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劉備身為皇室後裔,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武有五虎上將,佔據天府之國,為何無法一統三國呢?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三國地圖

國家之間的戰爭,從來不單單是軍事力量的抗爭,而是國家綜合實力(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的較量。很不幸,三國中,從各方面來看蜀國國力都最弱。縱觀中國歷史,唯有漢高祖劉邦佔據巴郡、蜀郡及漢中後,趁中原未定(注意是中原未定),出兵關中,最終取得天下。而後其它割據四川的地方政權比如:李特建立的漢、譙縱建立的譙蜀、王建在成都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後蜀、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國、張獻忠建立的大西,無一例外,無法統一全國。究其原因,封建社會時間西南地區的經濟無法與中原相抗衡。因此,天下大亂,可佔據蜀地成一方諸侯,當中原已定,則蜀地政權難以存活。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劉備影視形象

經濟文化來看,曹魏集團佔據的中原地區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這有利於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同時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諸葛亮在發展州郡農業的同時,也進行屯田。手工業方面,以鹽、鐵、織錦業最為發達。其後,雖然由於連年北伐,經濟發展受到一些影響,但由於益州基礎和自然條件好,加上諸葛亮及其繼承者們的悉心經營,直至亡國,社會經濟也不是處於危機之中。孫吳是真正開始振興江南經濟的。孫吳直到滅亡時還是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在孫吳的統治下,推行屯田,開闢新區,發展水利。手工業方面冶煉、造船、青瓷業、紡織業都有了發展。但是三國經濟文化來看,還是屬曹魏最強。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影視形象的劉備與諸葛亮

軍事來看:曹魏軍事力量最強。確切的兵員數量大家說法都不一樣,暫且採用一個相對靠譜的數據,魏國大概40萬,吳國大概20萬,蜀國大概13萬。從特點來看,曹魏騎兵強於其它兩國;吳軍水師較強;蜀軍步兵強於別國。因此,曹魏能統一中原地區,卻被孫吳拒於長江天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易守難攻,曹魏也一時難以攻入益州地區。蜀地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其軍事重要性在於守,不在於攻。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劉關張

人口來看:冷兵器時代,人口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人口才能發展農業工商業,有人口才有兵員。曹魏人口大概1300萬,孫吳人口大概為550萬,蜀漢人口大概為400萬(不同方法統計出來的人口數量相差較大,但是事實就是孫吳與蜀漢的人口總和都不及曹魏地區)。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政治上看:曹魏集團“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是“興復漢室”。但是從黃巾軍起義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開始,天下就動盪不安。天下動盪的時間越長,漢朝的政治號召力就越小,與東漢光武帝逐鹿天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劉備為何無法一統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