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關於孔融,我們大家其實並不陌生,在我們孩提時代就已經出現在故事連環畫中的榜樣人物。早期我們提起孔融,首先浮現腦海的就是“孔融讓梨”這個符合華夏孝悌觀念的感人故事。孔融也因此被我們當成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典範。

可是,近年來,卻越來越多的人在根據一些史料“調侃”起來這個我們心目中“孝子”的榜樣。其中,最為流行的說法就是,其實孔融並不是真的孝順,他其實是個薄恩寡義,冷漠無情的不孝子,而曹操也是因其不孝而定罪問斬。這似乎成了公論,這讓孔融也逐漸成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反面教材。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麼?曹操誅殺孔融的原因真的只是因為孔融的不孝嗎?有關專家則表示,有疑點。歷史文獻上記載的孔融是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首,更是以禮儀著稱的孔子的二十世孫。家學淵源,國學深厚,更是在4歲時因讓梨一事被樹立為孝的榜樣而名噪大漢。

這樣一個有著孔子嚴格的家訓家風,明事理的聰慧的孩子怎麼就在長大後成了“非孝”的教材了呢?這一切的根源要從孔融所處的漢朝說起。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自漢朝立國以後,便將“以孝治天下”定為了國策和選拔人才的依據,“舉孝廉”就是根據這一國策而量體裁衣的。這一情況在經漢武帝時,重用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更是把“孝”當做了衡量人才的唯一的標準。據《漢書》和《後漢書》記載,漢朝對孝悌的嘉獎賜爵次數多達32次。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朝廷不遺餘力的鼓勵下,漢朝呈現一片人人爭相表現自己孝順的競賽之中去了。其實,這個國策設立之初是基於儒家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用孝來衡量忠,在漢朝初期也確實選出了許多真才實學的人。

可惜,到了東漢末年,在經歷的兩百多年的洗禮下,百姓心中就認定一條:只要表現的孝順,就能出人頭地。很快,以“孝悌”為核心的禮法變得高度形式化和虛偽化。父母孩子之間原本的溫存也被別有用心的人當做謀求富貴榮華的手段和工具。漢桓帝時期,民間普遍流傳一則童謠就很說明問題了。內容如下。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這段童謠的大體意思就是:舉孝廉中了秀才,卻不認識字,被舉孝廉的人,私下裡卻是和父母分開住(不贍養父母)的人,被認定為清寒苦素,清清白白的人卻比泥還要汙濁,選出的高官將軍卻膽小如雞。這樣選出來的“人才”能有什麼用呢?這樣的偽孝也只會讓整個大漢江山越來越積重難返,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而孔融正是出生在了這樣一個靠賣“孝”為生的東漢末年。對東漢朝廷一片忠心的孔融對於這虛偽的孝可謂無比的反感。因而,據《後漢書》裡記載,孔融對稱衡說出了,"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莫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這段話。這也是後世一些專家總結的“孔融的父母容器論”的原文出處。

可是,結合上文對東漢末年社會上虛偽的孝的情況分析來看,對東漢忠心耿耿的孔融說這些話,無非是他對漢朝當時只是片面的以“孝悌與否”來判斷“人才是否”而發出的挑戰和反諷。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那麼,孔融是真的不孝,真的就如他所說的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是冷漠麼?據史料記載,孔融之兄孔褒有一好友張儉被權臣迫害通緝後,曾在孔融家躲避。後此事被人舉發後,孔融和兄長孔褒以及母親為了家人,爭著搶著替對方頂罪。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孔融家是母慈子孝,兄弟有愛的,並不像有人所傳孔融是個薄情寡義,不孝之人。由此可見,孔融之所以會說出“非孝”的話,只是對當時社會盛行的過於形式化和虛偽化的孝道的抗爭罷了。

而我們查閱歷史後發現,就連曹操也是當年因“舉孝廉”後走上的仕途,曹操一方面憑藉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則靠著“匡扶漢室”的幌子招攬人心。加上漢朝以孝治天下,在兩漢立國近四百年裡,朝堂之上三公九卿多是“舉孝廉”既得利益者,因而孔融的言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簡直就是一顆深水炸彈,惹得眾怒難平。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而那些人更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根基,凡事以曹操馬首是瞻。孔融對偽孝的否定就是對那些人的否定,對那些人的否定就是對曹操的一統天下的霸業根基的否定。試想一下,曹操如果失去了那些虛偽的孝來統治的話,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合法性就受到了挑戰,那麼他的宏圖偉業就更是無從談起了。而這才是曹操要殺孔融的深層原因。

再加上,孔融性情耿直,言語耿直,曾多次衝撞得罪曹操,使得曹操懷恨在心。建安二十年後,漢朝上下飲酒酒成風,而釀酒需要大量糧食。處於動亂年代,糧草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曹操上書漢獻帝,推行禁酒令。這下以孔融為首的文人不樂意了,竟多次上書反對禁酒。

4歲就懂讓梨的“孝子”孔融,怎麼以不孝處死了?專家:有疑點

而孔融本就看不起曹操,他不光上書反對,而且還帶頭宴飲玩樂,公開反對曹操,不屈權勢。這一切讓曹操怒火中燒,加上新仇舊恨,最終以“招合徒眾”“不遵超儀”“不孝”等罪名而誅殺了孔融一家。

所以說,孔融被殺的真相就在於孔融那顆時時刻刻為日漸式微的東漢朝廷的忠心,動搖了曹操雄心霸業的根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