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批市場+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如何變革農場品流通渠道

到2015年,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大約為4200個,八成以上的農產品從這些市場到達最終的消費端。在整個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經營者也從中獲得了相應的利潤。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從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到零售商那裡的蔬菜僅在管理和攤位租用上的費用就佔到整個過程全部消耗的45%。中間商肯定也從中提價,概括下來,流通過程中蔬菜的價格上漲了一倍都不止。

如今,經濟體制改革還在進行當中,土地流轉進程不斷加快,互聯網的普及使很多領域呈現出新的局面,推動了農業生鮮電商的崛起,也給農產品批發領域帶來巨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互聯網在哪些方面改變了國內的農產品流通,這種變化中是否蘊藏著新的商機。

當下互聯網思維日漸興起,意識到生鮮電商領域的良好發展前景後,許多企業加入這場爭奪戰中。農產品電商平臺相較於農批市場的優勢在於,該平臺模塊清晰,社會化特徵鮮明,而且時值經濟轉型階段,生鮮電商的巨大潛力更加明顯,成為創業者的福音之地。

農批市場+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如何變革農場品流通渠道

到2015年,國內約30000個電商平臺與農業有關,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企業數量達到3000個。也許這個統計結果不夠精確,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生鮮電商在當下受到許多投資者的追捧。由亞馬遜率領的生鮮電商大軍採用的是精細型發展方式,浩浩蕩蕩地奔赴這場爭奪戰。

●平臺之爭

很多業內人認識認為生鮮電商會顛覆沒有跟上改革步伐的農批市場,農產品批發行業卻反過來將計就計。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坐擁京東網的官方店鋪;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實行商拍賣已經有段時間了;重慶香滿園的電商模式進展順利,晉升為該行業走電商之路的典型代表;深圳農產品公司形成全方位的電商應用模式,並聯手阿里巴巴共同為農業領域的電商B2B之路出謀劃策。

相比於其他行業,農批市場在資源方面更適合發展生鮮電商,因為農產品種類齊全、經銷商相對集中,八成以上的農產品是從這裡流通出去的,這裡既包括普通的農產品品類,也包括國外進口的高品質農產品。聯想佳沃已經將北京新發地作為其拓展市場,這足以說明農批市場的資源優勢。

明確了優勢所在,農批市場意在轉變當前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他們在新型經濟的衝擊下,也涉足電商領域,想借此機會更加接近農產品流通系統。但是,迄今為止,這些嘗試者都還處在探索過程中,其模式都還有待完善。

農批市場+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如何變革農場品流通渠道

我們來分析一下生鮮電商的發展態勢,農業領域從生產環節到流通環節,再到銷售環節的從業人員都已經嘗試了生鮮電商模式,甚至有其他行業的創業者進軍該領域。然而,我國生鮮電商中只有極少數能從中獲取利潤,也就是說生鮮電商還要謀求進一步的發展才能發揮其實際作用。現在也談不上競爭平臺,因為在產業轉型中遇到的難題已經很讓人頭疼了,比如食品質量問題,沒有形成統一的生產和質量鑑定標準。

行業轉型將從方方面面改變原本的局面,應該立足於整個行業系統,將各個方面都考慮在內,從整體出發,明確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前進趨勢。

●相輔相成

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後要經過農批市場才能流通到零售商手中,該環節在整個鏈條中居於中間位置,匯聚了各式各樣的產品,是價格生成的地方。

我國的大部分農產品都要經過這個環節。然而,農批市場不僅僅是完善了農產品流通過程,也在這個過程中使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但食品質量問題還是得不到妥善解決,也不能有效緩解產品供需矛盾和肆意炒作現象。

電商模式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確實跨越了中間商,能夠有效避免食品質量問題,增強了消費者的體驗,但多數生鮮電商只能控制產業鏈末端,他們無法干涉農業產業的上游。而生產環節事關農產品流通,與農產品銷售環節的問題相比,其生產環節的阻力更大也更難解決。例如,食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生產缺乏系統性、沒有統一標準、中間商過多、不注重品牌建設,等等。

生鮮電商也涉及很多傳統模式沒有涉足的因素,如網絡技術的應用、冷鏈運輸、人口構成。生鮮電商與傳統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應該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但是我國的生鮮電商發展得還不夠成熟,這意味著生鮮電商在現階段還無法替代原本的農產品流通方式,還要進一步地過渡完善,不斷加強在農業產業鏈中的控制力。

分析一下我國農產品行業的發展,對照海外國家的發展狀態,阻力最大的還是產業鏈上游。眾多生鮮電商紛紛落馬,究其更本原因,還在於農產品的生產環節,而不是受到物流覆蓋範圍的限制。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只是生鮮電商發揮的一部分作用,它顛覆了傳統的商業組織形式。互聯網在產品符合統一標準的基礎上重新塑造了其產業組織模式,但農產品還未建立統一標準,需要在生產環節下功夫。

事實上,農批市場在行業改革方面與生鮮電商是相互促進的,在國內農批市場中排名比較靠前的公司加大了產品流通環節的建設投入,也嘗試採用線上的拍賣銷售,那些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方面佔據優勢的新興企業也著手中上游的系統建設,加強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

對生鮮電商和農批市場究竟是相互促進還是彼此競爭刨根問底,並沒有多大作用,有許多分析者力證兩者不能相容也沒有什麼作用,最重要的是當某公司面臨決策時要明確自己的優勢所在,使自己順利度過行業轉型時期,並立於不敗之地。

●雙劍合璧

處於農產品流通末端的農批市場可以嘗試聯手生鮮電商,減少經營過程中的阻力,尋求對互聯網思維的應用。那麼,本地化農批市場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聯手各種電商平臺呢?

