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將退出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日前,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已經通過招標的方式開始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麥德龍計劃出售中國業務的80%股權,交易估值大約在15—20億美元之間。而第一輪競標將於4月份開始。作為德國最大的批發零售商,麥德龍曾是歐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的零售批發超市,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靠前的公司。現今,麥德龍要出售在華業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將退出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麥德龍的發家史,瞭解一下麥德龍的發展歷程。

1964年,麥德龍在德國誕生,從誕生之初起,麥德龍集團就將麥德龍超市定位為一家實行現購自運的倉儲式超市,這也是麥德龍超市多年至今一直遵循的銷售模式。1971年,麥德龍開始進軍海外市場。90年代中後期,麥德龍將目光轉向了中國,並於上海普陀區開始了第一家商場。由於那時的中國並沒有倉儲式超市的存在,而麥德龍的出現則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的關注,因此,麥德龍在中國的發展之路有了個良好的開端。

麥德龍在中國的擴張之路並不迅速,而是保持著一個穩健的速度。相比沃爾瑪等國外大型超市進軍中國的步伐,麥德龍花了20多年的時間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據悉,麥德龍已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5家商場,2017—2018財年銷售額達到了27億歐元。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10年開始,麥德龍就在走下坡路了。2008年麥德龍的業績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最高點,超過600億歐元,之後到2015年,已經不足600億歐元,2016年更是暴跌至200多億歐元。而現今只有幾十億歐元的銷售額。麥德龍下滑趨勢比較明顯。

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將退出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麥德龍如今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從其當初發展過程中就能窺見一二。麥德龍採用的是現購自運模式,所謂的現購自運指的就是顧客在商場內自選商品並支付現今即可完成交易。從這一方面來說,與傳統超市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麥德龍最大的與眾不同在於其是一個倉儲式超市,超市種類非常多,且分為食品和非食品兩大區域。就好比一個批發市場,對於一些經營酒店、餐飲、食品等行業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採購自己所需物品,且比較齊全。但是對於一般的個人或家庭來說,這種倉儲式是很有負擔的,他們所需的量並不大,而且,一般多數人都是希望儘快按照購物清單買完自己所需物品,而不是在成堆的貨物中去一個個搜尋。

麥德龍的倉儲式超市模式建立之初的確是彌補了中國市場的空白,而且這種批發銷售一般價格比較低廉,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群的喜歡。但是,在今天的市場上,這種零售模式卻成為了麥德龍的軟肋。也許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因為時間原因,他們會定期採購食材或物品存儲,麥德龍或許是他們所傾向的選擇,但是,很多的消費者會更傾向於傳統的零售超市。尤其是現今電商的發展,搶奪了線下零售市場的一定份額,麥德龍倉儲式超市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更加嚴重。

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將退出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儘管麥德龍這種銷售模式或許越來越不受中國市場的青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麥德龍多年來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其背後的經驗值得很多商家借鑑。

首先是其充足的市場調查和精準的市場定位。麥德龍在進駐中國市場之前,花了幾年的時間去研究中國零售市場以及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特徵,而不是貿然地直接出擊。當時的中國需要大量採購貨物的商家和機構很多,麥德龍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藉助與中國集團的合作,來開拓自己的進軍之路。

其次,是其精細完善的管理制度。據瞭解,麥德龍從採購到銷售有著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全程採用電腦精細化操作,避免失誤。每個環節都有數據檔案記錄在冊,且有專門人員全程監控。

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將退出中國市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是其獨特的經營理念。麥德龍相比過快的擴張速度,更看重的是品牌的滲透度。讓自己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一直是麥德龍在做的。比如,麥德龍在中國有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周,藉助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當前的消費市場,來吸引消費者。

其實,國外大型品牌進駐中國市場,既有春天,也會迎來寒冬,商界沒有永遠的王者。麥德龍現今傳出出售業務的消息,對麥德龍來說或許並不壞,畢竟其在國外市場還是競爭力很強的,現在退出中國市場也許能夠防止以後的虧損局面。

那麼,作為消費者的你,是傾向於傳統超市,還是麥德龍這種倉儲式超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