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喜欢我请加油讨厌我请继续


范文程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17世孙。他的太爷爷做过明朝的兵部尚书。然而作为明朝官宦子弟的范文程,却背弃明朝,主动投降了满清,并且一生死心塌地跟随大清,这是怎么回事呢?

(范文程剧照)

这就要说到明朝严格的科举制,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明朝,想入仕为官,如果没能考上进士,其他一切免谈。

范文程从小勤学好读,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他累考数次,才在18岁时考了个秀才,此后数次参考,都名落孙山。

当时的明朝,一方面朝廷内部动荡,宦官当道;另一方面吏治腐败,天灾人祸不断,已呈现出一派迟暮之景。

而努尔哈赤却在关外东征西战,不但统一了建州女真,还在盛京建立了后金政权。

对于范文程而言,中进士对他而言遥遥无期。因此想要效力于明廷,他根本没有资格。

那么,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会怎么做呢?

在范文程看来,明朝也好,后金也好,就相当于两家公司。良禽择木而居,他认为后金势力凶猛,很有可能取代明朝。因此,在努尔哈赤向明朝宣读“七大恨”的檄文,并开始攻打抚顺时,便迫不及待地主动投降了努尔哈赤。

范文程的出身和学识,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善待,甚至他还对后金大臣们说,范文程是名人之后,大家一定要善待他。

(努尔哈赤剧照)

不过,努尔哈赤毕竟是武人出身,虽然在他攻打明朝的征战中,范文程一直随征左右,为他出谋献策,却只得到了一个章京(类似于文书)的职位,并且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8年。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在众人的拥护下继承了汗位。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一样,他重视读书人,并为之建立了文馆。

范文程得以入职文馆。很快,他凭着出色的文采得到了皇太极的重视,被委任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从此成为皇太极的谋臣亲信。

范文程确实是个人才。他不光知天文地理,还能披甲上阵。在征战明朝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常常先是招抚,招抚不成,便率枪炮手进行围剿。在剿杀明军的过程中,他毫不手软,因此深得皇太极赞赏。再加上屡有战功,于是被授予游击之职。

对于皇太极的厚遇,范文程亦是为之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对明朝那些有影响力有能力的官员,他想方设法进行策反。在他的劝说下,孔有德、洪承畴、尚可喜等人都归降满清。这不仅有效的瓦解了明军势力,打击了明军士气,还壮大了清军实力,为满清一统天下,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多尔衮剧照)

1643年,皇太极因病去世,范文程继续得到多尔衮的重用。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以驱赶大顺军为由,迅速入关,进驻北京。

同时,范文程很注意安抚民心。不仅轻徭薄赋,还处处为民谋利,推行了许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他又制定了一系列朝廷制度,完善清廷官职等做出了许多改革,为满清稳定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荣居满清第一文臣。

到顺治亲政后,德高望重的范文程,又被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并官升一级。

随后,范文程以病体缠身为由,打了退休报告,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虽说退了休,但顺治对范文程多有关心,不光画了他的像放在宫里,还在他病时,亲自尝药侍疾。

1666年,70岁的范文程走完了他的人生。康熙不仅亲写祭文,将其厚葬,还赐谥号“文肃”。

可以说,作为满清的开国功臣,范文程的结局已经是非常完美的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范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汉奸。

这小子还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家里也深受大明的优待,曾祖父曾经官至兵部尚书。

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在辽东居住。可惜随后多年时间,范文程没有进学,始终是一个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权,但无法做官,不能满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欲望,也不能发挥他的才能。

当时辽东属于文化荒漠地区,范文程在哪里尚且不能进学,考中举人之类,在全国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就是因为范文程明白走科举考试,很难在大明出头,而满清急需要汉人谋士,这才决定背叛祖国。

所以,清军攻占抚顺以后,范文程主动去投靠满清,成为满清麾下的大汉奸。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大喜,对手下人说:“这可是名臣的后人啊,你们可得对他好好尊重啊!”

