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一個人的自身,比起這個人所擁有的財產或者他給予別人的表象都更能帶來幸福。一個人所具備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因為一個人自身的個性會永遠伴隨著他,而他所體驗的一切都沾染著他自身的個性色彩。無論他經歷任何事情,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他自己。這一點適用於人們從物質中得到的樂趣,精神上的就更是如此了。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我們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恩惠,因為我們的生存的真實性就體現在它時時刻刻都無法割裂地連接著無盡的過去和未來。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把獲得愉悅的心情放在各種追求的首位。我們也就會知道,能夠增進愉快心情的莫過於健康,而對於增進愉快心情貢獻最小的才是金錢、財富。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我們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即取決於我們的個性。而我們往往只是考慮運氣、擁有的財產,或者我們在他人心目中所呈現的樣子。其實,運氣會有變好的時候,甚至如果我們內在豐富的話,我們就不會對運氣有太多要求。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精神的力量乃是敏感性的形式,所以敏感性的優勢能使人獲得與心靈相關的快樂。即所謂理智的快樂無比。敏感性越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就越會獲得理智的快樂。尋常之輩只對能使他的意志激動起來的事物感興趣,即對那種讓他個人高興的事物感興趣,不斷地刺激意志不是純粹的美事。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一個人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倒對他大有好處。否則,跟與自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完全、真正的內心平和和感覺寧靜——這是在這塵世間僅次於健康的至高無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個人孤身獨處的時候才可覓到,而要長期保持這一心境,則只有深居簡出才行。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只有“如今”才是實在的,其他的過去或將來不過是思緒的遊戲,所以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大真理是紙醉金迷。但這種見地,也是最愚笨的見地,因為在其次的剎那就不復存在,如夢境般徹底不見,這樣的收成絕不值得我們費諾大的苦心和勞力去爭取。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唯有獨自一人時,才是真正的自己;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無依時,他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給精神世界留點空白,才不會時常感到壓抑。因為孤獨,才不至於失去全部的自我,才能補償內心的缺失。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人性中有貪婪、虛榮以及傲慢三大愚昧。這三者無論是渴求而不知滿足,不懂節制的貪婪,還是試圖引起他人注意的虛榮,抑或是極度自信而目空一切的傲慢,都是迫切地希望對自我價值給予認可的表現。

「選讀·國外」叔本華:學會孤獨,不要讓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屬品

叔本華

亞瑟·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著名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本文來源:摘自《叔本華的人生智慧》李琰譯 古典文史出版社

插圖:Gary Bunt

|若有侵權,望告知,我們將及時刪改。感謝!


讓閱讀有質量 讓思考有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