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德國的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在1973年從維利·勃蘭特(就是華沙下跪的那位),手中接過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主席一職。1982年10月1日,德國聯邦議會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有計劃的不信任動議,將時任第六屆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拉下馬,同時科爾被提名為德國聯邦總理。之後科爾開始了長達8年的西德總理任期。從1989年開始,在預感到東德即將崩潰之際科爾決定為德國的統一做準備,老實說與西方的盟國(美、英、法)的談判是順利的,但是對於四大戰勝國之一的蘇聯的談判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東德是蘇聯在歐洲的橋頭堡。好在當時蘇聯自身難保,加之西德很有錢(資本主義國家GDP排名第三),以及蘇聯的戈爾巴喬夫還算是個好說話的人。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科爾,2017年6月16日去世

於是從1989年10月主政東德18年的昂納克垮臺開始,11月的柏林牆倒塌,1990年3月東德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多黨選舉,結果德共(統一社會黨)大敗。最後在1990年10月3日東德加入西德組成新的德國,1990年12月統一後的德國舉行議會選舉。由於兩德統一的的不世功績,結果總理赫爾穆特·科爾領導的聯合政府比上次選舉贏得更多議席,以更強的大多數姿態領導新德國。科爾也被譽為“統一總理”,兩德統一之後科爾又繼續領導德國八年,直到1998年敗選,那時他已經擔任了16年的總理這還是自奧托·馮·俾斯麥去職以來的第一次。一個月後他卸任基民盟主席,當時距離他的上任已經過去了25年。科爾用5次任期換來了16年的時間,但他的鄰國有人告訴他其實只要兩個任期就能完成這一切。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統一總理和統一總統

領導人任期制被認為是國家現代化的標誌之一,在西方由於害怕領導人的任期太長而專斷獨裁,故而其國家的任期都不是太長。例如美國總統是四年一屆,英國首相雖然沒任期限制但他最遲每五年必須舉行一次議會選舉,實際上考慮到近幾十年來的情況,很少有首相能撐五年再大選。相比較於發達的西方而言,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領導人都以追求長期執政為目標,但是由於他們受西方壓力太大所以也不得不定期舉行選舉,所以為了能夠長期執政他們國家的任期就必須儘可能的長 ,除了極個別吃飽了撐的國家直接終身制或者10年一任之外,最多的最密集的任期就是七年,吶敘利亞的總統任期就是七年的抵得上美國的兩屆任期了,這種罕見長的任期來自於法國。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法國總統始於第二共和國,那一年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不過那時的總統任期還是四年。1870年第三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對共和制度的不信任加之大部分議員屬於保皇黨,於是為了恢復帝制他們決定選舉強烈的保皇分子帕特里斯·麥克馬洪為總統希望他能恢復帝制,為了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複闢帝制議會決定授予他七年任期。馬克馬洪最後是失敗了沒有完成任期就辭職了,並且從他之後法國總統實際上失去了權力,第三共和國也轉向議會制,不過總統七年的任期倒是留下來了。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麥克馬洪

七年的任期很長,長到以至於不少人完不成一個任期,也從來沒有人能完成兩個任期,直到密特朗的出現。密特朗全名弗朗索瓦·密特朗,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後總統重新成為法國政治的中心。1965年第五共和國的舉行第二屆總統選舉(也是第一次直選),作為左派聯盟的候選人儘管密特朗戰敗,但是能將德高望重的戴高樂拖到第二輪選舉並奪得近45%的選票,已經顯示出了密特朗的能量而那時他不過才49歲。之後在經歷了1969年未參選總統以及1974年以微弱劣勢輸給德斯坦以後,1981年他終於以微弱優勢戰勝了德斯坦,當選第21任法國總統(也是第五共和國第四位總統),1988年他又擊敗希拉剋贏得第二個任期。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戴高樂

儘管近來披露的資料顯示他可能在1981年當選時就已經罹患癌症,並且在連任之後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以致在任期的後幾年已經無法行使總統職權,不過他依然幸運的在1995年5月17日安然卸任,僅僅7個月吼即1996年1月8日在巴黎逝世。值得稱道的是在密特朗的葬禮上他多年的情人與私生女和他的家人一同主持了他的葬禮。密特朗儘管不是第一位連任的法國總統,但卻是自此職位設立150年以來第一位完成兩個任期的總統,由於現今法國總統的任期已經縮短為五年(也許有考慮到密特朗的因素),並且最多連任一次,故而理論上來講密特朗將成為任期最長的法國總統。

一般來說西方國家不喜歡任期長的領導人,並且對其任期多加限制,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西方各國卻迎來了一批長期執政的領導人,英國的撒切爾(1979—1990,20世紀任職最長的首相),德國的科爾(1982—1998,德國自俾斯麥之後在任最久的總理),法國的密特朗(1981—1995,有史以來在職最長的法國總統),美國的由於總統任期限制不過里根和老布什加起來也有12年。那這麼多長期執政的領導人同時出現肯定不是偶然的現象,不過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說到任期長度古巴的卡斯特羅微微一笑。

冷戰後期,撒切爾等西方各國領導人為什麼能長期執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