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中国人时常说“三皇五帝”和“五千年文明”,殷墟的考古活动,证实了中华文明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存在。此外,重要的另一根据,就是甲骨文。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而说起甲骨文,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一种刻着古老文字的兽骨或龟壳,古代时用来占卜或记录,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这些珍贵的甲骨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还在论斤卖。

时间回到清代光绪年间,当时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有一位叫马五哥的小伙,在农耕犁地时发现几片类似于骨头的薄片,以为是中药,就收了起来,后来找到同村的赤脚郎中看了一下,说这是中药“龙骨”。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这位郎中认为,“龙骨”乃是集天地精华的骨头,磨成粉后,听力不好能治耳,视力不好能治眼,味觉不好能治舌,反正就是包治百病。

马五哥听了以后,带上锄头,到地里深挖,陆续挖出3车“龙骨”,分批卖给中药铺。一年下来,大赚一笔。此后,马五哥干脆也不种地了,做起了药铺的“龙骨”进货商,他给当地农民报酬,让他们到地里找“龙骨”,他负责联系药铺。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一时间,“龙骨”包治百病的说法风靡全国,引发了一场“龙骨”的挖掘热。

到了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的夏天。京城里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突然患上了顽固的传染性疾病。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给他看病的京城名医,竟也相信了从小屯村流传出来的“龙骨神话”,给王懿荣开了一张药方,其中就有“龙骨”。

差役很快就将药买了回来,打开药包后,王懿荣随手拿出一片“龙骨”,在手中翻转来回地看,突然发现“龙骨”还带有一种类似文字的刻痕。平时对金石学略有研究、家中收藏了不少古玩的王懿荣敏感地想到:这会不会并不是什么所谓的中药?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王懿荣


再取了几片,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骨片上类似的刻痕很多,一笔一画都非常精细工整,端正有序,显然是人为的痕迹。而这种人为的痕迹,不可能是知道“龙骨”最终要被磨成粉使用的药铺所为,何况,这痕迹看着也实在不像最近形成的。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稍加思索,王懿荣立即叫来差役,带足家中所有现银,到先前买到这些“龙骨”的达仁堂问清这个东西的来历,然后到全城的药铺,买下所有明显带有刻痕的龙骨。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仅两天时间,京城药铺的“龙骨”全部脱销。经过家中差役的调查,他还认识了从河南陕西等地来的专门做“龙骨”买实生意的供货商,无一例外全部被王懿荣出高价垄断。不到一年,王懿荣家中堆满了所谓的“龙骨”1500多片。

经过反复比对和研究古文献,王懿荣断定这些刻画符号是商代的文字,距当时已至少有4000多年, 年代比篆字和金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还要早些。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而这古人书写的载体——那些所谓的“龙骨”,实际上都是一些龟腹、背的甲壳和牛、羊的颅骨或肩胛骨一类的硬骨。

于是,殷商甲骨的真正价值才被发掘出来,从论斤卖的药材,变成了珍贵的文物。

掀开中华文明三千年证据的文物,就在一百多年前还是论斤卖的!


虽说在此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全国被磨成中药使用的甲骨无可估量,它们所记载的远古之声也彻底消散。但也正因为“龙骨”误打误撞进了药铺,才有了那位国子监老祭酒,在病痛难忍的那个夏日发现它光芒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