为什么努尔哈赤这么说?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书的重孙子,范仲淹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当年满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没几个识字的。

在捧着本《三国演义》都能当军官教材的军队里,范文程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算是一流学者。

这说明,范文程非常擅长投机,他投的很准,很快成为皇太极心腹。

诚然,范文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对于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堪称开国重臣。

但此人身为汉人,投靠异族甘做鹰犬,反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实属人品低劣的民族败类。

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其实同汪精卫没啥区别,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军围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再比如,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满清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军事举动,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献策先,不知道多少汉人因此被杀。范文程的官帽红缨上,染满了自己的同胞的鲜血。

其实范文程投靠满清之前,满清在东北已经胡作非为,大肆虐杀辽东汉人,侥幸没死的也被他们当做奴隶。就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也主动去投靠,说明此人对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个无耻小人。


自然,范文程过的也不是很好。满清是异族朝廷,实权派众多,互相倾轧,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斗争中,几次差点完蛋。

更倒霉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奇耻大辱。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

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

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死去多年,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献过满清政权把他列为贰臣。

乾隆这小子倒是直来直去。他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们当做是一条狗。


萨沙


其实范文程及其后人在清朝混的很不错。

由于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毫无保留的忠诚;因此爱新觉罗家对范文程家的回报也很丰厚,范文程死后留有范承斌,范承谟,范承勋,范承荫,范承烈,范承祚等六子,其中次子范承谟官职福建总督,在三藩之乱时被耿精忠杀死,清朝后追赠他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三子范承勋先后担任了云贵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高官,长子范承斌虽然没有担任过什么特别高级的职务,但是也被受封子爵。五子范承烈功绩不显,但是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在康熙朝也担任过兵部侍郎。

也就是说,范文程死后,他的六个儿子里最起码有三个儿子担任过从二品以上的高官,这在清朝堪称异数,这种情况在汉族官员里只此一例。到了范家第三代,依然是享受着皇室的特殊优待。

范文程的孙子范时崇在康熙朝官至浙闽总督、兵部尚书;范时捷亦任陕西巡抚、汉军都统,虽然范时捷后来牵连进了年羹尧事件,但是由于当时范家已经没有人在朝廷内担任三品以上官员,因此号称铁面无私的雍正皇帝说:范氏子孙竟无现居大员之人,范时捷尚非弃才可比,又认命他担任了古北口提督事物。

范文程的另一位孙子范时绎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工作不努力,懈怠,贪污,本来是要被重判,甚至是判处死刑的,但是雍正皇帝考虑到范时绎是范文程的孙子,竟然把范时绎无罪释放,还让他担任了副都统。后来在乾隆朝,还升了范时绎的官职,认命他担任了江西巡抚、汉军都统。

乾隆朝中期,这个时候范家有点凋敝,没有什么人才,最能干的范时纪也只担任了员外郎的小官,结果被乾隆发现,竟然下旨称范家是八旗大族,但是现在他们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担任高级职务,因此破格提拔为汉军副都统。

嘉庆时,范宜恒亦官至户部尚书。范建丰官吏部侍郎。范建中任杭州将军。乾嘉年间,汉军破格用满缺者极属少见,汉军世家范文程的子孙却能享受此殊荣,如范时纪曾任满洲户部侍郎,范宜清曾任盛京工部侍郎,范建丰亦曾补满缺。可以这么说,范文程以及家族所享受的这种优待,在清朝三百年间 范氏家族的地位丝毫不逊于那些满洲贵族们。

至于为何范文程会忠于大清?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对于范文程来说,皇太极解放了他的奴籍,并视他为第一谋士,并常言范章京知道否?范章京怎么看?而且顺治、康熙都曾厚遇范文程,例如赐药、画像,康熙都曾亲自为范文程端药,并赐元辅高风牌匾。

再者,汉官集团是牵制满洲军事贵族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清朝入关符合汉官集团的利益。因为说到底,不管满洲人如何能打,最后治理天下还得用儒家思想,还得用汉官。所以由不得范文程等汉官集团死心塌地的效忠爱新觉罗家。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范文程何许人也?清朝第一汉臣,四朝元老!

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清朝的建立和问鼎中原范文程都算得上功勋之臣。当然,他也因此被许多后人成为是汉奸,民族败类,被归类于洪承畴、钱谦益,这样的无骨气的文人之列。

但事实上,他们不一样!