(1)本地市場聯手垂直電商

如今,生鮮垂直電商受到各路投資者的追捧,然而該模式的組織結構較繁雜,對運作效率的要求比較高,不能有效規避風險。從目前來看,如果不是投資規模比較大,自身擁有專業化的運作者,通常會慘遭淘汰。就算投資和人才都有保障,僅靠自身的力量還是不能避免產品質量問題的出現,也不能形成穩定的價格。

位於流通過程頂端的販運商魚龍混雜,產品質量缺乏保障,成本消耗嚴重,比如優菜網嘗試整合農批市場的資源來促進產品營銷,最終卻被淘汰出局,其創始人總結的教訓中,居於第一位的便是農批市場不應該成為商品來源地。雖然甫田網、沱沱工社的運作與其有共同之處,但他們主營的是高端產品,沒有進行盲目的範圍擴張,其經營的大部分食品也不是生鮮產品。現階段,只有那些高端產品的運營能夠使商家避免在物流環節耗資過重,主營普通的農產品是不現實的。

雖然當地的垂直電商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但農批市場缺乏專業的運作團隊,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也有待發展,他們還不能有效承擔變革的風險。不過,農批市場應該嘗試聯手當地的垂直電商,在設施資源上為他們提供便利,運用O2O模式獲得進一步發展。

也可以嘗試與當地的垂直電商合作發展共同品牌,將那些便於管理的零售店發展成自己的終端服務展點,零售店負責產品末端的運送,將消費者的交易信息發送給他們附近的零售店,讓他們到零售店去取貨。這樣就解決了末端的物流運輸問題,除了讓消費者自己取貨,還可以僱傭附近空閒時間比較多的人做兼職快遞員,上門送貨。

對於垂直電商來說,整合當地的設施資源、發揮品牌效應,可以減少他們在硬件方面的投入,還能減少物流環節和品牌營銷方面的消耗;對農批市場來說,利用垂直電商在網絡平臺的運作能夠拓展其經營範圍,避免中間商層層漲價,加強了與消費者的溝通互動,穩固自身的競爭地位。

(2)本地市場聯手B2C平臺

隨著生鮮市場的火爆,很多電商平臺也加入到該領域,如天貓運作的陽澄湖大閘蟹。然而天貓在嘗試過程中意識到,建立統一的標準並執行並不容易。2015年加入京東平臺的生鮮電商也很多,但他們的運營狀況也只是平平淡淡。

綜合電商平臺在發展生鮮產品的運作上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在運作其他領域時已經積累了渠道優勢,在產品營銷方面積累的經驗也已經足夠應用到生鮮產品的經營上。農產品在最初的生產環節和末端產品配送中的成本消耗都很大,生鮮電商了避開這兩個大成本消耗環節,主營產品營銷。

農批市場+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如何變革農場品流通渠道

如果農批市場要獨立運營B2C平臺,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因為他們既沒有經驗,也沒有用戶基礎,要消耗大量的成本來提高品牌影響力。另外,京東、天貓等已經深入人心,要想競爭過他們很難。不過農批市場可以嘗試與B2C平臺聯手,吸引消費者更多的關注,為獨立運營做好鋪墊。

不能忽視在經營過程中探索自己的業務模式,因為這種探索無需投入大量的資本,而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應當致力於建設產品標準,形成自己的品牌並對消費者進行引導。當地的農批市場要懂得借力於已有的平臺基礎,還要加強與物流公司的合作,從生產環節入手,嚴格要求產品質量,先重點發展競爭優勢比較高的產品品類,打開市場後再拓寬業務面,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發揮品牌效應,提高影響力,等到能力足夠時再獨立運營B2C平臺。

運用互聯網思維,在探索階段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建設自有品牌,然後著力完善產業鏈建設,展示自身的獨特性。由於多數農產品還未建立獨有品牌,農品市場要抓住機遇。最可行的方式是建立統一的質量標準。

保證產品質量是發展電商平臺的基礎條件,否則再好的營銷也不會持久。況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使自己的品牌家喻戶曉,一開始就獨立運作平臺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效果通常也不理想,以高質量產品為基礎、聯手第三方電商平臺可以降低消耗。另外,大規模農批市場在當地的影響力比較高,應該聯手B2C平臺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節約成本,也能擴大覆蓋範圍。

(3)農批市場與B2B平臺

在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代表是深圳農產品公司經營的B2B平臺,不過其主營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比較高(如白糖)。除了白糖的收益比較高之外,其他品類還需要調整和完善。我國的B2B電商在鮮切花方面的發展較成熟,但其模式也只停留在對手交易與現貨拍賣兼顧的階段,究其根本,還是標準化的問題,無法確認產品品質,只能到現場檢驗。

從根本上來說,農批市場與B2B電商平臺本來就是格格不入的,況且很多農批市場到現在還無法進行線上交易,更不用說發展B2B電商了。然而,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大型農批市場會向B2B電商平臺的方向不斷靠攏。但不管怎麼樣,提高農產品統一標準是發展過程中必經的環節,線上交易的實現只能對消費者起到引導作用。能力足夠的大型農批市場也可以起到帶頭作用,但仍然要以產業鏈上游的品質保證為基礎,明確自己的投資重點和發展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