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齐武帝对于南齐的振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至于在他的统治之下南齐政权国库丰盈、人安国泰。然而,他对于儿子的栽培略逊色于自己治国的本领,言于此我想有一个看法不得不引起大家注意,那就是如果对于子女的培养稍有差池,或者说有些疏于引导会导致子嗣走向自己不希望的那一端,齐武帝的后代就是这样的案例,他们戳破了齐武帝的功名大业,他们挥霍了齐武帝的心血,他们让富贵传家戛然而止。

齐武帝在登基的第一年就立了自己的嫡长子萧长懋为太子,萧长懋是那个时代的子嗣儿臣的典范,也是南齐政治的一个奇迹。萧长懋,长在祖父和父亲的关爱庇护之下,知政治、懂权变、了兴替、掌军政,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年纪不大的时候就在刘宋政权里兼任了很多实权职务,以至于到了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父亲在被封为皇太子的时候自己也封为南郡王,自东晋以来从来都没有皇孙封王的记录,而萧长懋却打破了这一记录,究其原因在于萧长懋在祖父心中的位置。萧道成在平定沈攸之的叛乱之时对于亲军卫宿始终不放心,他认为只有萧长懋可以担当护卫的重要职责,所以萧道成对身边的谋臣讲:在我出行的时候,城中的军队都由萧长懋指挥。就是在我不出行的时候,府城内外的警卫部队和各门武装,也都要经常交给萧长懋调遣。可见在齐高帝的心中萧长懋如何重要,那么萧长懋在南齐政权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重要角色呢?简言之,有三个方面的事件可以看出萧长懋是南齐的第三代圣主明君。其一是诛杀范柏年,萧长懋为了将祸害剪除于萌芽,不得已将范柏年诛杀,确保了南齐西地的安宁,在军队中很有声威;其二是谈孝论敬,萧长懋对于伦理礼制颇有研究,尤其是对于孝礼他是很有心得体会,至少史书中的萧长懋对祖父、父亲和母亲亲爱有加,由是萧长懋成为南齐的孝文化的典范;三是帮办政务,齐武帝对于儿子的了解远远胜过儿子对自己的了解,他十分明白太子的能力所在,所以齐武帝在位期间萧长懋常常成为父亲的左右手,尤其是对于刑狱之事萧长懋颇具仁善之心,对于轻犯者从来都是宽仁释之,在南齐的政权中无疑掀起了清明政治之风。但是终究好景不长,萧长懋的猝然离世给尚在人世的齐武帝以沉重打击,齐武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太子在众望所归的关键时刻患病而去。即将离世的萧长懋给父亲上表,深情艾艾地对自己父亲说:儿臣虽位居太子,却在对待君亲民三个方面做的都不够,没有能够光扬大道树立风范,因此日夜不安,如同临渊。不幸我的养生出了问题,染上了疾病,现在已经卧床不起,只能等待死亡了,不能够继承父王的事业,也不能尽孝道,我留恋您啊我的父王,心中感伤以至于哽咽。不过我想生与死都是有定分的,从道理上说不足悲痛,不要为儿臣伤悼,保卫圣体,江山永固,儿臣虽在九泉,也没什么遗憾了!萧长懋的离世致使齐武帝的接班计划发生错落,齐武帝悲伤之余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人,此人的乖巧孝顺,深得齐武帝的心思,可是谁有知道南齐急转直下的局势竟是因为他!

