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1922年5月26日,在直奉战争中一败涂地的张作霖返回奉天,此时,他已经被北京政府免除了一切官职。为了分化张作霖的部下,挑动奉系内斗,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分别任命张作霖的哥们儿吴俊升、冯德麟为奉天督军和黑龙江督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张作霖


北京政府到底还是低估了老张在东北的崇高威望,对张作霖来说,北京政府的官职属于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影响他东北王的地位。很快,东北三省代表会议一致推举张作霖为东北保安总司令。张作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宣布东北脱离中央,联省自治。

上文我们说过,东北进可攻退可守,即使在关内一败涂地,张作霖还可以退到关外称王,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果然,吴佩孚的军队追到山海关后,始终无法逾越张学良和郭松龄在这里布置的现代化防御阵地,不得不作罢。

失败后的老张很焦灼:军队是人家的好几倍,装备也不差,为什么轻易被人KO了?为了雪耻,老张让人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扇子上写下了“毋忘吴耻”四个大字,提醒自己卧薪尝胆,一雪前耻。

吴秀才,看我不弄死你!

对战胜强敌而言,愤怒和悲哀都无济于事,只有力量才是最好的依靠。力量来自哪里?力量来自智慧和行动。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奉军


张作霖明白,不是吴秀才太猛,而是我老张太菜!东北军都是些什么人?土匪、强盗、马匪、农民、小贩的混合体,看似人多势众,其实是一帮乌合之众。吴秀才的兵虽然不多,但都是正规训练出来的职业军人。业余对职业,被KO也不冤。

问题出在内部,怎么办呢?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使东北形成焕然一新的局面,张作霖决定对东北和东北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军队人事方面:

1.首先是检讨直奉战争。逃跑怕死的杀,表现不好的滚,立了功的赏。

2.当年打天下的老哥们,跟不上形势的,杯酒释兵权,给新人腾位置。

3.使用求贤之策,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各类军事人才,军校毕业生优先录用,一经录用,待遇从优,考核合格者,直接委以官职。

4.士兵方面,老弱病残,领钱走人,青壮精锐,以现代化方式训练。

二、军队辅助方面:

1.重建东北讲武堂

打造军官工厂,培养新式军官,老旧军官回炉后重新任用。

2.大力扩建兵工厂

一纸求贤令,诚招军工技术专家,国籍不限,待遇优渥。东三省兵工厂应运而生。兵工厂资金充足,管理得当,技术先进,产量多且品种齐全。兵工厂工人最多时25000人,机器上万台。1928年,扩建完成后的东三省兵工厂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兵工厂。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东三省兵工厂


3.组建空军

直奉战争时,吴秀才的几架破飞机飞临奉军头顶轰炸,奉军很多官兵都没见过这个会飞的东东,极其害怕,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军心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张作霖也深刻体会到了空军的威力,于是让对航空和飞机很感兴趣的儿子张学良全权负责空军。

只要肯砸钱,人才会有的,飞机也会有的。等到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空军有将近300架飞机,在中国是NO.1。

4.建立海军

直奉战争时,吴秀才是有海军的人,虽然很多军舰都是从大清继承过来的老古董,但军舰终究是军舰,比渔船和商船厉害得多。

直奉之战的战场主要在京津一带,包括山海关、秦皇岛等地。战争爆发前夕,吴秀才乘军舰巡视秦皇岛、葫芦岛示威,很拉风,不仅如此,战争打响后,直系海军还经常抓住机会轰击沿海的奉军,打的奉军头都抬不起头来。

这一点也很让张作霖震撼,没有制海权,很多事情很难办。老张决定打造东北海军,总负责人是海军名将沈鸿烈。5年之后,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0余艘,吨位超3万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5.组建战车队

既然飞机都买了,不买点装甲车和坦克也说不过去了。东北军中最出名的坦克队就是陆续从法国购买的36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只不过这些坦克在1926年才出现在战场上,没能和吴秀才作战。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奉军炮兵


三、经济方面

扩军备战,都是拿银子砸出来的。没有银子,什么事都做不成。本来老张也没那么多银子,因为他接手奉天的时候,奉天穷的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好在张作霖眼光不错,发现了一个经济和内政奇才王永江。

按照三国志游戏的标准,王永江的属性是商才加耕作加军师,政治指数超过90。王永江的措施很简单:第一反腐倡廉,第二,奖励工农商,鼓励移民,第三整顿税收。

东北作为一块较新的大陆,潜力无限,黑土地能冒油,加之理财能手王永江的倒腾,东北经济狂飙突进。不到三年,东北三省财政很快扭亏为盈,老张荷包大鼓。本钱足够,才敢玩大的。

凡是改革,措施都差不多,最为关键的是执行力。老张这一点做的不错,善于发现人才,能够放手任用人才,并能持之以恒的支持改革,保证人才能放开手脚大干,保障各项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整军备武大功告成,张作霖磨刀霍霍,卷土重来已经进入倒计时。

此时,对手吴秀才在干些什么呢?

