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绩效管理角度解读「唐僧分伞」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在国内是家喻户晓,这个团队经常被拿来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各类案例进行学习和谈论。

今天,我们就从绩效管理角度,来解读“唐僧分伞”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赶时髦,不再徒步而是乘坐飞机去“旅行”。在旅途中,飞机突然出现了故障,需要跳伞逃生。不幸的是,师徒四人连同驾驶员只有四把降落伞,驾驶员必得一把(不然把飞机往山上撞),那剩下师徒四人来分这三把降落伞,肯定势必有一个人没有办法使用降落伞逃生。这给团队领导唐僧提出了一个不小的管理难题。

故事:从绩效管理角度解读「唐僧分伞」

为了公平起见,唐僧想到了一个办法,对三个徒弟进行提问,能回答上来,就可以得到降落伞,如果没有回答上来,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受苦,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自己跳下去。

于是,唐僧问孙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悟空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师傅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接着又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答道:“一个。”师傅说,“好,你也答对了,给你一把伞。”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行。”于是,摩拳擦掌,等待师傅出题,师傅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师傅出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

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剩下三把伞,唐僧如法炮制,再次出题考大家。师傅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师傅说:“好,给你一把。”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傅说,“好的,答对了。”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傅的问题是,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八戒再次晕倒,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结束履行。

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再一次出现故障,这时候八戒说,“师傅,你别问了,我跳。”然后纵身一跳,唐僧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八戒,你悟道了。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可殊不知这次我们有四把伞。”

故事:从绩效管理角度解读「唐僧分伞」

这个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解读,我们就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1)绩效考核标准要公平一致

唐僧为徒弟们出题,答对得伞,答不上来或答错就跳飞机,这跟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有异曲同工之妙,完成了绩效目标分奖金,没完成就扣工资。但是,企业要做到员工心服口服,对于绩效考核的标准应该是公平一致的。唐僧手下三个徒弟,身份一致,岗位类似,但是唐僧给他们提出的问题却截然不同,大师兄和沙僧的都是超级简单,而对于二师兄八戒的问题根本就是在故意刁难,这样做肯定会引起八戒的不满。所以我们企业在做绩效考核时,一定要做到公平一致,这样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

(2)绩效考核标准不要设置的太低或是太难

绩效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应在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内,员工跳一跳可以够的着,这样的考核指标最有效。衡量标准过低,没有挑战性,无法引导员工追求高绩效,会让员工养成懒惰的习性;衡量标准过高,无论员工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那么员工也会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抛弃考核指标,他们会想:“反正我无论怎么做也达不到,不如干脆落个轻松自在,扣分就扣分吧。”,于是,考核指标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故事中的八戒每次都接到无法完成的考核指标,最终无奈失去了信心。相信如果还有下一次旅游的话,八戒一定极力主张师傅不要在坐飞机了,太折磨人了!

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喜欢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这种指标设计的假设是如果指标值设定的不够高的话,员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如果用一个很高的指标值考核员工,即便员工没有完成100%,而只是完成了80%,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了。

这种逻辑是实际上强盗逻辑,表现出了经理的无能和无助,只知道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殊不知,指标背后的行动计划才是真正帮助员工达成目标的手段,而指标值本身不是。

其实,设定一个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值,然后,帮助员工制定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并帮助员工去实现,才是经理的价值所在,经理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实现了帮助员工成长的目标,才真正体现了经理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