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此人便是萧昭业,萧昭业是皇太子萧长懋的长子,也就是说萧昭业是齐武帝的长孙。他从小就受尽了祖父的恩宠,他与父亲一样在极小的年龄便封王了。在齐武帝的眼中萧昭业十分乖巧,对自己的父母都十分孝顺,对齐武帝也很是尊爱。有鉴于齐武帝对萧长懋的培养,对于萧昭业也是极为尽心,为他精心安排僚属和侍读,关心他的学业与生活。可是朽木难雕、枯叶难复,萧昭业始终是人皮鬼身,他极尽伪善的骗过了所有人,包括英明一世的齐武帝。萧昭业的罪过在于不忠不孝、挥霍无度、淫乱肆虐、滥杀不明。首先说他的不忠不孝,萧昭业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极尽孝道,对于父亲身患重病,他每每表露出痛苦的面色,对父亲的病痛很是伤感,可是当他回到自己宫室之后,他立马转变神情,表现得极为高兴。他还和一位杨姓巫婆一起诅咒父亲和祖父早早死去,让自己早点登基。后来父亲的病情愈加严重,萧昭业认为巫婆诅咒得力,他在给妻子何婧英的书信中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还在其周围写了整整36个小“喜”字,而作为明君的齐武帝对这一切都无所察觉。为人子嗣对骨肉血亲竟有这种违背人伦的恶毒想法,何来忠孝一说,可见齐武帝所托非人了。再说他的挥霍无度,南齐两代国君积蓄十几年的国库财富竟然被萧昭业一年之内挥霍殆尽,他对于任何他喜欢的人都要重重的赏赐,达到了滥发奖励的程度,甚至他为了取乐,他与皇后何婧英把布库打开让宦官奴仆任意索拿,他还将众多玉器精品拿来砸烂取乐,仅仅为了自己一时欢愉,这种挥霍让南齐国库难支、民力凋敝。再有说说他的荒淫肆虐,萧昭业虽说年少,但是作为皇帝的他一直都按耐不住自己的淫乱之心。他竟然与庶母霍氏通奸,为了让霍氏常伴左右,他名义上将霍氏强行出家为尼,实则让霍氏改姓杨留在宫中,终日与霍氏行淫乱之事。萧昭业患有严重的异装癖,他时常在宫中赤身裸体,穿着红绉纱小裤头和妇女花内衣,让时人深恶痛绝。萧昭业如此行为也深刻地影响了皇后何婧英,何皇后也是常怀淫乱之心,她时常将房门大开,男色来往络绎不绝,甚至她曾专宠杨姓男色,萧昭业对此深为了解却任其放肆。最后说他的滥杀不明,萧昭业原本年轻,齐武帝安排了宗亲为其辅政,可是宗亲中有人要要造反篡位他却不明不察,只有萧鸾及时察觉并及时处理。对于那些他信任的的宦官佞臣他是恩赏有加,致使他的身边常常被奸佞围绕,对于朝政胡作非为,但是萧鸾手握实权,常常形成阻挠,萧昭业在倚重萧鸾的同时又深刻地忌讳萧鸾,所以他想让何皇后的三叔何胤出手杀了萧鸾,可是他用人失误,何胤因为胆子过小而不敢向萧鸾动手,萧昭业也就暂时停止了对萧鸾的处置,他就是这般的忠奸不辨、用人不察。基于上面的种种行为,萧昭业已经在登基的一年里将自己的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只不过替代的过程却是一场萧蔷之祸,齐武帝以来的血统将遭遇灭顶之灾。

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前述已经说过了萧昭业与萧鸾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不是因为何胤的胆小而就此了断,反而它会不断加深、不断激化。先说萧鸾其人,萧鸾属于兰陵萧氏,他的父亲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兄弟萧道生,也就是说萧鸾是齐高帝的亲侄,他是齐武帝的叔叔,是萧昭业的叔祖。萧鸾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亡故了,孤苦的萧鸾被齐高帝收养,齐高帝积极培养他做人做事,将萧鸾视为己出,萧鸾也很明白自己只有茁壮成长才能对得起叔父的付出,所以他在那个士族阶层统治一切的时代里表现得很不一样。他作为刘宋基层的官吏,一切尊重律法礼制,严格要求,对于治内的民生政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齐高帝的改朝换代,作为宗亲的萧鸾也受到了齐高帝和齐武帝两代君主的信任,为其加封了很多实权职务,还因其功绩加封为西昌侯,可以说在萧齐政权里是一颗耀眼的星星。齐武帝晚年忧伤于太子的早逝,身体早有不适,加之设立萧昭业为皇太孙,下一代的匡扶大业显得尤为重要,齐武帝将这样的重要职责指派给了萧鸾,为萧鸾加侍中,让他领骠骑将军。在萧昭业登基之时萧鸾也确实不负所望,他以极为敏锐的政治眼光发现了中书郎王融企图改立竟陵王萧子良为帝的阴谋,并且妥善处理了这场政变,从此萧昭业对萧鸾也更加信任,朝臣对萧鸾也心悦诚服,一时间萧鸾的辅政大权得到空前加强,史书中甚至有“内外诸事咸决于鸾”的说法。要说萧昭业如果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儿皇帝那也可能相安无事,可是他偏偏不是,前述中的萧昭业性格偏执怪癖,缺乏勤俭节约的美德,败坏人伦纲常,让本已腾飞的萧齐政权跌宕反复,萧鸾作为齐武帝的嘱托人,他肯定是不能接受萧昭业这些做法的。