史上文人分三种,一种是忠君爱国,不事二主,如文天祥;一种是见风使舵,贪生怕死,如钱谦益;第三种是功利心很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终生,其他的全部不管,说的就是范文程。

范文程出生于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期的朝廷是宦官把持,奸臣当道,朝里朝外一团糟。没有好的统领者,地方官员称霸一方,把老百姓压迫地揭竿起义。老百姓吃不暖,睡不好,更别说能够一展抱负,出人头地了。

范文程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在看到老百姓有家不能回,有学不能上,有理想却没有实现的可能之后,明白了这样的王朝不会有太长的寿命,跟随这样的朝廷混日子,自己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要知道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但后来却始终是个秀才。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不能接受的。

而当时,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给了范文程一心希望,因为无论是从整治军队很严明,还是国家治理和谐,都要比明朝棒。范文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以让自己一展拳脚的希望,于是他投靠后金。虽然努尔哈赤为外族人,但是,在这里,他能够得到重用,努尔哈赤看重他,这叫知遇之恩!

他的政治理想和才华得以施展,英雄如若能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将为之放下一切。这应该是他忠于清朝,效力四代君主的主要原因吧。

至于那些为了让老百姓脱离苦海,为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稳定的生活,带来幸福的日子,跟着努尔哈赤这样一个被英明的统领者,要比为了保卫一颗根须早已腐烂的大树,而让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要强很多这些大义之言。

就有点洗白的嫌疑了,因为当时的后金在制度上挺落后的,更像是一个部落联盟,抢劫,杀人,奴隶,这些随处可见,相较于烂到骨子里的明朝,后金仍然算不上希望。其只能是算作一个能让范文程施展抱负的平台!

还有人说对于放弃自己的国家而为其他国家效力,这并不是范文程所想看到的,不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够不顾自己被后代骂,也要为了广大的老百姓谋平安,谋幸福;宁愿担着一个卖国贼的名义,这样的气节,这样的度量,这样的谋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个也比较过了,不能因为他范文程是范仲淹的的后代,就给他带上一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帽子啊!作为一个秀才,忠君爱国乃是其必备的本质,显然范文程没有,所以这个汉奸的帽子是摘不掉了!后来漂亮媳妇儿被抢,戴绿帽子想必也是报应!

当然了,相比于钱谦益,洪承畴这样拿着国家俸禄优待的朝廷官员,范文程的投降倒还没那么不可接受,毕竟他当时只是一个穷酸秀才,没有受到明朝什么恩惠。再者他身处辽东,其对于女真人的接受度本来就比关内要高,投降倒也情有可原。

只能说,他没那么伟大,但也没那么可耻!

总的从历史来看,范文程能够投靠清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弃暗投明,奔向光明,至少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样,他的抱负至少是实现了。不过讽刺的是,他一心忠于清朝,最后却被乾隆这个大猪蹄子给放进了《贰臣传》。


白话历史君


范文程投降大清是因为在明朝混的不怎么样,当时也就是个秀才吧,因此志大才疏的他对明朝一直心里有一股怨气。当抚顺被皇太极攻破的时候,他就和他哥两个人主动去投靠皇太极的,帮皇太极建立一整套和明朝相似的制度,还尽力为满清出谋划策对付明朝,完全把自己当满人了,各种对付明朝。因此对于明朝来说这种人就是汉奸!汉奸!汉奸!而且还是彻彻底底的汉奸!

抚顺陷落,范文程主动投靠皇太极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他是范仲淹十七世孙,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1615年18岁的范文程成为沈阳县学的生员(秀才)。1618年,皇太极带兵攻下抚顺,范文程和哥哥范文寀共同去见皇太极,毛遂自荐,愿意为满清出谋划策。据说当时皇太极攻抚顺的时候,有一天有两个书生去拜见皇太极,皇太极问他们是谁,来做什么。书生说,我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无凭无藉。今因陛下崛起满洲,故不避斧钺,效毛遂自荐来见陛下,陛下如爱惜人才,下臣当尽毕生之力,上辅明主。就这样范文程投靠了皇太极。

为满清对付明朝出谋划策

范文程当时满清作用非常大,皇太极也很信任他,任命他为内秘书院大学土,官爵晋升为二等甲喇章京(意为参领)。满清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文程任固山额真(旗主)”。而皇太极不让其离开文馆,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每逢遇到军机大事的时候,皇太极都会问这事范章京知道吗?怎么不和范章京商议一下?当听到底下人回复说这事范先生也是这么说的,皇太极才批准办理。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这时候范文程看到中原动乱,就向皇太极建议出兵伐明,夺取大明江山。皇太极一听到范文程的建议也极力同意这个想法,积极准备出兵攻打大明。范文程这个建议对满清入主中原这个战略方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653年,范文程看到清廷已经夺取江山,对于汉人的政策方面建议朝廷用人制度由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方面的转化,在举荐人才方面对满汉官僚做到了一视同仁,使汉族官员在举荐人才这一重大事项中与满族官员享受了同等的待遇。

