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迴應的?

德國企業對二戰勞工的賠償絕非一帆風順,在面對勞工索賠時這些企業在一開始都表現出抗拒和不合作態度,這種態度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1948年,在審訊納粹戰犯的紐倫堡國際法庭上,納粹強徵苦工的行為被判為“反人類罪”,被包括在戰後德國的賠償問題之中。但是,1953年盟國制定的《倫敦債務協定》把對前納粹勞工的賠償列入了戰爭賠償的範圍。

戰爭賠償有兩個前提:一是雙方訂立標明戰爭結束的和約。二是國家對國家,不對個人。因此,德國企業界以“納粹德國政府強迫這些企業使用勞工,所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為納粹國家的繼承者才是索賠對象”為藉口拒絕進行賠償。對那些冷戰期間尚未與聯邦德國締結和約的國家,如蘇聯和東歐國家,德國企業更以《倫敦債務協定》為理由拒絕向這些國家的勞工支付賠償。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一、戰後,西門子公司對二戰勞工問題表現冷淡,刻意隱瞞事實

相對於其他幾家德國大企業,西門子公司在中國的知名度要高得多。西門子公司歷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電氣和電子公司之一,以其優良的產品和服務享譽全球。然而,即便這樣一家名聲顯赫的跨國企業,在第三帝國時期也有著十分陰暗的歷史。

在二戰期間,西門子約有20萬職工,其中約1/3是被德國納粹押來充當勞工的外國人。這些勞工主要是來自東歐和蘇聯的猶太人戰俘及被押在德國集中營裡的無辜受害者。戰爭結束後,西門子公司卻對二戰勞工問題表現冷淡,刻意隱瞞事實。

1946年1月,時任西門子公司總裁赫爾曼·馮·西門子公開承認公司在二戰期間曾使用過集中營囚犯充當勞工。他證實這些勞工主要來自奧斯維辛和布痕瓦爾德兩個集中營,但具體人數已無法查明。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赫爾曼極力讓人們相信,這些勞工非常樂於為西門子工作,在西門子工廠裡既沒有營養不良也沒有虐待勞工的事情發生。他還厚顏的表示,來自柏林的猶太女工在他的工廠裡適應的很好,當蓋世太保抓走這些女工的時候,西門子公司還表示過抗議。公司內部刊物《西門子歷史之家》也一再強調西門子公司在二戰期間曾經保護過大批猶太僱員,卻絕口不提奧斯維辛、布痕瓦爾德等集中營提供勞工的情況,似乎西門子公司與集中營毫無關聯。

二、事實真相被揭開

但是,醜陋的真相往往欲蓋彌彰,“要求賠償聯合”會仔細調查後得出的結論同西門子公司的說法相去甚遠。

奧斯維辛集中營指揮官魯道夫赫斯曾經在紐倫堡法庭供認,他在1943年和1944年分別向西門子公司提供了1200名和1500名勞工,這些勞工在一家化肥廠秘密生產飛機上的電路部件,該工廠距離奧斯維辛集中營僅8公里。

當時空軍司令戈林向希姆萊抱怨沒有足夠的集中營囚犯投入飛機制造廠進行生產,希姆萊則以西門子公司在奧斯維辛附近的工廠為例向他反駁。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西門子在紐倫堡的工廠接收了550名猶太女勞工,這些勞工每天的伙食預算僅為65芬尼(1馬克等於100芬尼)。此外,西門子公司在波蘭、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地的工廠也使用了大量猶太勞工。猶太人調查發現,赫爾曼馮西門子本人同黨衛軍和各地集中營指揮官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三、西門子公司賠償方案的提出

在這些調查結果和大量猶太人倖存者證詞面前,西門子公司的領導人再也無法迴避應負的責任。1961年5月,要求賠償聯合會的代表卡岑施泰因赴西門子公司總部討論勞工賠償問題。

猶太人方面提出的方案是,西門子公司向曾經奴役過的猶太勞工每人賠償5000馬克,賠償總額600萬馬克,如有必要再增加400萬馬克。西門子公司的律師瓦爾特博特曼起初還試圖完全拒絕賠償,卡岑施泰因拿出大量證據證明了西門子公司奴役猶太勞工的事實。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在這期間,以色列政府正在耶路撒冷審判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負責人阿道夫艾希曼,引發各類報刊連篇累牘的報道,給西門子公司領導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西門子公司正準備擴展紐約一家子公司的經營,改善在美國的營銷和服務,也不得不顧忌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種種壓力迫使西門子領導人態度緩和,開始與猶太人代表討論賠償金額問題。

經過反覆討價還價,西門子公司向“要求賠償聯合會”提出了兩個賠償方案:一種是一次性支付600萬馬克,一種是預付500萬馬克其後視申請賠償人數增加200萬馬克。

聯合會接受了後者。但西門子的律師要求在賠償協議中加入一條,西門子公司不承認自己負擔的“法律和道義責任”,而是出於“道德考慮”盡力減少二戰勞工承受的痛苦。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四、賠償的執行情況

1962年5月24日,西門子公司與“要求賠償聯合會”正式簽署勞工賠償協議,協議文本與克虜伯公司勞工賠償協議大體相似。

每位勞工最多可以得到5000馬克賠償,西門子公司預支500萬馬克給“要求賠償聯合會”用於賠償。如果這一數字不足以保證每位勞工領取5000馬克,西門子公司將增加最多200萬馬克用於賠償。聯合會保證對每位賠償申請者進行嚴格審核,同時保證不會代表猶太勞工及其遺屬再向西門子公司提出任何賠償要求。

在賠償執行過程中,聯合會掌握了大量二戰期間西門子公司勞工從集中營到工廠的轉運記錄,依照這些記錄核實賠償申請人的身份,過程相對簡便。“要求賠償聯合會”最終支付給二戰西門子公司猶太勞工7184100馬克(包括利息)。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來自以色列的831名勞工領取了270多萬馬克,474名來自匈牙利的勞工領取了150萬馬克,371名來自美國的勞工領取了120萬馬克,還有來自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的勞工都獲得了賠償。由於申請賠償並通過審核的勞工人數太多,人均獲得賠償並未達到預期的5000馬克,而是3300馬克。

參考文獻:

吳友法,黃正柏主編《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苑爽《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處理德國戰爭賠償問題的政策演變》

田小惠《試析戰後德國戰敗賠償政策》

孫文沛《二戰後德國賠償問題研究》

二戰後,面對勞工的索賠,德國西門子公司是怎樣回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