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萧鸾还是苦口婆心的规劝萧昭业,并且积极出手干预萧昭业的不法之事,可这让萧昭业很是不爽,尤其是萧昭业完全杜绝了萧鸾的进谏之后选择了宠信佞臣弄臣,将关键岗位托付于周奉叔、徐龙驹、杜文谦等人。这让萧鸾是很慌乱和害怕,慌乱的是他担心自己迟早会失去权力而被诛杀,害怕的是萧昭业任性妄为会让萧齐政权早早夭亡,于公于私萧鸾都不能纵容萧昭业如此下去。所以萧鸾开始密谋废立之事,而且自己的野心也在实践中不断膨胀。首先是震慑萧昭业,萧鸾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之下将萧昭业身边的近臣一一诛杀,并且以违反国家律法的罪名告知天下,弄得萧昭业很难下台;其次是掌控禁军将领,禁军统领萧湛、萧坦之见萧昭业荒淫无度,担心迟早会有一天会屠刀加身,所以暗地里纷纷输诚于萧鸾,萧鸾得到二人的支持之后就更加坚定了废立的心思。当然,萧昭业也不是没有反击,但是他的两次反击可以说是所托非人,一次是萧昭业找来叔祖萧锵商量,表达了自己对萧鸾的不满,并且想要杀了萧鸾另立辅政大臣,萧锵把时事看得很透彻,他十分明白萧齐政权没有了萧鸾将有覆巢之祸,所以萧锵坚决阻止了萧昭业的想法,并且还积极劝慰萧昭业要跟着萧鸾学德学善,萧昭业眼见计划失败就更听不进去萧锵的话了。另一次何皇后的男色杨珉被杀之后,何皇后向萧昭业哭诉,请求不要斩杀杨珉,萧昭业心疼皇后而要求萧鸾不要杀之,萧鸾完全不理会萧昭业的要求,执意诛杀了杨珉。萧昭业十分恼怒,他并不在乎皇后是否供养男色,他在乎的是萧鸾不听自己的话让自己失去了皇帝的权威,所以他想着要把萧鸾诛除,何皇后就向萧昭业进言用自己的三叔何胤去对付萧鸾,萧昭业想着毕竟是外戚,肯定愿意帮助自己。何胤是答应了萧昭业,可是何胤本来就胆小怕事,眼见萧鸾在朝中的势力他迟迟不敢下手,直到后来就放弃了。回过头来何胤还奉劝萧昭业:贵为天子的您根本不用畏惧萧鸾,即使有些差错过失萧鸾也不能将皇帝之位废黜。萧昭林认为何胤虽然坏事但是所言不无道理,也就逐渐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不愿意萧鸾管自己的事情罢了。

