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对于元朝,单就以汉族来说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它曾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疆域最广,军事最甚的王朝,更是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同时,由于它是唯二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原王朝,它的残暴,四等人政策,初夜权以及它对于汉人的血腥压榨全都是历史上不曾褪色的血泪。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不过这里颇为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价值观里形成固定的“元朝很残暴”思想后,突然就有一堆历史专家跳出来说其实元朝是非常宽厚的,他们告诉我们四等人政策是假的,初夜权和杀头胎等等都是假的,更是搬出来朱元璋亲口说的“元以宽失天下”来告诉大家元朝相对于汉家王朝的宽仁,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大家眼中对“元朝残暴”的印象,同时也让元朝蒙上一层神秘的细纱。

何止是在历史爱好者中,甚至在许多专家里面也对此也争论不休,所以因此我特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不管是面对网上的“元黑”还是“元吹”,相信都可以给你们一个最真实的真相,还原最真实元朝。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在所有以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中,第一句旁白或者说导演的第一个镜头,肯定是一副破败的景象,然后添上几句对元朝统治控诉的旁白,诸如“元朝残暴,实行四等人政策,对汉人随意欺压凌辱”等,接着就是穿着破衣服的放牛娃朱元璋出场。对于艺术作品来说,这种社会矛盾冲突确实会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产生心心相惜的感觉,从而提高“收视率”。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是的,你别相信任何电视剧说还原历史的鬼话,导演和编剧的一切矛盾冲突设计实际上都不过是为了让你观看,只是这样无可厚非。因为在真实历史中,即使社会最底层出生的朱元璋也从来没有觉得元朝统治残暴。比如在《皇明宝训》中,当朱元璋问元朝旧臣马翼元朝怎么样的时候,马翼不敢评价,于是朱元璋说: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宽猛相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是孔子劝政郑国国君子太叔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要宽严结合国家才会和谐。也就说作为一个反元头目,连朱元璋都亲口承认元朝“宽政”。实际上不用惊讶,因为在明朝初年,特别是江南文臣中对元朝“宽政”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认知。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宋濂、王袆主修的《元史·刑法志》中说: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

甚至连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也说:

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

这就是众多人来论证元朝“宽以失天下”的原因。从这里看,朱元璋和明初朝臣说元朝宽,主要就是宽刑罚和宽政两种,那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甚至有着错误的解读。但也并不是无的放矢,元朝在某些地方确实要优于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但是这种政策是随着元朝帝王更迭,朝政变化而变化,且变化极大。

首先是“宽仁”,在宽仁上面元朝的“宽税赋”,“思想宽容”以及“刑罚宽”是几近公认的。例如南宋灭亡之后,为了拉拢南方的汉人,元朝直接减免了前朝一百多项苛捐杂税,并多次下令减免全国地方赋税。明末史学家谈迁在《纪文·上大司农陈素庵书》就记载:

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在这里,谈迁就把元朝江南富甲天下的功劳归于元朝田税之低,这种记载在后世史书中比比皆是,就不展开说了。

其次是“刑罚宽”。不容否认,蒙古人在征战天下时是出了名的残暴,屠城是常干的事情,但是在忽必烈问鼎天下之后,如果还秉持着这种游牧民族的暴力崇尚,怕是谁都知道要翻船的。所以“慎杀”成为元朝统治者对刑罚主旨,其中1263年整年的死刑犯也不过是7人。更为有意思的是蒙古人有种做法是通过金钱赔偿来避免处罚,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赔偿金,这玩意后来让和珅学去在清朝成为“议罪银”制度。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接下去则是“思想宽容度高”,中国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文字狱便贯穿始终(秦朝没有文字狱,焚书坑儒算谣言,有兴趣的自己查,此处不展开),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态。但是元朝的文字狱却几近于无,最多也就因说错话被免个职,因言获罪等,但因此而被杀头者就是整个元朝也是屈指可数。其中更有当初元朝礼部官员对当初有人举报南宋遗民梁栋思宋的反馈:

诗人吟咏情性,不可诬以谤讪。倘使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要知道这对于一个中原王朝的外族统治者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点对比下清朝的文字狱就可想而知。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但是我们前面也说了,这里的宽,有对的有错的,更有客观因素的存在,更有的适得其反。例如最开头的赋税宽,一开始确实赋税宽,可是到后来就变质了。元太宗十年(公元1238年)朝廷定下包税制,把所有税赋承包给个人,再由个人下去收租,初衷当然是为了减税。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包税制最终的承包人肯定是地方豪强,然后他们就会去压榨百姓贡献更多的税赋,说白了就是中间人赚差价发财的故事,百姓自然困苦不堪。

实际上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蒙古人非常明显的“草原思维”,当初中书令耶律楚材坚决反对,包税制并奏折中写道,“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但是窝阔台根本不在意,因为在蒙古人的思维里面就是,“我只需要躺着做大爷,你们下面的人帮我搞定就行”。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这点在刑罚宽上依旧如此,忽必烈就说“为什么要杀人呢,把他们派去挖金子不是更好么?”固然刑罚宽一方面是因为元朝一直没有系统的法律,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南北战乱人口凋零,但其中不免是有点忽必烈这种想法的掺和。

实际上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到开头朱元璋说的“元以宽失天下”了,实际上朱元璋不止说过一次这句话,比如《明史纪事本末》有朱元璋的一则思考,朱元璋说: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

元末学者叶子奇在描述元末动乱的背景时也说:

是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众,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结合以上的案例,这里我们知道了“宽”还是一层含义就是“管理宽松,法度混乱”。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实际上当我们回顾元朝政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混乱”实际上贯穿整个元朝始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元朝统治阶层的不确定。

很多人不知道,元朝之所以叫元朝,是取自《易经》的乾元之义,忽必烈这里的意思是告诉汉人,“不要把蒙古族当成是异族,我们是继承了中原王朝正统法理的国家”,他也确实重用汉臣。但是之后由于元朝皇位继承混乱,帝位之争不断,以致于对汉人的重视程度也频繁一百八十度转弯。

元朝灭亡真是因为赋税宽,刑罚松,没有文字狱么,朱元璋说出实情

元初时期朝廷几近全部行政实权都在汉儒手中,1259年李璮造反后中央各级长官全部都只能在蒙古人手中,到了1265年“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各路、府、州、县实权长官),汉人充总管”成为永制。到了元朝中期,武宗不重视汉臣,朝中顶级大臣除了乐实以外都是蒙古人,而仁宗、英宗和文宗却有重视汉臣,汉臣元老集团在此期间几近把控朝政。

到了元末的元顺帝时期,以伯颜为首的权臣开始极度镇压汉臣,但是脱脱出任丞相后又开始拉拢汉臣,缓和蒙汉矛盾,可惜最终回天乏术,导致元朝灭亡。

到这里,我们应该把所有疑问都解答了。帝位的混乱,摇摆不定的政策,治理的不严,是导致元朝灭亡最真正的原因,所以“以宽得天下,以宽失天下“就看个个人解读了。包括元朝”四等人“政策,它实际上并不是贯穿元朝始终的,却在个别时期确实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是真的,又有人说是假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