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精髓: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丑也产生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邪恶也产生了。所以有与无相互生发,难与易相互转化,长与短相互彰显,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配合,前与后相互跟随。所以圣人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但不自居有功。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什么。”

老子思想精髓: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所以说,世间万物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衬托,相互交叉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也就有死,有乐也就有悲。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丑便随之而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善之所以为善的时候,恶也就出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当其中一面走到尽头,就会转化为另一面。正所谓物极必反,盈满则亏。这就是事物的普遍矛盾,矛盾和转化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而且这种矛盾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这就是所谓的“道”。

正因为看到了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和物极必反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即使获得了某种成功,也不应该居功自傲,而是懂得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对成败荣辱淡然处之。否则将会招来灾祸,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功臣因为没有做到“功成弗居”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对于那些经常受到挫折,经常失败的人,也应该报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只要踏实前进,总结经验,乐观向上,终会触底反弹,从失败走向成功。正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而想要做到“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就要克制我们内心的无穷欲望,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什么是自己能得到的,明白自己应该得到多少,知足常乐。正因为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圣人少之又少。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圣人的智慧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学习工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