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代的戰爭(8):河西受降突起騷亂,霍去病孤身單騎赴會

兩次河西戰役,匈奴諸部落的兵力損失了四萬人。四萬人是什麼概念?匈奴總人口估計也就一兩百萬,可用兵源不超過四十萬人,四萬人相當於國內戰鬥人員的十分之一。伊稚斜單于大發雷霆,徵召渾邪王與休屠王前往單于王庭問責。

渾邪王與休屠王自知對戰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前去面見單于,凶多吉少。兩人商量一下,與其去王庭送死,不如舉部投降漢帝國。

渾邪王的使者秘密抵達長安,向漢武帝遞交了請降書。漢武帝對渾邪王、休屠王的歸降將信將疑,慎重起見,他做了兩手準備:既歡迎渾邪王與休屠王的歸附,同時嚴陣以待,以防止胡人詐降的詭計。

受降的重任,又交給了年輕的“冠軍侯”霍去病。

這不是一場戰役,卻比一場戰役更加複雜、充滿變數。在波雲詭譎的受降過程中,霍去病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他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大將風範,以及霹靂雷霆般的鐵腕。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8):河西受降突起騷亂,霍去病孤身單騎赴會

少年天才霍去病

霍去病統率大軍,渡過黃河,準備接受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的投降。除渾邪王與休屠王外,歸降的隊伍中,還包括了三十一位匈奴的小王,總計五萬人。將近漢匈邊境線時,休屠王突然反悔,想將自己的軍隊拉回河西走廊。渾邪王大吃一驚,休屠王手握重兵,一旦內部起訌,後果不堪設想。他牙關一咬,痛下殺手,假意邀請休屠王入帳內議事。休屠王不知是計,剛走入渾邪王帳內,便被埋伏在兩旁的武士手起刀落,身首異處。渾邪王迅速逮捕了休屠王的閼氏以及王子日磾,控制了休屠王的隊伍,一場可能發生的內亂平息了。

渾邪王帶領五萬人臨近黃河岸邊,望見了霍去病威風肅肅、陣容齊整的受降兵團。但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匈奴一些裨王與將領動搖了,遠離故土使他們有一種背井離鄉的悲愴之情,對未來的命運也充滿迷惘。這些裨王將領們突然調轉馬頭,頭也不回揚鞭而去。匈奴軍心大亂,將近一萬名的匈奴人跟著譁變,奪路而逃。渾邪王試圖攔截,但無能為力。就在投降的最後一刻,局勢迅速惡化,變得不可收拾。

這一幕,霍去病全看在眼裡。他必須要當機立斷,不容許有片刻的遲疑。遲疑將意味著局面將無法控制。

在此千鈞一髮之刻,霍去病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安危,孤身匹馬,獨自闖入匈奴軍中。這位年輕的勇士,其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令匈奴人震驚了。匈奴人的譁變還在繼續之中,只要有幾個心懷不軌,只消幾支利箭,或者幾柄利刀,就可以結果霍去病的性命。霍去病穿行在匈奴騎兵之間,他無所畏懼,昂然向前,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把匈奴人鎮住了。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8):河西受降突起騷亂,霍去病孤身單騎赴會

單騎赴會

作為受降大將,作為曾經橫掃河西的英雄,霍去病這種奮不顧身的勇氣,也向匈奴人傳達一個消息:漢帝國是真誠歡迎你們的歸降。是的,如果這位帝國的將軍缺乏誠意,又豈敢親自送上門呢?他超乎尋常的英雄壯舉,平息匈奴兵營的喧譁與騷動。

霍去病手握韁繩,向匈奴四萬部眾口傳皇帝的受降詔令,表明朝廷的立場,給所有的匈奴人吃下一粒定心丸,緊張的情緒終於平靜下來。

接受渾邪王等四萬匈奴人的投降後,霍去病派遣一萬名強弩騎兵,前往追擊譁變逃亡者,一路窮追猛打。這些譁變逃亡者既無組織,又驚慌失措,幾乎成了漢軍的活靶子。一萬強弩騎兵射殺八千多叛逃者,自己無一傷亡。

霍去病憑藉機智與勇敢,以雷厲風行的強腕,終於完成受降的使命,居功至偉。

從第一次河西戰役到成功受降,河西走廊的匈奴力量徹底被掃清。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終於打通了。漢帝國在河西走廊設立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領土向西擴展了九百公里,取得了大約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中國開疆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