功成身退

在清军入关中原后,由于当时摄政王多尔衮权力欲望膨胀,当时孝庄和顺治皇帝都要仪仗多尔衮势力,而范文程是皇太极心腹之人,见到这种情势不免有政治气节和立场,因此就渐渐被排挤出议政之外。到顺治十年(1653年),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朝廷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总之,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汉奸,身为明朝秀才偷靠满清,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卖国求荣;投靠满清,忠心替满人着想,用尽办法打汉人。对于清朝来说,无疑他是满清的第一功臣,从跟皇太极开始,替他建立一整套制度、仪式、军机大事出谋划策等等,范文程为清朝开国在招揽人才、发展经济、改革体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山中茅店


每当看到范文程这仨字,我都想骂一声:狗汉奸!我呸! 骂完了接着写。

范文程这家伙,祖上倒是有点来历。他的老祖宗是范仲淹,就是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北宋名臣。


老范作为一名抗击西夏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一直被后人歌颂。 也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突变,范仲淹的子孙传了十七代,凭空冒出范文程这么个玩意儿。

万历二十五年,范文程出生在辽宁沈阳,从小就比较聪明,也喜欢读书,十八岁的时候,和哥哥范文案一起考中了秀才。

要按一般的剧情发展,妥妥的就是一个未来的有为青年。可惜,考中秀才后,科举之路也就到头了。以后再怎么考,也没考中举人,更别说中进士了。

范文程:


老范家在明朝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属于官宦世家。他的太爷爷就当过兵部尚书。而且由于是名臣之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对他们家也都能高看一眼。 年轻的范文程科举失意,没办法爬进官场,估计心灵受到严重打击,心理就扭曲了。

万历二十七年,满清(当时还叫金,一般称为后金)攻打抚顺。范文程认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哥俩就主动投靠了努尔哈赤。

注意,主动这个词要圈起来,要考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当时明朝政治腐败,朝纲败坏,范文程认为群众活得苦哇,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投靠大清。

这种把他描述成忧国救民的抹白简直是胡说八道。 拜托!要知道当时这家伙才二十一岁哎,说他有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的觉悟,你信吗? 咱们看看他自己说的吧!

“下臣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无凭无藉。今因陛下崛起满洲,故不避斧钺,效毛遂自荐来见陛下,陛下如爱惜人才,下臣当尽毕生之力,上辅明主。”(《清宫秘史》第十回)

就范文程的那点货,在明朝是排不上号的。可在后金,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要知道后金根本没多少人识字的,急需各类人才。这个范文程也挺会忽悠,见了面一通话,让努尔哈赤开心得不得了,和手下人说:你们看,名人的后代就是不一样,以后你们要好好跟他学,多尊重人家!

客观的说,在治国方面范文程还是很有点能力的,特别是皇太极继位后,对他更加倚重,他也在治国和军事参谋方面为满清做了不少事。

在满清和大明的历次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杀戮同胞,以同胞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没少干危害国家民族的事。

哦对了,他现在的国家不是大明了。 你再蹦哒得欢,人家正经的主子还是把你当条狗。

虽然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但是在内部斗争中,他得罪了多尔衮和豪格等人。在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就差点陷入阿达礼、硕讬的谋反案丢了脑袋;更气人的是,他老婆被多铎抢走了。

而据《中国通史》记载,尽管身遭故主被戮、爱妻险被欺凌之双重危难,这家伙仍然以大局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这一紧急关头,献计献策,立下了殊勋。

范文程和妻子:

这是啥?这就是汉奸,这就是贱! 这条狗如此忠心,如此好用,当然得给点骨头。所以,这家伙当上了内院大学士,几个儿子也都封妻荫子。 事实证明,对于汉奸,主子内心还是鄙视的。就算给它点肉吃,也不过是利用他而已。

范文程死后多年,乾隆时期给他立传的时候,乾隆钦点,把他列入了《贰臣传》。 范文程有一个梦,他想和自己的北宋那位祖宗范仲淹一样,在死后得到“文正”这个谥号,这个梦想他最终也没有实现。

因为他不配!我呸!


