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遐想——“重庆”号修复及服役改装推想考

1949年3月18-19日,起义后转移到辽宁葫芦岛停泊的“重庆”号轻巡洋舰(也是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战斗舰艇)遭到轮番轰炸,舰体严重受伤,根据中共中央保全“重庆”号的指示,留守人员在3月20日打开海底闸门自沉于葫芦岛。

1950年2月,国家成立“重庆”舰打捞委员会,配合苏联特遣小组开展工作。经过周密准备,打捞工程于1951年4月28日正式开始。5月16日,“重庆”舰出水。6月19日,军舰被拖至大连船渠工厂(今大连造船厂),23日进北坞。经初步检查表明,舰体合格;1部透平机齿轮联动机(共4部)已损伤;锅炉显见无损伤;电气设备、全部仪器、光学器材、通讯器材已不适用;主炮部分可修;高射炮需要更换。10月,应中国政府邀请,以普斯汀柴夫为首的苏联专家组到达大连,对“重庆”号进行第一次勘验,提出《关于修复“重庆”号的报告》,认定该舰可以修复,如果完成了所需修复工程,“重庆”舰将配合其他驱逐舰、护卫舰行动,继续履行作战使命。

12月至次年春天,以米哈依洛夫为首的苏联专家组来华,再次对“重庆”号舰的修复作调查勘验。在分析研究了所收集的全部资料后,苏联列宁格勒设计局认为,全部修复“重庆”号原有武器装置是困难的。最好的方案是利用现有舰体进行全部改装。初步方案是:安装2部透平机,航速30节,4座双联装130毫米主炮,8座5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采用现代化的通讯、航海及枪炮指挥仪,改装经费约2亿卢布,时间约4-5年。

然而,修复、改装之路到此戛然而止,由于修复费用巨大,最终重庆舰的修复工作遗憾的被放弃了,一代名舰最终晚景凄凉。

但作为一名舰船爱好者,总会想象“重庆”号修复方案付诸实施,修复后的“重庆”舰将会是什么样子?如今自恃画船水平已有所小成,故本着严谨考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在之前根据原厂改装图纸绘制的“重庆”舰线图的基础上“改造”出修复后加入人民海军的新“重庆”。

列宁格勒设计局修复方案

根据列宁格勒设计局提出的修复方案,“重庆”号修复后的武备为四座双130毫米舰炮炮塔和八座双57毫米高射炮炮塔。在当时的背景下可选择的双联装130毫米舰炮炮塔有两款:其一为1941年5月定型的Б-2ПМ,其二为1957年10月9日定型的СМ-2-1,但由于后者属于苏联的新锐舰炮,且定型时间过迟,“重庆”若按照计划时间修复服役(1955-56年)恐等不到该炮交付,所以主炮型号只能选择较老式却可靠的Б-2ПМ。

Б-2ПМ舰炮先后被“塔什干”号驱逐领舰、“火力”级驱逐舰、“快速”级驱逐舰采用作为主炮,经过二战战火的考验,该炮塔净重48.23吨,最大仰角45度、具有有限对空射击能力,供弹速度每分钟12发,最大射程25590米。面对台湾地区海军驱逐舰上普遍装备的美制MK30型127毫米单管舰炮和MK12型127毫米双联装舰炮(最大对海射程16459米),Б-2ПМ舰炮无疑在炮战中具有明显优势。四座炮塔推测会安装于“重庆”号前部的A、B背负式炮位、后部原有的Y炮位和拆除原高射射击指挥仪+285火控雷达后新增的X炮位上,配合OG-3M射控指挥仪,形成全舰的主要对海火力。

57毫米炮极有可能选择苏联海军战后研制的31ИФ-31БС5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该炮单管理论射速每分钟高达115发,但由于采用弹夹供弹,战斗射速一般为每分钟50发,最大射高8420米,有效射高5000米,平射弹道射程12900米,有效射程7400米。八座31ИФ-31БС推测将安装于二号烟囱后的原四座MK16双联装102毫米高平两用炮炮位、起重机两侧原两座四联装2磅高射机关炮炮位以及1号烟囱两侧原两座双联装20毫米“厄利肯”机关炮炮位。配合АМ3-57-2自动瞄准具和“舰旗1М4”对空搜索雷达,16门中口径高平两用机关炮将为军舰提供密集猛烈的防空弹幕,对来袭敌机进行有效阻拦。