吴秀才打败老张后,成了中国一哥。虎踞洛阳,拥兵数十万,睥睨天下,舍我其谁!就这一点来说,吴佩孚和关云长很像,关云长水淹七军后,看谁都是鼠辈,吴佩孚直奉战争后,看谁都是垃圾。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吴佩孚亮相时代周刊


1924年9月8日,吴秀才亮相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赞为“Biggest man in China”,翻译过来是中国最强者。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外国人认为,吴佩孚是最有能力统一中国的人。

是年,吴佩孚50大寿,中国各地政要和名流、各国驻华使馆武官云集洛阳,为吴秀才贺寿。著名的康圣人康有为也名列其中,并献上了一副大气磅礴的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勋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洛阳成了北方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吴秀才在洛阳对北京政府发号施令,大哥曹锟有点失落,幽怨的说道:“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很明显,直系已经处于半分裂状态。

打败张作霖之后,吴佩孚志得意满,也走上了段祺瑞的老路,武力统一。

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各地政府,一直不买北洋政府的账,他们的理由是北洋政府废弃民国法统,而他们的职责是护法。

法统?什么是法统?吴佩孚很纳闷。哦,对了,当年大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法统就是从这儿断的。吴佩孚决定把黎元洪找出来当总统,重续民国法统,让那帮南方人失去存在的理由。

那现在的大总统徐世昌怎么办呢?

哼,老徐作为老张的老上级,一直暗中偏袒老张,不把他赶不下去,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他要是知趣,就应该自己走人。

徐世昌被下台,黎元洪再次登上总统宝座。总统是宝座还是火炉,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吴佩孚


对于吴佩孚的行为,曹锟及其手下有点不爽,原因很简单,大势已定,曹三想黄袍加身,过过大总统的瘾。对此,吴佩孚解释道,把黎元洪抬出来是为了拆孙中山的台,黎元洪把当年余下的任期干完,你再上就是了。

黎元洪的大总统当得很不爽,吴佩孚拿他当令箭,挟天子以令诸侯,曹锟恨他抢了自己的总统宝座,处处羞辱刁难。黎元洪光杆司令,成了橡皮图章,别提多悲催了。

1923年6月,曹锟等不及了。他先命人恐吓黎元洪,迫使黎元洪逃到天津,然后又派人前往天津绑架黎元洪,索要大总统印,逼迫黎元洪签署辞职书。

9月,曹锟又让人收买并恐吓国会议员,每人5000元,一手交选票一手交钱,选举自己当大总统,这就是著名的贿选总统事件。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曹锟


对于曹锟的任性行为,浙江督军卢永祥第一个站起来反对,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卢永祥之所以敢挑战直系大佬,是因为卢永祥本来就不是直系的人,而是皖系的人。

可能有人纳闷:皖系不是在直皖战争中Game over了吗?怎么还在?事情是这样的:

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一败涂地后,皖系的人马一部分退出江湖,一部分改投了直系,只有浙江督军卢永祥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在风口浪尖中挺了下来。

1920年10月,直系干将、苏皖赣巡阅使李纯暴毙之后,齐燮元继任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上任后很郁闷,因为他认为上海自古以来是江苏的一部分,理应是他的地盘,但事实上,上海是何丰林的地盘,而何丰林听卢永祥的,所以上海实际上是卢永祥的地盘。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税收额巨大。对于这个提款机,齐燮元志在必得,卢永祥视为生命。怎么办?打呗。

直系人多势众,卢永祥肯定打不过。面对齐燮元咄咄逼人的攻势,卢永祥想到了联盟这一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直系的敌人是谁呢?还能有谁,东北的张作霖和广东的孙中山。

