駐其中,提供專門的商務洽談服務。另一方面,平臺也將賦能茶空間,將更多的流量引入到茶空間,實現彼此的雙贏。一想到這個點,吳翔與其餘幾位創始人十分興奮,認為時機已到。奧美行動出身的吳翔,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執行力。說幹就幹,幾人自籌,湊了兩三百萬創業資金,將技術外包出去,準備搭建平臺。

巧的是,在項目進行到一半時,技術團隊對這個項目興趣濃厚,表示願意以技術入股,共同參與項目的整體運作。自此,吳翔終於補齊了技術短板。然而,擁有了技術,並不代表項目能獲得成功,真正決定項目生死的,是市場。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6茶共享茶室照

創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有了平臺的吳翔並非高枕無憂,一個巨大難題擺在他的面前。由於流量費成本巨大,兩三百萬,根本支撐不起平臺的推廣。而更要命的是,這個商業模式在市場中的反饋,與眾人設想的結局並不一致。

由於非自營店,吳翔對線下合作的茶館把控不了,整體的運營節奏很難與平臺同步。而後續的服務也跟不上,導致客戶口碑不好。在試運營了一段時間之後,項目生死攸關。

“那段時間很難熬,”吳翔說,“店鋪在虧損,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錢也燒完了,最困難的時候,賬上只有不到一萬塊錢。團隊七八個人,連工資也發不出。”

儘管知道創業維艱,但風雲變幻的市場,讓他很是疑惑,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吳翔並不是悲觀主義者,但眼前的情形,逼的他不得不往最壞的方面去打算。茶空間沒有生意,他也閒下來,每日都跟幾個合夥人一起討論,到底要怎麼做。更多的時候,他會獨自一人坐在電腦前,去網上查查是否有其他可行的商業模式。也會去看商業大佬們在面對困境時,他們會怎麼去做。

對於吳翔來說,福州的春天,似乎並不溫暖。

那些不眠的夜,因熬夜而充滿血絲的雙眼,都是一個創業者在創業路途中的掙扎。每個創業者,都希望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總會有一些人,在中途被淘汰。吳翔不知道自己是幸運兒,還是淘汰者。

“不能想,也不敢想。”吳翔說。

一封垃圾郵件,拯救了瀕死的“6茶”

創業,是場向死而生的修行。

一念生,一念死。如果不是投融界上的一封郵件,吳翔不敢想象,自己的命運將會怎樣。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吳翔與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想找些投資機構。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那天,他打開了投融界官網。

其實,他一開始並不“上道”。既沒有投資人的資源,也不知道怎麼融資。雖然此前有很多專業的投融資公司找他,但都沒有打動他。

筆者:“那為什麼最終選擇了投融界呢?”

吳翔:“有幾個方面原因,第一是投融界的體量在業界很大,一般的公司比不過;第二是他們的團隊很專業。”

為此,他還給我舉了個例子,說投融界的一個業務經理,還專門花了一下午時間,用視頻電話教吳翔的團隊,如何進行融資,如何進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等專業知識。吳翔第一次知道,原來融資是怎麼一回事兒。

也就在那個下午,吳翔成為了投融界的會員。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工作中的吳翔

投融界的站內信,是眾多投資機構喜愛的功能。一封郵件,就這麼不起眼地躺在吳翔賬戶裡。這一躺,就是一個多月。直到吳翔查閱郵件,內容很簡單,大意是對吳翔的6茶項目很感興趣,想邀他面談,地點在廈門,署名是一家叫優利得的公司。

這封郵件讓吳翔很為難,一方面,這封郵件躺在垃圾郵件的分類裡,不知道真實性。另一方面,哪怕去了,也可能一無所得。但即便如此,吳翔仍決定隻身前往廈門闖一闖。臨行前,甚至囑託合夥人,萬一自己出不來,就來營救。

孤膽一身勇。

就這樣,吳翔挎起揹包,就往廈門去。等待他的,究竟是什麼?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吳翔的融資之旅十分順利,到廈門後,就與廈門優利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聯繫,與老闆宋滄藝從早上九點多一直聊到下午六點。宋滄藝對項目非常感興趣,當場就敲定了投資意向。

吳翔見投資意向基本確定,便急切地問:“大概什麼時候能拿到資金?”

