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講述的是李逵從梁山上下來,接老孃上山享福,半路上遇到了假扮自己的李鬼,將其殺死後,他回家揹著老孃上路,但是在沂嶺時,有老虎趁他打水的功夫,將老孃吃掉,盛怒下的他接連斬殺四虎。這段故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但是作者想要講述的真有這麼簡單嗎?我看不然。經過仔細的揣摩,我們能夠發現這一情節中,起碼有四大疑點,是值得我們來分析討論的。
第一點,從李逵下山接老母的動機來看,並不是單純的想要接老孃上山享福這麼簡單,或者說這並非是出自他的本心。當時的大環境是,宋江為了避免自己的父親受自己牽連,而被官府判刑,所以想要將老父接到山上,而公孫勝也在這個時候,下山去看望自己的老母,李逵在這個時候,下山接老母,完全可以看做是被迫的。所謂被迫,並不是指有人給他施壓,而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這樣做,他不得不去效仿他們。
如果李逵真的想接老母親享福,又何必等到今天,要知道在江州時,他就已經是牢城營的一位協管,雖然官位不高,但怎麼也拿著官府的俸祿,養活自己跟老母是綽綽有餘了。甚至他還拿著十錠銀子去耍錢,也就是說他有足夠的條件贍養老母了。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上面的結論來,李逵到今天才決定下山接老母,根本不是出自本意,而是為了能夠在眾人面前樹立一個孝子形象,被逼無奈的做法。
李逵雖然一雙板斧使得不俗,但在高手如雲的梁山上,他算不上有本事的人,而論謀略他更是不如宋江、吳用等人,所以對自己很不自信,而這種人,往往都極為好面子,他很怕別人小瞧自己。從打仗時我們也能夠看出來,李逵很少能打得過對手,只會屠殺百姓,以及那些已經投降的俘虜,劫法場時也沒有殺死多少官兵,反而很多平民慘死在了他的手上,而將人活剮,吃人肉,甚至接老母上山,也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就是想讓大家能夠對他肅然起敬。
第二點,李逵並非一定要接老母上山,這是什麼意思呢?先說那宋江,宋太公上山享福只是佔了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因為民間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所,作為朝廷主要反賊之一的生父,按當時的律法規定,宋太公也難脫干係,也就是說,宋江接他上山主要還是為了避免被官府捉去,使其因為自己而受罪。而宋太公自己也說,朝廷已經盯上他了,只要證據一旦落實,抓人就是分分鐘的事,所以將他帶回梁山保護,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相反李逵並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他離開家已經十幾年了,期間從未探望過母親,甚至連一封書信都沒有寄回去過,按理說,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家裡人,都不認為他們之間還有什麼關聯。這一點我們從他的哥哥李達身上,也能夠看的出來,因為李逵他曾被官府捉拿,但是同鄉的財主卻主動為其申辯,稱其已經十幾年不知去向,或許是有人同名同姓也說不定,然後用錢上下打點了一番,官府也就承認了這種說法。因此,李逵在梁山上的所作所為,是不會牽連到自己人的,而他如果回家,才是真的給老孃帶來災禍,他完全沒有接其上山的必要。
第三點,就當時的環境來說,李逵接老母親上山也並不現實。要知道,宋江接老父上山,是以兩百位梁山軍作為依仗,北宋的朝廷雖然腐朽,但是官兵卻並非都是酒囊飯袋,李逵單槍匹馬就像接老母上梁山,可行性幾乎為零。而且,老太太已經年過半百,在古代的時候,這已經算是暮年了,就算李逵有本事接她上山,對其身體來說,也是極大的負擔,況且他身為朝廷重犯,如果讓老孃知道他天天被官兵追著跑,還怎麼敢跟他上路。
第四,李逵真的在沂嶺遇見老虎了嗎?這裡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只能說是有蹊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李逵是出去找水,也就是說周圍有沒有河流是未知的,當時正值黑夜,而且身處荒郊,他就這麼放心的將老母獨自放在那裡,而自己的歸期卻是遙遙未知的,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事實上,李逵本身也並不是個孝子賢孫,像是之前的李鬼,這一情節也其實也是作者在暗示這一點,就像是真假美猴王,那李鬼其實就是他惡的一面的化身,自私殘暴、濫殺無辜,也將其所憧憬的孝道,直白的揭露了出來。
文|江山
閱讀更多 指點江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