刚日读史


范文程效忠大清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在明朝混得不好,满清这群从原始社会过来没多久的人可以让他实现政治抱负。

抗日剧我们都看过,那些阿谀谄媚、点头哈腰喊着“太君”的人,便是范文程之写照。


范文程出身名门,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震彻古今,范文程却在清军兵临城下时选择了投降,而且,这是送上门去请人家收下,与他一起请降的,还有其兄范文寀。

范文程在大明只是一个秀才,要进阶何其之难,去了满清就不一样了,努尔哈赤闻其归,喜不自胜:“此即名臣之后,汝皆以礼待之。”

一群五大三粗的军旅大汉有了智囊,那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清军对明军的作战也屡屡取得胜利。

看吧,还是鞑子慧眼识珠,你们大明不重视我,是你们的损失。


范文程一手制定了满清初期的各项大事方针,促使其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变。对满清而言,范文程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催化剂。

范文程不仅参与政务,也曾奉命领兵,并劝降大明将领,比如孔有德、耿仲明。

顺治元年(1644)年,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

范文程对大明的痛恨,似乎比满清还要强烈,大明多存在一天,他就多痛苦一天。

事实上,满清贵族还真没有统治中原的想法,他们也不觉得自己会成功,打进北京时,豫亲王多铎甚至还主张返回东北。


有了范文程,大清灭明之心渐炽,逐鹿中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范文程之结局。

范文程先后效忠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还有康熙,是妥妥的四朝老臣。

皇太极继位后,范文程深受器重,俨然是文臣之首,乃授内秘书院大学士、二等甲喇章京。

崇德八年,皇太极猝崩,多尔衮权势骤然膨胀,满清朝廷围绕帝位展开了激烈争夺,范文程不敢开罪多尔衮,也不敢得罪豪格,于是选择了隐退,两不相帮。

在这一时期,多铎抢走了他的老婆,范文程纵有怒火在胸,也不敢发作,论地位,论权势,他跟多铎可差远了。


及至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范文程即被起用,顺治九年,范文程晋一等子,授议政大臣。

顺治十年,范文程退休,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帝命人去范文程家里给他画像,然后拿回宫,不时观看,可见圣眷之隆。

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谥“文肃”。

生入中枢,死加上谥,范文程这辈子是不亏了,不过作为汉奸,他手染无数同胞之鲜血,以汉家子弟之血肉铸其功勋,可谓无德。

乾隆都看不过去了,称其为“贰臣”,并列入《贰臣传》,谓其“大节有亏”。


事实上汉奸的命运也多如此,强敌入侵,则俯首背主,没有气节不说,还以出卖同胞为荣。

这样的人固然可以身居高位,却不大可能被看得起。一日为狗,则终身是狗。


浮沉于史


范文程是谁?有人说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呸!范仲淹若真有这后代,早就托梦将这犊子给骂个半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范仲淹当年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个范文程,满脑子只有他一人的荣华富贵。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之前,他已经考上了秀才,据说饱读诗书,则老祖宗的岳阳楼记不会没读过,然清兵一攻进沈阳,他就摇尾乞怜,主动——请注意是主动,根本就没人强迫,也没人招引他!是他自个去见努尔哈赤,要做汉奸。

然而,虽然他摇尾乞怜,满清根本就不在乎这厮。九年之后,范文程在后金依旧啥都不是,在皇太极的文馆里混碗粥喝而已。当然他不能这样下去,要不然岂不是汉奸白当了。

于是他弃笔从戎,跟着清兵上战场,在大安口城一役中,他带领枪炮手,打死了很多明军战士。随后又奉命驻守遵化,从此才真正有了一个职位,叫做游击世职。

随后,范文程又充当说客,游说大凌河城的明军投降,还真的成功了一次,皇太极因为这个缘故,赏赐给他妇女十七人、男丁七十二名、马二匹、牛二十四头、驴二十一头。

再往后,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的归降事宜也是他操办的。

正是因为这些缘故,范文程终于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提拔他做内秘书院大学士,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

