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編者按:曾經深入多瑙河流域的蒙古西征,是古代戰爭中的一次壯舉。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的安全和通暢,在戰爭中,無疑是決定全軍生死的致命問題。而後勤補給的難度,往往也會根據軍隊的行軍的距離長短髮生變化。那麼作為人類歷史上著名的超級遠征,蒙古騎兵在創下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里(《蒙古族古代戰爭史》)世界紀錄的同時,又是如何解決他們的後勤給養問題的呢?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進行如此長距離的高速遠征,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蒙古軍隊作為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整個蒙古大軍軍隊的結構。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在蒙古西征過程中,家畜往往都會大規模隨軍前進。這些家畜無論是馬匹、駱駝亦或是牛羊,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尤其是其中馬匹和駱駝,不僅可以用來作戰和運載貨物,最為重要的是,這兩者也往往是蒙古士兵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來源。在蒙古士兵出征時,他們往往會一人攜帶多馬,這些馬的作用不僅是作戰時換騎,同時母馬的奶水所製成的奶製品,也是蒙古士兵重要的食物來源。而且馬尾和馬鬃毛一類,還可以用來製作繩子。牲畜的糞便,則是非常重要的燃料來源。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牧民的牲畜本身就是他們的生產資料,因此軍隊攜帶大量牲畜遠征,就等於已經保證了他們的生活許多生活必需品的供給。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當然,光是攜帶牲畜,自然並不足以解決全部的問題。尤其是伴隨蒙古軍隊前進的大量馬群、駱駝牛羊等牲畜,他們所需要的草料和淡水,自然同樣相當龐大。因此,蒙古軍隊的行軍和征服,往往必須依賴於豐盛的草場才能給予支撐。也正因如此,蒙古大軍在開拔之前,一般都會派出小股騎兵,或者時依靠商人收集情報,以確保軍隊的牲畜不至於因為沒有充足的食物和飲水,而出現嚴重損失。而如果將蒙古西征,和其他歷代遊牧民族的遷徙路線相對比,就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重合,蒙古人行軍對於草場的依賴可見一斑。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蒙古在對中東地區的征服過程中中,常常出現一個現象是,蒙古人有意識的對當地農田灌溉系統進行破壞。這一方面是為了瓦解當地的反抗能力,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迫使農田荒廢,從而被蒙古人改為草場方便行軍使用。不過這種頗為“缺德”的做法並不是每次都能奏效。在約旦河谷地區,旭烈兀將主力撤離僅留怯的不花一支偏師,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約旦河谷地區的牧場,不足以維持蒙古軍隊龐大的牧群。這一問題同樣也發生在歐洲,東歐茂密的森林,使得蒙古人即使征服了羅斯諸部,也難以在當地維持長期駐軍,並藉此為基地擴大戰果。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人才最終能夠囤積力量,最後反噬金帳汗國。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艾因·賈魯戰役中蒙古人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約旦河谷地區的草場並不足以維持蒙古人龐大的軍隊。不過蒙古人其實也並非沒有考慮過草場受限的問題。在地形相對複雜且人口集中的中東和中國長城以南地區,蒙古人習慣性的依賴牧群做法往往難以奏效。相應的,蒙古人只能通過在當地建立行政手段的方式,通過對被征服地區徵稅,以此來解決草場匱乏所帶來的後勤問題。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相對於更喜歡粗暴的掠奪和破壞的拔都,伊爾汗國的建立者旭烈兀手段可以說就高明瞭很多。他在中東地區軍事行動主要採取了兩種方式,首先不斷的有計劃對當地農田系統進行破壞,從而降低當地人口數量,擴大草場面積,保證一定數量傳統蒙古軍隊的行動。另一方面,旭烈兀還大力拉攏中東地區非主體的亞美尼亞人和聶斯托裡派基督徒,前者成為旭烈兀以及後來伊爾汗國前期重要的非蒙古軍事支柱,而後者則是早期伊爾汗國重要的行政支撐。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伊爾汗國早期是四大汗國中,行政規劃最細緻的一個

旭烈兀的這一軍事規劃,對於蒙古人在當地的統治,可以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傳統蒙古軍隊的數量,可以對當地穆斯林臣民一直保持一種軍事威懾。而亞美尼亞人、聶斯托裡派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本身存在的宗教的矛盾,讓蒙古的官僚體系可以毫不留情的壓榨出蒙古人所需要的一切資源。並且本身素有威名的亞美尼亞戰士,也可以很大的延長蒙古騎兵因為草場限制而帶來的作戰範圍限制。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旭烈兀出於軍事目的建立起的伊爾汗國政治體系,本身並非長久之策。因此最終在合贊汗時期,伊爾汗國最終皈依伊斯蘭教,並接納大量穆斯林進入伊爾汗國高層。雖然這一舉動緩解了伊爾汗國的國內矛盾,但同時也導致了汗國上層的分裂,和汗國中央對地方控制的衰落,最終伊爾汗國分裂滅亡。

西征軍日行95公里,蒙古騎兵怎麼解決高速千里遠征的後勤供給?

▲中亞和中東地區的蒙古軍隊成分都相對複雜的多

歸納一下,蒙古征服時代的蒙古騎兵,之所以令人生畏,除了他們彪悍的戰鬥力之外,在後勤給養方面的特質,也決定了他們的作戰範圍和戰鬥力保持方式,都是當時歐亞大陸國家很難對抗。也正因如此,蒙古人才能完成如此驚人的擴張與征服。或者,蒙古鐵騎如果動起來,真的是天下無敵,所以摧毀了一個又一個文明,但他們不可能總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