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看上海

今年暑假,我再次来到了儿时的憧憬之地——魔都上海。

建筑看上海

上海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她无与伦比的建筑特色。

从标志性建筑上看,最有代表性者,当首推外滩历史建筑风景线和隔江相望的小陆家嘴当代建筑群。

建筑是城市精神最直观的表达。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风俗、时尚及技术条件在建筑上的反映,往往被首先看作是某种建筑风格。

比如上海“新天地”,将传统和时尚碰撞在一起,既满足了外籍人士和观光者对上海石库门的好奇心和泡吧的习俗需求,又为上海白领和文化人提供了怀旧与赏新的场景。无论是一种自觉的表露,还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表演”,这样一个阶层、这样一群文化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空间感受,正是“新天地”的建筑性格所在。这是由来已久的、上海所特有的性格。

建筑看上海

回顾世界近代史,似乎可以略带外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华尔街”,这条风景线及其周边地带集中了一批当时上海最重要的商业、金融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高层。要了解外滩的建筑风格及其内在的性格,先得弄清楚这些建筑的样式或曰“款式”来自何方?

在19世纪的欧美,尽管以铁、玻璃和混凝土为代表的新建筑材料和新结构已先后问世,资本主义仍是以复古主义风格作为建筑的躯壳,包括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到了20世纪初,深受新教文化影响的美国仍以复古主义作为主要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哥特复兴”,以新教国家的英国建筑为代表。

所谓“哥特复兴”,即从外观上模仿中世纪后期以尖券、骨架拱和飞扶壁为特征的教堂建筑风格。这种向上升腾的动势,于神秘莫测中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不仅可以表达中世纪对天国上帝的向往,同样也可以象征资本主义对人间财富的崇拜。

建筑看上海

白天日光下的外滩,建筑本身透露着历史沧桑的气息,给人以庄重成熟感。走在街上,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电影里的种种情节。

夜间的外滩,则又呈现出另一幅景象。俗话说,没有看过夜间的外滩,就没有真正的看过上海。从下午日落开始,浦西江边的灯光便逐渐亮了起来。也就一壶茶的功夫,零零散散的灯光就点亮了整个外滩。若是此刻从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塔上望去,和纽约相比也不落下风,是世界大城市的摩登面貌。

建筑看上海
建筑看上海

不吹捧的说,外滩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展示地淋漓尽致。

如果说夜间的外滩是现代 ,那么与之隔江相望的陆家嘴建筑群便是超现代。放眼望去,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环球中心与东方明珠组成的“绝对高度联盟”令上海可以傲视整个中国。

在建筑本身上面,他们互相之间也是极为讲究的。 环球中心与金茂大厦的设计都是以方正为主体的柱形结构,给陆家嘴增添了厚重庄严的气氛。而东方明珠正好相反。东方明珠以球体和针型构成,看上去十分尖锐,同时却不失秀气。总的来说,这三个建筑特色都很锋利,缺少一种曲线美感。而上海中心大厦的出现,无疑完美解决的这一问题。

建筑看上海

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我国古代的神话——龙。由下而上向上旋转着腾空而起,光听寓意就是个十分高大上的建筑,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世界第二高楼,却与其他高楼的堆积式设计不同,避免了看上去十分锋利的外观。圆柱形的设计很好的缓冲了其他三座高楼带来的视觉冲击,令整个陆家嘴建筑群在美学上更加完美。

在这个高楼大厦遍地起的新时代,上海作为中国的经融中心与近代中国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在很好的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同时也造就了新的传奇。

建筑看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