面对共同的强大敌人,奉、皖、粤三角同盟建立了。

早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这个同盟就已经有雏形了,当时计划是这样的:张作霖南下,孙中山北伐,皖系乘机策应,一举打垮直系。只是孙中山遭遇了陈炯明一事,没能按约北上,加之奉军败的太快,皖系也没发挥作用。

三角联盟决定,一旦卢永祥被揍,张作霖就率军入关,策应卢永祥,孙中山则挥师北上,展开北伐。打垮直系后,三派一起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新中国。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卢永祥


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卢永祥才敢出来挑事。

在经历了长期的密云不雨后,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终于爆发了。

第二天,张作霖以同盟为由,向直系宣战,同时,张作霖发表通电,把曹锟贿选总统一事骂了个狗血淋头。

同一天,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宣布了北伐计划,决定进军江西安徽,与浙沪联军在南京会师,然后沿津浦线北上,与奉军夹击北京,搞掉直系。

9月9日,段祺瑞发表通电,痛斥曹锟,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彻底打倒曹锟,并踏上一万只脚,使之永世不得翻身。

口水仗打完了,接下来就该拔刀了。

9月15日,张作霖统帅17万大军杀进山海关。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由江浙战争引爆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面对三面夹攻,直系会如何应对呢?

直系这几年一直在搞内斗,没怎么准备打大规模战争。在他们看来,江浙战争只是局部战争,翻不起什么浪,没想到另外两股势力也卷了进来。

曹锟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有吴秀才在撑台面,现在张作霖入关,曹锟自然又得仰仗吴秀才。9月17日,吴秀才奉召进京,北洋文武重臣都早早来到车站恭迎大驾。

从车站到总统府,警车开道,岗哨密布,气象森严,盛况空前。曹锟命令,不管是谁,现在大家伙都得听吴大帅的,吴大帅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晚上,曹锟在总统府为吴大帅举办了盛大的接风洗尘宴,人们左一个吴大帅,又一个常胜将军,吴秀才飘飘然快感十足。

第二天晚上,吴秀才在四照堂召开军事联席会议,直系军政头头脑脑六十余人都来了,唯独不见吴佩孚。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晚年吴佩孚


良久,一个侍从官喊道:总司令到!

只见吴佩孚身穿紫色绸夹袄,外罩黑坎肩,下面一条白绸裤,嘴里叼着纸烟,走到座上盘腿一坐,一副包租婆的样子,气场十足!接下里就是给每个人下命令,分配任务。

冯玉祥也接到了吴佩孚分给的任务,他的任务是的出兵古北口,经过赤峰,进军热河。对此冯玉祥很郁闷,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是一条死路。

冯玉祥的行军路线很长,其中不是沙漠就是高山,天气寒冷,道路崎岖,往往上百里都没人烟。而吴佩孚说了,这次打仗很匆忙,准备不足,后勤保障我不管,你们自己解决。

很明显,吴佩孚就是想把冯玉祥弄死,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多,具体就不多说了。说最重要的一点,冯玉祥不是吴佩孚的嫡系,且是个强大的威胁,所以直系的人都把冯玉祥当外人,处处排挤刁难。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放弃了陕西的地盘,出兵河南,帮助直系稳定了后方,战后,冯玉祥认为自己牺牲了陕西,理应得到河南做补偿,吴佩孚没同意,而是想调冯玉祥做热察绥巡阅使,但是这个位置被曹锟内定了,所以最后冯玉祥得了一个陆军巡阅使的头衔。

地方巡阅使才是实权人物,中央巡阅使狗屁不值。

冯玉祥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从此与吴佩孚貌合神离,渐行渐远。

这次,吴佩孚不仅把冯玉祥安排到了最艰苦的岗位,还派人监视冯玉祥。为了摆脱当炮灰的命运,冯玉祥决定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冯玉祥


吴佩孚是个军事人物,喜欢玩政治但又不善于玩政治。吴秀才也不想想,他的偶像关羽和岳飞都是因为什么死的?不是打仗战死的,而是玩政治时被政治玩死的,因为这两人政治也不及格。

如果说吴佩孚是练兵奇才,那么冯玉祥就是练兵天才,冯玉祥的练兵方式很另类但是很有效,具体就不多说了,总之,艰苦朴素,训练扎实,纪律严明,还有信仰,快赶上共产党的军队了。自然的,其战斗力也是北洋军中首屈一指的。

当张作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时,曹锟和吴佩孚还想着排斥异己;当吴佩孚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筹措军费物资的时候,以曹锟兄弟为首的直系巨头们个个坐拥几千万巨财(吴佩孚除外),却不肯掏一分钱。