低空防空和近距离对海火力则交由八挺安装在上层甲板的“达什卡”12.7毫米重机枪承担。原本的英式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由两座苏制39-10型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代替,保留新舰的鱼雷攻击能力。为了应付潜艇的威胁,在舰尾甲板安装四座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

导弹化时代的“重庆”舰假想

随着导弹时代的到来,作为主力舰的“重庆”也必然要进行导弹化和装备国产化的改造,只是考虑到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进度不一,所以设定导弹化改造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60年代后期,仿制自544反舰导弹的“上游-1”导弹定型,所以将双联装“上游-1”导弹旋转发射装置装上“重庆”舰将成为该舰改造的重点,出于降低军舰重心的考虑,原有的英式前、后桅杆,两根烟囱之间的上层甲板室以及起重机,全部八座苏制57毫米高炮,二号烟囱后部的一段上层甲板室以及X炮位上的双联装130毫米炮塔以及三联装鱼雷发射管都会被拆除。

原有的桅杆位置改装一座相对低矮的格子桅(前部)和一根单棒桅用以安装众多新型雷达和电子设备(354对海警戒雷达、751导航雷达、352导弹攻击雷达、“警-17H”对空警戒雷达等);两座导弹发射装置分别安装在一号、二号烟囱之间和二号烟囱之后的主甲板平台上,可左右旋转向两舷发射;保留一号和二号烟囱两侧的机关炮位并在原X炮位新增一座机关炮位,共安装五座国产61式双联装37毫米高射机关炮;在舰桥两侧各新安装两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高射机关炮构成类似051型驱逐舰的两层防空火力;舰尾的苏制深弹发射炮更换为国产64式深弹发射炮,并在舰首增加四座65式五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提高攻潜能力。

第二阶段为70年代末,“海鹰-2”舰舰导弹、76式双联装130毫米半自动舰炮以及用于应对中低空威胁的红旗-61舰空导弹都进入了装舰测试阶段,此时的“重庆”舰也已进入服役期的暮年,但由于该舰舰体空间大,平台稳定,适合承担武器试验平台的重任。具体改造措施为拆除三座Б-2ПМ炮塔以及OG-3M射控指挥仪,取而代之的是两座位于A炮位和Y炮位的76式130毫米舰炮炮塔和“球-50”稳定瞄准部位+343炮瞄雷达;空余的B炮位上安装一座红旗-61双联装舰空导弹发射装置(由于导弹尾焰的影响,舰桥两侧的四座61式25毫米高炮被拆除);两座三联装“海鹰-2”导弹发射装置取代了“上游-1”成了主要攻舰手段;电子设备方面:“警-17H”对空警戒雷达被515对空警戒雷达取代;354对海警戒雷达被挪到二号烟囱前新搭建的格子桅上,空出的位置用于安装381三坐标雷达;舰桥后部新增的格子平台用于安装一部用于控制红旗-61导弹的ZL-1照射雷达;其余武备改动不大。

此景如果真的出现,“重庆”号很可能保持此状态直至退役。

但最终这些都成了脑海中的美好设想,虽然该舰在1951年8月7日被更名“黄河”号,以预储舰员为目的的“黄河部队”也编组完成,但因改装修复费用过巨,该舰一直在大连停泊待命,1954年11月海军决定暂不修复该舰,1955年“黄河部队”编制被解散,1957年本舰被批准报废,舰上锅炉、蒸汽机被变卖,舰体于1959年10月27日调拨给上海打捞局使用,计划装入被捞起维护至可用状态的原属“海容”号防护巡洋舰的蒸汽机改造成远洋救捞船,后因难度太大而放弃。1964年,以在渤海勘探石油的641工程指挥部成立,本舰舰体被调拨给该指挥部作为海上宿舍船,推测在文--革期间被拆毁。

涅槃遐想——“重庆”号修复及服役改装推想考

列宁格勒设计局修复方案

涅槃遐想——“重庆”号修复及服役改装推想考

导弹化预想一

涅槃遐想——“重庆”号修复及服役改装推想考

导弹化预想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