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騰訊張開“獠牙”:拿中幹開刀、危機中換道

任曉寧

3月27日,騰訊網原總編輯王永治退休的傳聞傳出,被外界視為騰訊裁撤中乾的舉動。

騰訊新聞方面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王永治提前退休是一年前就決定的事,最近接替王永治的中幹通過了試用期,於是宣佈了這個消息,絕對不是被裁撤。王永治今年54歲,已在傳媒圈浸淫30餘年。

繼阿里巴巴馬雲、百度張亞勤宣佈退休後,騰訊也在中層幹部群率先啟動了“退休文化”。王永治是正常退休,但騰訊近期的確在裁撤中幹。一向給人留下“佛系生存”、“工作輕鬆”印象的騰訊,向自己張開了“獠牙”。

去年騰訊公司20週年司慶中,騰訊總裁劉熾平宣佈,加大騰訊的幹部體系淘汰力度,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幹部退下來。有媒體統計,騰訊廣告、內容條線已經有副總裁、總經理級別中幹離職。騰訊的員工,開始走出“舒適區”。

接觸過多個騰訊中乾的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記者,一些騰訊中幹簽訂了第二個、第三個十年合同後,進入了“養老”狀態。去年,在這樣缺乏創新的環境下,騰訊的領地不斷被競品攻佔。張毅認為,騰訊此舉,不僅意在中幹,更是“殺雞儆猴”,給高層和普通員工以警醒。

騰訊的業務同樣正走出“舒適區”。以往“躺著就能賺錢”的遊戲業務在去年受到打擊後,騰訊遊戲團隊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不遺餘力。同時,習慣2C業務的騰訊開始嘗試不熟悉的2B業務,這個產業互聯網的新戰場被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視為未來。

剛經歷過“艱難”一年的騰訊,不得不變。過去一年,騰訊多個主營業務受挫,投資收益大不如前,最終體現在騰訊2018年財報上,收入雖增長,但利潤於去年第四季度下滑35%。

騰訊需要找到遊戲之外的另一個支柱性業務。從財報數據看,以雲和金融為主的“其他”業務進展明顯,在第四季度,“其他”收入甚至已經超過了網絡遊戲。但這個新戰場遍地敵人,滿城硝煙,騰訊這場自我革命之戰,是一場硬仗。

漸離“舒適區”

今年1月,一張騰訊雲銷售動員大會的圖片在社交平臺流傳。圖片上,最大字號寫著“醒酒藥自助”,並溫馨提示說,“酒前用溫水服用醒酒藥對身體更好”。這與騰訊一向給人留下的“佛系”印象千差萬別。“騰訊雲拼了。”在微信群及微博上,頻見到這樣的評價。互聯網觀察家尹生告訴記者,在國內,希望從2B市場分一杯羹的公司很多,但同時這個市場過去又相對分散,用戶付費習慣與意願等因素也限制了其發展,意味著這又是一個比較難的市場。

騰訊轉型產業互聯網後,騰訊雲是2B最底層的支撐,也急需做出成績。一位接近騰訊雲的人士告訴記者,騰訊雲內部已經有了較高的考核要求。

前幾天的騰訊UP2019,反差感再次出現。騰訊遊戲一反之前一個產品接著另一個產品發佈的遊戲大廠架勢,而是站在臺上不遺餘力宣揚傳統文化,號召全社會保護未成年人,吃力的做一些不擅長的事。

這些不擅長的事很費錢。據記者所知,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的其中一項措施是,把用戶身份證和姓名的信息加密之後,交給公安權威數據平臺驗證,公安平臺會告訴騰訊該用戶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是否能對得上。這個步驟中,驗證費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在騰訊內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權級很高,可以直接向騰訊公司總辦彙報。而馬化騰本人,也連續三年在全國兩會上用提案、建議案的形式,呼籲未成年人保護。平臺驗證嚴格,會給用戶帶來影響,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項目負責人、騰訊互娛娛樂用戶平臺部總經理鄭磊說,騰訊並沒有特別在意短期會有多少用戶流失。

一位騰訊總經理級別的中幹告訴記者,過去一年,騰訊做了很多“不賺錢”的事,他認為,做有社會效益的事也有收益,如對於騰訊而言,可把用戶群做的更大。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前幾年相比,去年,騰訊不再那麼“舒適”。

危機“換道”

騰訊為什麼要開始費力做一些不擅長,不舒適,甚至“不賺錢”的事?

一位互聯網上市公司內設的研究院負責人向記者說,企業一般只有遇到危機,賺錢不那麼容易時,才會主動尋找新模式。他的這句話,也適用於騰訊。

騰訊的改變始於2018年3月。去年3月初,騰訊旗下《王者榮耀》被多家央媒指責讓“小學生沉迷”,之後,有了一連串質疑騰訊沒有夢想、騰訊投行化的聲音,再之後,騰訊股價從最高峰重重跌下,最低點蒸發了近2萬億市值。

“市值跌的很厲害,是市場對騰訊缺乏信心的表現,”張毅說。在此前,騰訊被譽為港股的風向標,一些理財群裡,買騰訊股票被視為最“穩健”的理財,2015年初到2018年初,騰訊股價翻了接近3倍,甚至跑贏了北京房價的漲幅。