谋事者,不怕事谋人,只怕人谋事。萧鸾的疑心其实比年纪尚幼的萧昭业还要重,他也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何胤执行不力之后,萧昭业并不想杀萧鸾了,但是他对于萧鸾始终是忌讳,所以他多次颁布诏书不让萧鸾承担更多的重任,这让萧鸾感到十分不安。他立马着急萧湛、萧坦之,要求他们带兵将曹道刚、朱隆之消灭,自己则亲自带兵自尚书省入云龙门捕杀萧昭业。那一日,血雨腥风尽吹萧墙之内。萧昭业与霍氏正裸体相对的时候得报宫变,随即下令关闭宫门,让心腹宦官登楼观看敌情。萧鸾的部队快速进入宫门,萧昭业无法抵挡就派去向萧湛求援,他并不知道萧湛已经叛变,结果萧湛带兵打开宫门,持刀怒杀,萧昭业十分害怕,左右护卫见萧湛杀来准备奋起反抗,结果萧昭业并没有命令他们反抗,而是自己逃亡爱姬徐式的房内,想要拔剑自刎,可能是自己想当英雄又不敢自裁的原因,他只是把自己脖子弄伤了,所以慌乱之下找来布帛掩住伤口,在这种情况下萧昭业依然没有命令护卫抵抗,自己乘着銮舆逃亡延德殿,哪知道刚出西弄就被萧湛追上,来不及下銮舆就被萧湛一刀解决。至此,萧昭业与萧鸾的战争算是结束了。

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事后,萧鸾以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废黜了萧昭业的帝位,改立萧昭文为帝,此时的萧鸾已经扫清一切,在南齐政权里说一不二,甚至达到了众人之上,真正的无冕之王了。为何有此一说,因为一条鱼。萧昭文成为皇帝之后无疑变成了傀儡,所有内外之事都不得由他做主。不仅如此,萧昭文连生活都不由己,一次萧昭文想吃蒸鱼,太官令却对萧昭文说没有太傅的命令不让他吃鱼,萧昭文在这样的屈辱之下度过了六个月便被萧鸾废黜,紧接着被萧鸾派去的医生毒杀了。此时的萧鸾便当仁不让了,因为他从来都相信自己的打拼,齐高帝一脉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为了使这个使命彻底实现,萧鸾抬起屠刀杀向了高帝一脉,仅仅半年的时间萧鸾几乎将萧道成的所有子孙全部屠杀,也因为他没有对萧昭业、萧昭文两代国君实行皇帝之礼,导致北魏借此为由大举进兵,南齐促于对抗国土沦丧可想而知。

扫除一切之后,萧鸾于公元494年登基称帝,是为齐明帝,开启了萧鸾一系的统治。那么萧鸾治国又如何呢?一句话来形容便是:既圣明又无耻。

旧南说梦:血染萧墙

先说圣明,萧鸾经历刘宋到南齐六位皇帝,他深切地知道一个皇帝的圣贤昏庸直接决定了王朝的兴衰荣辱,而作为皇帝首先在于自制,对于勤俭节约、善用法度、与民休息、伦理道德都有深刻地认识,尤其是在士族统治的南朝,与士族阶层的合作就要遵循士族阶层的原则和治理方式,萧鸾很聪慧地领会到了这一点,他把萧昭业以来的弊政陋习全部矫正,颁布适合民情发展的政策,积极使用富国强兵的政策,用人得当、用法适度,这些东西都看得出萧鸾是南齐里难得的明主。

再说无耻,萧鸾的成长轨迹永远离不开萧道成的细心栽培,他也算是兰陵萧氏的后起之秀,可是在皇权面前他选择了残忍,为了防止高帝去、武帝之后再行造反,他将高帝、武帝血脉几乎一个不剩全部诛除,致使后来的南齐不得不依靠更加疏远的宗亲;他当政的第四年,身患疾病,沉疴痼疾再犯,他却一心相信道教,痴迷于厌胜之书,甚至为了延续寿命所有人全部身着红色服装,以行动为自己求得寿命延长,但是他又不告诉别人这么做的目的,因为他十分害怕、他十分猜忌,他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会有非分的想法,他篡位而来就担心别人篡位,猜忌之心尤为严重,这对子嗣形成了绝对的负面影响,以至于自己和子嗣不信任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报有芥蒂之心,直到后来萧鸾下诏全国为其寻访银鱼,朝臣和百姓才知道皇帝已经病重了,可惜上天并不愿意选择原谅他,更不愿意给予他更长的寿命,公元498年当政五年的萧鸾故去,将王朝的全部压在了儿子的身上。

这便是一场南齐血雨腥风的萧墙之乱,它也直接导致了南齐逐步走向衰亡,功过难评,世人纷说不一。

且看下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