宋滄藝便回:“等我們盡調完之後,覺得確實可行,就能馬上打錢到賬。”

吳翔頗有些不好意思,問宋滄藝:“能不能快一點,我們公司賬上一萬塊都不到了。”

吳翔的坦白,也讓宋滄藝對他的人品有了更多的信心。當即拍板,說我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盡調。

吳翔回到福州,不久之後,宋滄藝就安排了盡調人員上門調研。在兩週左右,就完成了調研,確定了最終的融資。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圖為吳翔與廈門優利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簽約儀式

宋滄藝的往事—少校的“下海”之路

將近一年後,當吳翔再次與我們聊起這段往事,仍然對宋滄藝十分感激。同時,也對投融界充滿了更多的信任。可以說,如果不是投融界,他們的項目可能已經撐不下去了。

為此,筆者專門電話採訪了遠在廈門的宋滄藝。

宋滄藝是行伍出身,少校職級,典型的從體制內下海的商人。彼時年少的宋滄藝,充滿血性與激情。覺得體制內的條條框框太多,不如自己出來單幹。出來後的第一家貿易公司,就叫廈門優利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這一干,就是十幾年。經歷過的風雨,遠比想象的多。宋滄藝甚至沒有一晚睡過一次安穩覺。上天對勤奮的人,總是格外的喜愛。依靠全公司的努力,2017年8月,公司新三板成功上市!

說起與吳翔的這次融資,宋滄藝顯然也頗有些感慨:“其實我們公司自己也想做這個項目,到網上一查,發現全國有幾家已經在做了。我想,自己做還不如一起做。於是,我們開始陸陸續續對接做這個項目的幾家公司,最後談下來,發現6茶的項目與我們想做的最匹配,才投了(他們)。”

優利得主營業務是室內軟裝和空間設計,在業界頗有些名氣,恰好與6茶相輔相成。同時,兩個團隊在6茶項目的定位和運營上,存在諸多的共識。除了對項目本身的認可,宋滄藝對吳翔人品也十分認可,覺得他靠譜,投他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優利得也是投融界的會員。

在與宋滄藝電話採訪完成後,吳翔又為我們補充了他眼中的宋滄藝。

他認為,宋滄藝氣度與格局都很大,是個能幹大事兒的人。與他合作,自己能學到很多東西。當說到項目未來的計劃時,他說,下一步是在全國招募城市合夥人,鋪設線下門店。同時,他又在投融界續費了會員,下一步,他打算融資600萬,用於團隊的擴建和項目的推廣。

在採訪結束時,筆者提議為吳翔拍幾張商務照。吳翔頗有些尷尬,說自己沒有準備著裝。邊上同事打趣,說:“沒事,吳總您顏值抗打。”

大家都笑了,氣氛也輕鬆不少,最後我們拍了幾張吳翔的照片。

一封郵件帶來300萬天使投資,揭秘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吳翔在工作

等我們拍完照片,他一再感謝投融界,並託我們向創業者傳話:“投融界的專業是毋庸置疑的,但我更希望我的例子,能對來投融界融資的創業者有些啟發。如果你現在跟我一樣,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還不知道市場認不認可自己的項目,別怕,跟我一樣去勇敢試試吧。大家都認可的項目,早就擠滿了人,輪不到你。我們註定劍走偏鋒,在人家都注意不到的地方,挖出一筐金子,這既是我們的宿命,也是我們的價值。創業很嚴峻,再優秀的項目,再優秀的團隊,也可能馬失前蹄,打鐵還需自身硬!希望每個創業者,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8年,中國成為亞太地區風險投資和市場活動的關鍵推動力。在巨大的投資額背後,是中國千百萬像吳翔這樣的創業者,以敏銳的目光發現行業痛點、創新模式、變革行業的努力實踐。

對於創業,顯然,我們不能提前預知所有的結局,能做的,只是走好當前的每一步。羅振宇在2018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說:“每時每刻,我們做事的人面對的就是一張時間表,就是這張時間表上具體的時間安排而已。”

是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剩下的,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