去年9月底,騰訊宣佈架構調整。同年11月騰訊公司20週年司慶上,劉熾平公佈了裁撤中層的消息,包括馬化騰在內的騰訊總辦對這件事的要求是“幾個月之內會完成”。

尹生認為,騰訊這種調整是必然的,“中層是決定整個組織活力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一環要是僵化,或者說缺乏活力的話,可能整個組織也會出現問題。”

與攻擊騰訊大本營的字節跳動相比,騰訊的中高層相對年齡偏大。艾媒諮詢報告指出,騰訊的管理層為60後、70後,而字節跳動管理層普遍為80後,年齡差距造成對新事物理唸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影響騰訊在新領域的發揮。在裁撤中層前,馬化騰曾問過,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30歲以下的有多少?答案是,不到10個人。

這樣的背景下,對騰訊而言,創新會是一個嚴峻的話題。與阿里巴巴、百度相比,騰訊的中高層相對穩定。穩定不一定是壞事,頻繁換負責人也未必是好事,但張毅認為,“如果能夠可控的範圍內去適當做一些流動,絕對是個好事。”

2018年後,騰訊如同“水逆”一般遇到危機。去年5月,字節跳動年輕的80後創始人張一鳴與馬化騰正面對抗,開啟了“頭騰大戰”。“此前還沒有一家創業公司,能讓騰訊如此大動干戈,”張毅認為,財務加業務雙重影響下,激發了騰訊創始團隊的憂慮。

騰訊的財務也在去年受到影響。去年第四季度,騰訊淨利潤比上年同比降35%,環比降39%。騰訊利潤下降主因是遊戲業務的受挫。去年,騰訊網絡遊戲收入增長6%。此前,2017年第四季度為增長32%,2017第三季度增長48%,2017年第二季度增長39%。當前騰訊遊戲的主要收入,是一款已經上線3年的“老”遊戲《王者榮耀》。去年曾經被騰訊寄予厚望的《絕地求生》,至今仍未獲得版號。劉熾平在業績說明會上也提到,版號正在積極溝通,沒有新的進展。

在不短的時間內,遊戲依舊影響騰訊的價值,但遊戲受政策影響,需體現社會責任。大和、法巴、花旗、富瑞等機構近期都發布對騰訊的評級報告,各大機構對騰訊最主要的擔憂,還是遊戲。“騰訊傳統的泛娛樂領域處於一個高成長的中後期,而新的增長動力則有賴於2B這樣的新商業模式的建立,這時候公司需要換引擎,”尹生這樣認為。去年9月,騰訊宣佈架構調整,並轉向產業互聯網,為期半年後,騰訊在3月21日的財報中公佈了最新的成績。

未來的路

3月21日騰訊財報發佈後的業績說明會上,馬化騰與劉熾平談論最多的,是騰訊雲和金融。這也是外界對騰訊最關心的兩個新領域。

騰訊雲的最新成績是:2018年收入91億元,國內市場排第二,並且已經衝出國門,在全球五大洲25個地區內開放了53個可用區。

騰訊雲之外,騰訊另一項2B的業務也扛起產業互聯網的重擔——金融科技業務。這兩項業務都被騰訊歸類到“其他”選項中,2018年,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779.69億元。這個數字,比起最賺錢的網絡遊戲業務的1040億元,差了261億元,差距已經不算太大。去年第四季度,“其他”收入超過了網絡遊戲,同比增長72%至242億元。網絡遊戲收入為241億元,與2017年第四季相比大致穩定。

張毅認為,騰訊金融業務大有可為,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替代遊戲作為一個主業。他告訴記者,與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相比,騰訊金融“從經營能力來看,跟螞蟻金服沒法比。但是從吸儲能力來看,會比螞蟻金服還強。”

騰訊財報的數據是,2018年,微信日均總支付交易量超過10億次,理財通管理的資產超過6000億元。第四季度,微信月活躍商戶同比增長逾80%。

艾媒諮詢調查顯示,當前國內九成的線下支付都是微信支付。“就連老太太去菜市場買菜都會用微信支付,”張毅認為,在這樣廣泛的用戶基礎上,騰訊沒有理由不把金融做好。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無論是騰訊雲還是金融科技,收入增長是建立在成本同步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以騰訊雲和金融科技為主的“其他”收入增長了80%,成本也增加了75%。

從利潤率來看,騰訊雲、金融科技業的毛利率低於遊戲、廣告等業務。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騰訊增值業務毛利率58%,廣告業務毛利率34%,其他業務毛利率23%。這意味著,騰訊想從新增業務獲得高回報,還需耐心等待。“我們現在要培育市場,不是簡單看短期收入和利潤,”對於產業互聯網,馬化騰這樣說道。劉熾平把這件事描述的更長遠,他認為,在收入方面會有幾個不同機會。“現在階段還是在基礎服務上,未來,雲服務要從基礎服務到提供PAAS,作為平臺利潤率高一點。再下一步就提供SAAS,這種方式毛利會更高一些。這是一種演進方式。”

到目前為止,雲服務在國內市場還處於基礎階段,BAT三家雲服務收入加起來剛過300多億,其中阿里一家佔了200億,騰訊排名第二。此前,三大運營商的雲服務、華為的雲服務也正虎視眈眈。這個新世界,不僅獲利艱難,騰訊還面臨生猛對手,這也是騰訊許久沒有經歷過的硬仗了。

與之前QQ和微信給騰訊打下的江山相比,這會是一條不算舒適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