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加入微信家族群了嗎?你知道宗族是怎樣組成的嗎?

宗族是新中國成立以前農村社會最主要的組織單位之一,時至今日宗族的影響依然可見,各種家族微信群常常在春節前後出現,都彰顯著宗族在這片土地上的頑強的活力。儘管人們對宗族這一話題也很感興趣,然而常常弄不明白宗族結構與文化。

你加入微信家族群了嗎?你知道宗族是怎樣組成的嗎?

宗族的範圍

在先秦文獻《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已出現宗族一詞。多數情況下稱為“宗”,殷墟卜辭中多見“宗”字,意為供奉神主的廟宇,《說文》中對宗的解釋為“尊祖廟也”。意為供奉同一祖先的父系成員,一般一五服為界限。元明清時期士大夫提出收族,即在始遷祖一下同姓成員都可以為宗族。族譜作用就是收族,將出服之外的組員收歸族內。

你加入微信家族群了嗎?你知道宗族是怎樣組成的嗎?

五服的概念

五服是指喪葬制度中的五種喪服禮儀,代表五種親屬關係。依次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

斬衰:即不縫邊,衰是喪服的上衣,喪服用粗生麻布一塊,不縫邊披在身上,帶二尺二斬衰冠(俗稱戴孝)。服期為三年,主要用於“子為夫,妻為夫,父死為祖父後者,未婚女子為父,因故回孃家遇父喪者”

齊衰:即縫邊,服期分為三年,一年(期)和三個月三種,一年服又分為杖期與不杖區別,杖,是指一種悲傷程度。《禮記·問喪》“喪子喪親,哭泣如數,服勤三年身病體贏,以杖扶病也。”三年期,主要為子為目、繼母。一年期,杖期,主要是夫為妻;不杖期主要是本人的嫡孫、兄弟、叔伯兄弟等。三月期主要為曾祖父母。各種不同代表的是宗族內部特殊的等級關係。

大功:用粗熟布,服期為九個月,主要為堂兄弟、表兄弟等旁系宗親。

小功:用稍微粗的熟步,主要為堂姑、堂嬸等父輩堂兄表親。

緦麻:用細熟布,主要為曾祖父的兄弟姐妹、祖父的堂兄弟姐妹、未婚侄女、侄孫女等。

《禮記·喪服小記》中論述族屬親屬關係時指出“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如此親屬關係就形成了一個以自己為同心圓包含了父、自、子直系三代,旁及母、妻、兒媳的一整套宗親體系。

你加入微信家族群了嗎?你知道宗族是怎樣組成的嗎?

分房制度

房是中國宗族中特有的概念,臺灣人類學家陳其男認為房是釐清漢人家族制度的關鍵,他給“房”的劃分提出了留個原則。

其一、只有男子才稱房,任何女子皆不能構成一房;第二,只有兒子對父親才能構成房的關係,隔代親不成房第三、;每一個兄弟只能單獨出來構成一房;第四、房永遠是族的次級單位,是以父親為主的家族。第五、房可以指一個兒子也可以指以他為主的包括妻子的父系團體;第六、每一個世代均根據父系團體諸子分裂為不同的房。從而累積成宗族樹。出於宗族和房的等級,在祭祀程序上也有區別,比如宗族可以有祠堂,房只能有排位,族可以祭遠祖,房只能祭四親。

你加入微信家族群了嗎?你知道宗族是怎樣組成的嗎?

宗族的構成主體

族,是不同輩分的人組成的大家庭,宗,是受人敬重的治理者。就宗族內部結構而言,宗族的構成:

1,房分制度,內部有房分之分,理論上代表著宗族內部的主次關係,宋代以後,這種房分之間的主次關係逐漸淡化了,房分之下,隨著人口遷移,又出現了宗族外遷的分支,形成了宗族(本宗)——房派——支派,的脈絡。

2,祠堂和族譜,祠堂理論上是祭祖權的象徵,按照房派不同可以分為大宗祠,一般由族長管理,房派支祠、分祠,由房長管理,遷出去的支派,可以建立自己的宗祠,與世居地大宗祠保持聯繫。如何將各房各派聯繫起來鞏固大宗族形態,就有了族譜,它是維繫宗族與個人之間關係網的結點,起到了團聚族人的‘收族’作用。

3,祖訓、族規,這是宗族內部的規範法規,管理者約束族眾的依據。

4,部分大宗族,還有族田,用於幫養族內鰥寡孤獨,又或者義莊、義學,開展慈善、教育,一方面培養族內人才,一方面承擔一部分社會職能。(這兩部分是宗族內涵的選擇項,可有可無,視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