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之前,先避开这些坑

一谈起保险,无论是抠脚大汉还是小鲜肉,大都会来一句——“卖保险的都是骗子,保险都是骗钱的。”

每次都到这句话都不得不长叹一声,好好的保险,在我大中华怎么就成这样了,比如在朋友圈,就经常看到这些:

买保险之前,先避开这些坑

这一看就是无中生有,消费哀伤,这种公布大客户隐私的事情,很得不偿失,正经的保险公司一般不会这么做。

还有这种,最常见的坑人套路,说是什么如此性价比的产品已经快停售了,“请抓紧来找我”:

买保险之前,先避开这些坑

而一年接一年,性价比高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多,保险产品只会越来越丰富。“停售”这个套路,几乎每年都有,还是要警惕。

再或者是好好的不知咋搞的,存个款变成买保险了,光是百度上关于“存款变保单”的搜索结果 ,就有600多万条:

买保险之前,先避开这些坑

所以大家对保险很反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保险为什么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口碑最差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与其说骗人的是保险,还不如骗人的是卖保险的人。

其实保险的诞生之初的本义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发展到今天,其本质也是人们在面对风险、转移风险、降低损失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大家所看到的负面新闻。

至于大家为什么会说保险都是坑,除了像以上那样忽悠人的例子很多之外,主要是还没搞清楚保险“保什么”和“不保什么”,最后造成了误会。

我们都知道,保险就是一种商业合同,它是受《保险法》和《合同法》保护的,所以大家只要仔细地阅读保险条款,就会清楚自己买保险“保什么”和“不保什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是保险文件冗长如天书,要么看不懂要么没空看,要么就是直接听保险代理人讲

,这里就不排除有些保险业务员出于自己业绩的考虑,故意夸大保障范围、产品收益等。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保险业务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你想想,很多刚入行的保险业务员培训半个月就上岗了,专业能力不够,也是很正常的),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的。

但无论如何,保险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众筹博得是眼泪,保险赢得是尊严。”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或家人生病或出交通意外之时,是通过到处发众筹链接的方式让别人来帮忙。

所以,保险有必要买 ,但这些误区务必要绕开:

1.买保险只找熟人

找靠谱的人买保险这没错,但不代表熟人就一定是对保险非常了解或保险专业很强的人,买保险只敢找熟人买的潜台词是:我哥/我弟/我姐妹的同学/我邻居,总不会骗我吧?

保险公司有很多销售话术,很多新人可能培训十几天就能上岗销售了。如果你因为不熟悉保单内容,也不太愿意花时间研究学习保险,一厢情愿地想通过熟人来解决你的问题,那么这样风险很大,而且有很大几率买到不适合自己 " 保障需求" 的保险。

很多人有盲目从众的心理,以为熟人买了自己就可以跟着买。实际上不同家庭的人员结构、预算、身体情况以及风险偏好都不同,适合别人的产品,真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所以保险商品一定要规划适合自己"需求"的来买,无论是亲戚推荐的,还是朋友买过的,都建议先仔细分析一下,不要盲目出手,买了又退是要亏损不少钱的。

2.大公司的保险才是好保险

中国就有银行破产过(具体可以查海南某家银行的新闻),但保险公司尚未有倒闭的纪录; 根据《保险法》第88条的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所以不用过于担心说名气小的保险公司就一定不行,即使有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善的状况,自己的保险权益还是会有保障的。

我们判断”好产品“的标准一定是这个产品非常适合你,我们老是被”便宜没好货“这句话误导,其实大保险公司的贵保险,未必对你而言就一定是“好货”就算你认同某家保险公司,也不能闭着眼买。比如某安的重疾险,同家公司、同种产品的价格,可能有接近1倍的差距。

3.买保险只买重疾或意外,其它都不买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而言,一旦患上重疾或发生交通意外,后果确实是不敢想象的。

但有人期望通过一份重疾险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看起来好像是简单省事、保障全面了。不同的保险有不同的作用,一份保障完善的保险计划是一个组合。意外险、重疾险、定期险、医疗险,怎么实现优化组合是必须了解的事项。

光是重疾险还能演化出来十几种类型:消费型、返还型、分红型、万能型、多次赔付、提前给付等等;再比如对有些人来说,年金险不是很有购买的必要,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管理金钱、规划人生的极佳工具。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期望只通过一份重疾/意外险来解决所有的保险问题,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