但不要以为皇太极给范文程抛了几个媚眼,范文程就真的变成后金的诸葛亮了!事实上,他依旧还是满洲人瞧不起的一个汉人(虽然做了汉奸,入了八旗,但依旧被鄙视)。转眼皇太极便死了,多尔衮掌权,范文程被拨到镶黄旗。

这一来,范文程的倒霉日子就来了,多铎有十二个老婆,却还看中了范文程的女人,按照当时满人的规矩,他是旗主,范文程是其旗下臣子,多铎要抢他的女人,范文程还得陪笑说抢得好。

当然这事最终还是黄了,因为诸王贝勒包括多尔衮在内,都觉得多铎过分了,你抢谁的女人也不能抢老范的啊,而且那女人又不是真的很漂亮,你无非就是想羞辱老范而已。

所以最终,罚了多铎一千两银子,夺其十五个牛录。

多尔衮给老范撑腰,那老范就得给大清国出招啊!这时候恰好明朝不行了,范文程这就给多尔衮出主意夺明朝的江山。五天之后,多尔衮便带兵出发,随后吴三桂派使者来借兵,说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给破了。这个时候多尔衮还犹豫要不要进兵,因为他觉得明军战斗力不弱,李自成能攻破京城那战斗力一定更强,清兵未必是他的对手啊!

就是这个关键时刻,范文程告诉多尔衮:李自成就是个草包,清兵一定能获胜,而后乘胜追击,这大好江山就是你们的了。

此后大家都知道了,于是多尔衮对范文程很是信赖,当时他大有取代顺治得帝位之势,范若是加以配合,说不定就成了。但范文程很忐忑不安(原因看上面就懂了),结果失去信赖,被冷藏了。但这一冷藏,待多尔衮死后,又成了他东山再起的砝码。

最终,范文程还是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高官厚禄,一直到死。死的时候,已经是康熙初年。有人云:五千年华夏一朝毁,千古汉奸范文程。为了自己的功名爵禄,毁灭自己的国家,得此恶名,是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今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其千古名句。

范文程一生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对清朝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

现也有人认为范文程为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和祖宗,为异族效力,夺取大明江山,是个大汉奸。

明初范家祖上被贬沈阳,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城后,范文程兄弟谒见,努尔哈赤很器重范文程,努尔哈赤攻取辽阳、西平、广宁的战斗,范文程都随军参加并战功卓著。

皇太极即汗位,把范文程调到身边,深受倚赖,清军陆续五进五出,招降孔有德、破旅顺、收平岛、征服朝鲜、安抚蒙古诸部,都出自于范文程的手笔。

1636年3月,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上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范文程也殚心竭力,先后疏言废除连坐法,奏准更定部院官制。皇太极对范文程十分信重,言听计从。

饱受战争创伤,百废待兴,范文程向皇太极建议,通过办学校和进行考试选拔人才,短短的几年间选拔、考取了数量可观的人才,特别是青年。这些知识分子,忠于清朝,成为许多大衙门的骨干力量,也是清统一全国的重要力量。

1643年,面对故主被戮、爱妻险被欺凌,范文程仍向多尔衮进言,打着为崇祯复仇名义的大旗,大举进兵,1644年在多尔衮进与止犹豫不定之时,命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大计,范文程一席话坚定了多尔衮收降吴三桂,迎战农民军,最终入居紫禁城内的武英殿,实现了入主中原的宏愿。

清军入城后,社会混乱,人心波动。范文程立即向摄政王奏称:"北京里一些人,假托搜捕乱贼,纷纷出面相互告发,恐怕会互相仇害,造成事端,应该禁止,"得到认可。

范文程为满汉民族化敌为友,说大清江山"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国也",随之下令:“李自成原本是故明的百姓,竟然敢弑君并暴尸,实在是天人共愤,法不容诛,今天下令官民为崇祯帝服丧三日。著礼部、太常寺以帝王的规格厚葬崇祯帝。"

面对清军初占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多尔衮入主中原以后,权势急剧膨胀,大有取代福临帝位之势。范文程蒙受皇太极特恩殊宠,知恩图报,誓死不忘故主,范文程托疾家居,此情当然引起多尔衮不满,从此范文程逐渐被排除于议政之外。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复职,1653年,范文程又上奏恢复连坐法,他认为,"此法实行,则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顺治帝下诏从其议。

1657年,顺治帝派遣画师去范文程家里画了他的像,放在宫内不时观看。

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美丽青春您真痘


英杰本自出尘凡,才堪王佐济云帆。

金鳞岂是池中物,巨阙胡为铗内弹。

刀兵指处旧旗鼓,帝业成于故江山。

谁言塞外清肱股,几度梦里汉衣冠?

