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上最窩囊的逃亡,竟然是全國人民舉國逃跑

見過逃亡的,見過舉家逃亡的,見沒見過舉國逃亡的?北燕就是這麼個荒唐不可思議的國家,北燕被滅之後竟然舉國逃亡,也是夠窩囊的。

歷上最窩囊的逃亡,竟然是全國人民舉國逃跑

 

北燕滅亡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慕容雲)為天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436年被北魏所滅。北燕開國皇帝馮跋,是為一位有魄力的君王。在治世上,他很開明;在軍事上,他懂謀略;在政治上,他善用權術。在他的治理下,北燕富國強兵,百姓安居樂業。他毅然將女兒樂浪遠嫁番邦的義舉,讓北燕與強大的北魏和柔然,形成相互掣肘的鐵三角,北燕也因此在夾縫中存世二十多年。然而馮跋的晚年,卻出現了王位之爭,馮跋也因驚嚇而死,馮弘也是在這次皇室之亂中登上皇位的。同為北燕的皇帝,相較馮跋,馮弘在各方面都很欠缺,他缺少馮跋的氣度和能力。更不幸的是,他也沒有哥哥那樣幸運。馮弘在位時,北魏正是太武帝拓跋燾執政時期,拓跋燾馬踏柔然,不但讓北魏有了穩定的大後方,而且獲得了充裕的物資,為帝國的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基礎。解決了柔然,北魏繼而便把目標鎖定了北燕,於是北燕不可避免的成了北魏要吞下的下一塊肥肉。

歷上最窩囊的逃亡,竟然是全國人民舉國逃跑

 北燕大逃亡  

一列浩浩蕩蕩的行軍隊伍,前後綿延80餘里。夾在隊伍的中間的,是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有的也穿了士兵的服裝,步履蹣跚,顯得有點不倫不類。隊伍的外圍是全副武裝的士兵,盔甲鎧亮的精騎,時不時的來回穿梭著,催促隊伍快點前行。隊伍很噪雜,孩子的啼哭、女人的吆喝、士兵的怒罵、戰馬的嘶鳴……各種聲音混在了一起,與這支拖家帶口、輜重疲沓的隊伍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副毫無生氣的黃昏景象。這副場景,不是勝利後的凱旋,也不是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而是北燕滅亡後的舉國大逃亡。此時的馮弘,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完全沒了昔日的王者威風。他即將去投奔另一個國家,北燕的近鄰高麗國,此去前途未卜,再回故土不知何年何月。馮弘先向高麗借兵,以做困獸之鬥。然而杯水車薪,北燕與高麗的聯合大軍,仍舊不能抵擋北魏的鐵騎。徹底絕望的馮弘終於下定決心,焚燒宮殿,舉國東遷。然而馮弘最終卻死在了高麗,不能不說是歷史給他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歷上最窩囊的逃亡,竟然是全國人民舉國逃跑

北燕的滅亡其實是歷史的必然,南北朝的亂局最終都需要走向一個合併的局面。只是北燕特別倒黴,皇帝能力又不夠,百姓只好跟著受罪,舉國逃亡這種窩囊事,也算是千古奇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