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了谁?关于反疫苗谣言的几个响应

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群体免疫的作用原理:如果人口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免疫于该疾病,则将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传染路径阻断,传染病就无法散播开来。

这就类似于一则谣言如果人人都是智者不口耳相传,这则谣言也就无法传播。此时,脑中不自觉响起一首老歌:人生短短几个秋呀,错频了…;应该是「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道何时能平息」。

而近年来,反疫苗争议也如谣言一般四处流传。

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了谁?关于反疫苗谣言的几个响应

反对接种疫苗的各种理由(谣言)?

关于接种疫苗争议,最为知名的例子是在1998年,一位英国医师在医学重量级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指出接种三合一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会造成孩童自闭症的发生率上升。此消息一出,真是轰动武林、惊动万教,大大的降低当时接种疫苗的意愿而麻疹感染数随后也破了新高。但丑陋的真相是该英国医师获得资金援助,此资金来源是向疫苗制造商提出诉讼的当事人。

《刺胳针》期刊已在2010年公开声明撤回此篇论文,许多研究人员也证实疫苗与自闭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种利用知名期刊的影响力来混淆大众视听的诈欺手段,造成国家社会的传染病风险升高,现今看来真的是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了谁?关于反疫苗谣言的几个响应

如果你的身边有人反对疫苗,像是家长拒绝让小孩打疫苗,往往是基于以下三种理由:

疫苗没有必要,质疑疫苗的有效性。

有些反对者认为近年感染病人数下降,使用疫苗并非主因,而是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的最终结果。或有些人主张许多疫苗引发的免疫力是暂时的(因为需要追加疫苗接种),而患病后仍存活的人会有永久免疫力。

以上的说法其实没有科学根据,因为在疫苗使用之前,传染病发生率往往随着时间而波动,但在疫苗使用后发生率几乎降到零。另外,如果期待靠着患病后获得永久免疫,要先能克服存活的这道关卡,要付出的风险与成本未免也太大。

疫苗有副作用,质疑疫苗的安全性。

不可否认,任何疫苗皆有可能出现副作用,但在正式上市前,都须先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包括大型的「随机分配—安慰剂对照组—双盲实验」,严格把关以证实其安全及有效(下图)。临床试验藉由随机分组,并且在结果公开之前不让医师及受试者晓得谁打的是真的疫苗,以达到完全的公平性。在科学验证的必要条件下,使得无效、不安全的产品根本不可能被核准上市。

事实上疫苗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比例极低,而且并发症风险远远比未施打疫苗的患病风险小很多。这如同开车系安全带可能造成乘坐的不舒适,也无法百分之百保证安全,但它确实是能有效降低车祸死亡风险的辨法。

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了谁?关于反疫苗谣言的几个响应

严谨的试验与凭空想像,何者可靠不辩自明。source:作者绘制;

强制接种疫苗,质疑违反基本人权。

有些反对者认为政府不能侵犯个人选择医疗方式的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建立在「不妨碍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不接种疫苗有可能为自己或他人带来感染风险,甚至使他人死于原本可以预防的疾病。

以上这些质疑点的根源都是基于「怀疑科学」,硬是要漠视整体科学证据和逻辑。十分可悲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看信息会与世界脱节,但看了错误的信息却易与事实脱节。假消息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力及散播速度,常常大于那些真知灼见,令人不胜唏嘘。

既然大多数人打疫苗,自己是否就可以不用打针了呢?

的确,从卫福部的「传染病统计暨监视年报」中,能够发现近年来台湾的各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完成率几乎都在90%以上,公费季节性流感疫苗针对高风险族群的接种率也接近50%,看起来似乎能达到群体免疫门坎。但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这样的成果是靠着多年累积、与绝大多数人的配合才能积沙成塔。当然你也可以自认为身体健康,比较不容易被疾病感染,然而尽管一件事是随机发生的,人的观念仍容易倾向于觉得自己遇到负面事件的机率远比别人低得多,我们要小心落入「乐观偏误」的观念陷井。

再简单用一句话说穿了,接种疫苗能获得「直接保护」,期望群体免疫的「间接保护」有着太多不确定性。群体免疫门坎有点云深不知处,首先每名接种疫苗的人并非百分之百能产生抗体、具备绝对的免疫力;再来是传染力强的疾病,其群体免疫门坎值往往高到难以达成。

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了谁?关于反疫苗谣言的几个响应

接种疫苗能获得「直接保护」,群体免疫仅能提供「间接保护」。

接种疫苗除了保障自己,还能保护谁?

生病时服药大家都习以为常,健康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也应该以同样的心态看待。接种疫苗应该被视为是种责任,除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群体免疫可以保护的少部分人,请留给以下这几类族群,因为他们可能是你所重视的家人与朋友:

无法或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年龄太小、对疫苗成份过敏、患有禁忌症)

已接种疫苗但达不到预期免疫反应的人(疫苗无法百分之百产生抗体)

因服用药物导致免疫力低下者(例如器官移植服用抗排斥药物的人)

虽然,疫苗还不是对抗传染病的零缺点方案,假如某一天发展出比疫苗更好的替代方案,例如可以清除血液中病原及毒素的奈米机器人(nanorobot),或许届时可以再考虑疫苗是否能被取代。现实是,疫苗仍为目前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由衷希望不要因为谣言的流窜,提高了防疫工作的困难度。写至文末,感慨在信息不发达的1980年代就能靠着每一个人的携手同心扑灭了天花病毒,而在这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机信息发达的年代,人心思想是否有跟上脚步?可别让人类自己成为防疫工作的最大绊脚石了。

Wakefield AJ,et al.Lancet.1998;35:637-41.(撤回的论文)

The power of herd immunity | Romina Libster

Wolfe RM,et al.BMJ.2002;325:430-2.Anti-vaccinationists past and presen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ome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vaccination and how to respond to them.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统计暨监视年报

王冠云,CASE报科学,「最衰的不是我」——小心落入乐观偏误陷井!

古彦男医师,如果大家都不打疫苗-流感疫情揭露的丑陋真相

Esteban-Fernández deÁvila B,et al.Science Robotics.2018;3: eaat0485.(奈米机器人)

WHO Factsheet.Smallpo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