――肥猫咏范文程


给大家讲讲这位清朝的开国功臣范文程。

说起范文程,很多人是恨之入骨,认为他是个大汉奸,背叛了民族和祖宗,为异族效力,夺取了大明江山。

那么,我们来讲述一下他的一生,分析他为什么会被清朝任用器重。

范文程的祖上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其千古名句。

明初,范家祖上被贬沈阳,一家就在沈阳抚顺定居了。
范文程喜欢读书,成为了县学生员。
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城后,范文程兄弟谒见,努尔哈赤很器重范文程,获知他是明朝大臣范鎞的


后人,专门告诉贝勒们,这是名臣之后,必须要善待他。

努尔哈赤是一介莽夫吗?连他都知道要器重人才,而绝不允许以民族和血统而搞歧视。

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努尔哈赤攻取辽阳、西平、广宁的战斗,范文程都随军参加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汗位,把范文程调到身边,参划方略。这就是皇太极那次绕道蒙古,远袭北京城的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明朝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再无还手之力。范文程率偏师掩护主力部队,为主力清理侧翼的隐患。

通过几次对明朝的深入进攻,范文程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确实打在明朝的七寸上
了。从进攻路线,补给,出师名义,收服方式都作了系统的安排。

清军陆续五进五出,明朝毫无招架之力,国力被虚耗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招降孔有德、破旅顺、收平岛、征服朝鲜、安抚蒙古诸部,都出自于范文程的谋划。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这是他真正

成为清朝的“国相”。
清朝准备给他一个很高的军职“固山额真”,但皇太极否决了,皇太极认为,范文程是国相之才,不能把才华浪费到一军一旅之中。


皇太极对范文程十分信重,言听计从,百般照顾。

这就是清朝君主对待范文程这个汉臣的态度。

如此大才,被满人做器重,对明朝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那么,咱们掏良心说话,假如范文程归属于明朝,能得到这样的器重吗?

范文程文武全才,若在明朝,混到最高,文是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

看看崇祯的内阁,崇祯执政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个,内阁成员陆陆续续五十人(有说五十一人)。

请问,这样的政坛,范文程能发挥几年才华?

再看崇祯的兵部,崇祯执政十七年,兵部尚书十四人,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留条小命都是祖上积德。

这还不算那几位挂虚衔的,像袁崇焕、孙传庭等。

请问,这样的军制,范文程就算做了兵部尚书,又能撑几天?他又能比别人活多久?

用则疑,疑则忌,忌则杀,这就是大明王朝对待文臣武将的态度,还能怪别人另择明主?
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仍然重用范文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范文程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向多尔衮进言,


要一统江山。

打着为崇祯复仇名义的大旗,清军进入了中原,直趋京师。
入主中原,举废官,承明制,轻赋税。天下甫定,开科举,收民心。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仍然被重用,屡进良策:


顺治十一年,历经三朝
,功不可没的范文程致士退休。
顺治也很恩遇他,非常照顾,给了很高的荣誉和礼敬。当范文程病重的时候,还亲自调理汤药给他治病。

康熙即位,让范文程主持祭祀太宗皇太极的仪式。君臣际遇,古今能有几人?范文程恸哭怀念。

皇帝是满人,功臣是汉臣,人家爱新觉罗家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的态度怎么样?

就怕货比货,再想想被某些人鼻涕一把泪一把怀念的那个大明王朝,是怎么对待自家的开国功臣呢?

当然,据说也不错,功臣生了病,明太祖也给过人家秘制的蒸鹅吃呢。

康熙五年,范文程病故,年七十岁。谥“文肃”,赐篇额:“元辅高风”。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一个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君王所任用,所信任,所器重,是多么的难得啊。

在范文程的生命中,能被努尔哈赤发现,是机缘;被皇太极任用,是相知;被多尔衮器重,是信任;被顺治敬重,是恩怀;被康熙推崇,是风尚。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难道必须像那些被朱明王朝疑忌,冤杀,刑剐,被曝尸荒野才算是忠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