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巴金说他之所以写《家》,是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是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少年。

毋庸置疑,他成功了!《家》出版于1933年,它的出版给予了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新青年莫大的精神力量,加速了人民尤其是青年意识的觉醒,也给予了封建专制制度迎头痛击!

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然而,今天我却想吐槽一下《家》这部作品的三个“污点”。

鸣凤之死

第二十六章写鸣凤被高老太爷许配给六十岁的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知晓这个消息后万念俱灰,在出嫁的前一晚悲悲戚戚地去找觉慧。

觉慧此时正忙着给报刊写稿,对鸣凤说“你看我忙得跟蚂蚁一样。……再过两天就好了,我就把这些事情都做完了,再过两天。……我答应你,再过两天。”

这句话十分不符合逻辑。巴金前面写觉慧对鸣凤的深爱,以及鸣凤察觉到这份爱后害怕他人说闲话而故意躲着觉慧。当鸣凤一反常态地去找觉慧,并且脸上愁云满布,觉慧难道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性吗?就算再忙,几句关心也是必要的。而觉慧一句话就让鸣凤无话可说,直接跳湖去了。

这里不符合人之常情。

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巴金在书里给出的解释是“不,事实上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他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了。这个决定当然使他非常痛苦,不过他觉得他能忍受而且也有理由忍受。有两样东西在背后支持她的这个决定:那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

也就是说,他甘愿为了年轻人的进步事业而牺牲鸣凤。而且,他作为资产阶级少爷的自尊心也促使他放弃鸣凤。

觉慧知晓鸣凤的死讯后,却又异常悲痛,产生幻觉,看见鸣凤在林中等待自己,甚至是做与鸣凤一同逃亡的梦。

文前说觉慧准备放弃鸣凤,如今又是这般痴心,实在是矛盾。

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瑞珏生次子一事

觉新的妻子瑞珏生次子时,痛喊:“明轩,你在哪儿?为什么我看不见你?……我痛啊!你在哪儿?……你们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哇!……”

因为高老太爷刚离世,觉新不能进产妇的卧房。这是封建规矩,在封建思想统治下高家,这是必然要遵守的。瑞珏作为高家长孙媳,是肯定知晓这项封建规矩,所以她痛喊“你们为什么不让他进来?”我认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此外,瑞珏因难产去世几分钟后,她妈妈就赶来了。她自言走了很远的路过来的,这未免太巧合了,反倒有失情感的真挚。

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把瑞珏难产而死的锅甩给封建制度

瑞珏生产的日子要到了。高家的人认为,高老太爷的灵柩停在家里,若瑞珏在家中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高老太爷身上,高老太爷的身上会冒出许多血。唯一的免灾办法就是让瑞珏迁到城外生育。

结果瑞珏在城外生育难产而死。觉慧对觉新说“那个时候,你如果勇敢一点,也还可以救活嫂嫂。”觉慧口中的那个时候是指高家的长辈提议让瑞珏去城外生产的时候。而“勇敢一点”则是指反对孕妇血光冲犯死者的封建思想。

巴金《家》:世人皆称其为名著,我却说它有三个污点。

虽说封建制度使夫妻分居两地,从而导致瑞珏心情压抑,但是也不过是分开短短几天。要让封建制度为瑞珏难产而死买单未免太牵强了吧。我们知道,古代医疗水平低,女人生孩子要冒很大的风险,不少女人因难产而死。觉新就算“勇敢一万点”,反对高家长辈的封建思想,将瑞珏留在高家生产,我估计瑞珏还是难逃难产而死。

一得之见,请多赐教。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麻烦点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