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顺治死时,康熙才8岁,顺治放心不下他,给他安排了4个辅政大臣,其他3人未出差错,也算忠心耿耿的完成了任务,但是鳌拜,却仗着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不断排除异己,擅权自重,最后一步一步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这让他和不断长大的康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康熙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训练了一批亲贵子弟,趁鳌拜独自觐见的机会,在武英殿擒拿了他,替自己消除了掌权之路上的绊脚石,但有一点让人疑惑,康熙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擒拿了鳌拜,却为何又不杀他?

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我们先来看看,鳌拜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专权之路的?

一、鳌拜的战争生涯

鳌拜是将门之后,精通骑射,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投军报效国家,军功无数。不论皇太极攻打察哈尔部,还是朝鲜,他都战功卓著。

1、皮岛之战

皮岛是一个战略要地,由名将毛文龙驻守,它和宁锦防线互成犄角,是大明防范清军的一个战略要地,清军想突破宁锦防线,就必须先拔掉这颗钉子。因此,皮岛成了皇太极的心头之痛。

崇德二年,清军兵分两路进攻皮岛,一路以大型舰艇为主,正面攻击明军,一路以轻舟为主,突袭明军要害。鳌拜主动请缨,并率领军队攻岛,但明军早有防备,攻岛遇到了顽强抵抗。鳌拜为完成任务,身先士卒,和敌人肉搏,在鳌拜的激励下,清军将士奋勇杀敌,顺利拿下了皮岛。

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2、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大明和清的关键之战,防守荆州防线的是明军大将洪承畴。宁锦防线是清军夺取中原的必经之路,但也是明军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

松锦之战中,鳌拜表现极其出色,他与明军五战皆胜,是皇太极打赢松锦之战的重要人物之一。松锦之战后,鳌拜因功勋卓著,被皇太极升为护军统领,成了八旗中的重要将领。

3、西充之战

入关后,鳌拜的主要任务,成了消灭农民起义军,但鳌拜不负众望,相继灭掉了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大西军,是清军夺取西部土地的关键人物。

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二、抗衡多尔衮

皇太极逝世后,多尔衮和豪格,都想争夺皇位,两黄旗支持豪格做皇帝,两白旗支持多尔衮做皇帝,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国家随时会陷入内战关头,这时鳌拜等将领站出来,说若不让皇太极之子做皇帝,他们将率兵反抗。

由于八旗中,六旗不支持多尔衮做皇帝,因此他选择了退让一步,支持福临做皇帝,虽然鳌拜等人,没有让他们支持的豪格做上皇帝,但福临也是皇太极之子,再加上代善等人也支持福临做皇帝,最终将这场斗争以折中的方式平息了下去。

多尔衮当了辅政大臣后,对鳌拜有过多次打压,还差点丢了性命,但他总能以功低过,逃过一劫。多尔衮死后,由于他的忠心和功劳,得到了顺治的重用,鳌拜也成了顺治的心腹大臣。顺治临死前,还让鳌拜做了辅政大臣,辅佐其子康熙治理国家。

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三、擅权自重,引祸上身

顺治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但鳌拜仗着自己资格劳、军功高,不断排除异己,根植势力,一步一步走上了专权之路,尤其是四大辅臣之首的索尼死后,鳌拜更没有什么限制了,他愈加张扬跋扈、擅权自重,多次违背康熙意愿,杀害政敌。

索尼死后,苏克萨哈为了将康熙主政,提出解去辅臣之任,去给先帝守陵,这也意味着鳌拜等也需要解去辅臣之任。但贪恋权势的鳌拜,怎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他将苏克萨哈恨之入骨,并编造罪名杀害了他,这让他和康熙的矛盾急剧加深。

鳌拜擅权自重,让康熙忌惮,为何康熙擒拿了他,却又不杀他?

康熙为除鳌拜,训练了一批贵族子弟,鳌拜知道后,不以为然,只当皇帝是一时兴起,没事闹着玩,而康熙在大臣的支持下,不断将鳌拜的羽翼调开。时机成熟后,他召鳌拜独自觐见,在鳌拜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康熙让他训练的这批贵族子弟,突然冲出,擒拿了鳌拜。

他鳌拜交给议政王大臣等审讯,议政王大臣也给鳌拜找出了30条罪状,并判处鳌拜死刑。这时鳌拜大势已去,康熙也想斩草除根,杀了鳌拜,但鳌拜请求觐见,并让康熙看自己身上的伤疤。想起鳌拜的功劳,康熙于心不忍,最终没有杀他,而是将他监禁起来,没多久鳌拜就死在了监狱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