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大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肃宗李亨终于借兵收复了长安,安禄山也死于非命,表面上看起来延续三年的安史之乱马上就可以结束,形势一片大好。

于是唐肃宗的小朝廷就开始了内斗,颜真卿因为屡屡谏言被当时的宰相厌恶,就以借口把颜真卿从朝廷御史大夫的位置上调他出京,担任冯翊太守,后又转任蒲州刺史。

颜真卿在被调到冯翊和蒲州做官的时候,才终于有机会收敛自家兄弟和侄子的遗骸。

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守平原,兄长颜杲卿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是当时少有的可以对抗叛军的地区。

并且颜杲卿设计在常山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当地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大家共同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受唐玄宗、唐肃宗的嘉许。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的大部队围攻常山,首先捉住了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要他劝降。颜季明誓死不从,可惜常山兵微将寡,不久城破,守将颜杲卿也被押到洛阳。他瞋目怒骂安禄山,安禄山大怒之下先割掉颜杲卿舌头,才杀了他,年六十五。当时颜氏一门30余口被害。

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尸骸,悲愤莫名,挥泪写下千古名篇--《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此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这件国宝从公元758年诞生至今,已经1261年了,颜真卿去世后,《祭侄文稿》曾被北宋内府收藏,宋亡之后元朝人张晏、鲜于枢,明朝人吴廷,清朝人徐乾学、王鸿绪等文化、收藏大家先后收藏这件国宝。

后来,《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宫,珍藏在内府里,乾隆皇帝也盖上了自己的墨宝。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南下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这样一件彰显气节的国宝,如今竟然不顾历经千年的纸制品极易遭到损坏,以及日本弄丢损坏我方国宝的卑劣前科,被交换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去展览?难怪大家愤怒不已。

2011年,中国国宝“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展出后,竟然被借展人内藤富卿借口说“西泠八家印存”被他装在一个纸袋里,自己上了个厕所,出来时忘记拿了,再回去找已经不见了。事后日方直言只赔偿20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

颜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览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弄丢国宝有前科

最后,以史为鉴贴出一段文天祥的正气歌,不知道对岸的有些人还会不会读懂: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