张作霖太远,策应不了卢永祥。当齐燮元和卢永祥达到胶着状态时,福建的孙传芳趁机北上,抄了卢永祥的后路,卢永祥一败涂地。

广东的孙中山正准备挥师北伐,没想到内部起火,商团叛乱,老孙头只得先救火平叛,等到平叛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也打完了。这一次,老孙头又一次爽了张作霖的约。

主战场还是老地方,热河和山海关附近。双方总共动员了42万军队。

热河没怎么打就被奉军占领了,决战地点在山海关附近。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第二次直奉战争


战斗的过程和我们脑海中的战争画面一致,异常惨烈。直系想派军舰在东北登陆,奉军就派飞机前来轰炸;奉军派飞机前来轰炸,直军则用高射炮射击;两边均是高垒深壕,大摆地雷阵和铁丝网,然后巨炮轰击,步兵冲锋。关键时候还组织敢死队肉搏。

战斗中,奉军装备的大量迫击炮发挥了巨大优势,给了直军很大杀伤。

这种大规模的三军作战,在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

九门口失守后,直军中央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士气大减。北京的吴秀才正在筹措军费,听闻消息后,感到不妙,立即率领嫡系第三师开往战场,亲自督战。

吴佩孚的到来使直军士气大增,战争惨烈程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面对奉军凌厉的进攻,吴佩孚决定以进攻对进攻,但是奉军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郭松林率领的奉军精锐,也是能打硬仗之辈。

吴佩孚的到来并没有挽救直军的颓势,直军连连受挫,士气再次大减,形势岌岌可危。

热河为什么轻易丢失了呢?因为冯玉祥根本没来。冯玉祥的军队以往都是很利索的,可是这次却磨磨蹭蹭,走走停停。吴佩孚再三催促,冯玉祥回答:筹集粮食,需要时间。

实际上,冯玉祥已经不想为吴佩孚卖命了,他正在和张作霖接触,准备反他娘的。只是摄于吴佩孚率领第三师坐镇北京,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暗中坐观成败。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奉军迫击炮


吴佩孚把北京的第三师带走后,冯玉祥觉得机会来了,不过,还得再等等,看看前线打得怎么样了。当吴佩孚受挫后,冯玉祥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命令军队向北京进军。

10月22日夜,北京空虚,冯玉祥轻易占领了北京,囚禁了总统曹锟,然后逼迫曹锟解除吴佩孚的职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干了很多奇葩事情,比如把皇上赶出故宫、逼死曹锟的宝贝弟弟曹锐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北京政变的消息传到前线,直军军心大乱,战斗急转直下。张作霖得知冯玉祥占领北京,命令奉军全面猛攻。吴秀才扛不住了,一边急令陕西、河南、湖北、江浙等地的直军火速前来支援,一边收拾残军退到了天津。

援军倒是开动了,但是被堵在路上了。阎锡山在石家庄截断了京汉铁路,陕西河南湖北的援军走不动了,山东的郑士琦宣布武装中立,掐断了津浦线,江浙的援军也被堵住了。

怎么会半路杀出个阎锡山呢?从辛亥革命后开始,阎锡山凭借其高超的左右逢源的功力,一直盘踞在山西。对内大搞生产,壮大实力;对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谁强大就依附谁。

在阎锡山的统治下,山西成了一片安居乐业之地,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随着实力的增长,阎锡山也想对外扩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觉得自己羽毛丰满了,有实力分一杯羹,就把军队摆在了娘子关,居高临下,骑墙望风。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奉42万大军火并,海陆空三军倾巢出动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中国形势


直系眼看不行了,所以阎锡山以猛虎下山之势出兵河北,占领了石家庄,截断了京汉铁路,挡住了直系的援军。

至于郑士琦,则属于革命党的内线,支持孙中山,属于准三角同盟的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天亡吴秀才!

奉军乘胜追击,吴佩孚一败涂地,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段祺瑞是六不总理,吴佩孚是三不将军:不入租界,不借外债,不纳小妾。所以吴佩孚果断拒绝了躲入天津租界的建议,带领心腹部下们来到塘沽,乘军舰泛海南下了。

吴佩孚比张作霖厉害,从9月15日道11月3日,扛了将近50天。

奉军席卷北方,继续南下,杀到了上海附近,势力达到顶峰。(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