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創新互動,湖北建築業昂首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長江波湧連天雪,荊楚人歌動地詩。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湖北建築業40年以來踏著改革開放的鏗鏘足音,一步步做大、做強、做優,大步流星,呼嘯走來,歷經破繭陣痛,實現華美蝶變,從一個傳統的基礎產業發展成為湖北的富民產業和支柱產業。

秉承安全發展、誠信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如今湖北建築業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嬗變,緊隨江蘇、浙江其後,昂首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建築業蝶變為支柱產業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湖北國有施工企業500多家,全省年完成建築總產值不到80億元,當時由各路泥、瓦、木、石、漆等民間工匠組成的農村建築隊934個,從業人員6.8萬多人,完成施工任務22000萬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76萬平方米。

1995年,全省建築業完成產值227.41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178.51億元,集體企業完成33.71億元,其他經濟體完成15.19億元。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2000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54億元,屈居全國中下游。從2007年到2017年,是湖北建築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10年,建築業總產值呈勁爆式攀升,一年跨越一個臺階。2007年首次達到2000億元,2009年突破3000億元,2010年完成4344億元。2011年躍升到5617億元,闖入“5000億元俱樂部”,領先中部,全國排名第七。總產值年均增幅達28%,高於全省GDP增速,高於全國同行業平均增幅。2012年總產值躍升至6865億元,領先中部,全國排名第三。自2014年以來,湖北建築業連續三年總產值破萬億大關,全省年施工項目保持在2萬個左右。連續八年年總產值呈千億元遞增,2017年總產值突破13391億元,同比增長12.89%,是1978年的1170倍; 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新籤合同額1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二。2018年全省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5133.87億元,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這一組組不斷刷新的數字,正像一串串跳躍的音符,譜寫出湖北建築業的華彩樂章。不光總產值“翻跟頭”往上躥,建築業增加值佔全省 GDP 的比例也穩定在7%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城鄉建設走在前列

湖北知名企業雲集、專業門類齊全、建造能力一流、發展勢頭強勁,在房建、市政、高鐵、軌道交通、橋樑、冶金、水利、電力、設計、勞務等多方面堪稱“全國領先、世界一流”,打造了一大批“高、大、精、尖、新、特”亮點工程,完成了數以萬計的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大型建設工程項目,黃鶴樓、琴臺大劇院、湖北省博物館、武漢中心、武漢站站房、武漢市民之家、未來科技城、國博中心等一大批地標建築拔地而起,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湖北建設“脈動”日趨與世界同步,“鐵水公空”通達九州,連接海外,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祖國立交橋”。截止2017年,全省永久性橋樑2557座,其中,特大橋樑463座。僅武漢目前過江通道12條(含橋隧),過漢江通道11條(含橋隧),地鐵已開通8條線路,還有15條正在修建之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長江一橋、江漢橋作為兩江唯一通道後,其他的橋樑、隧道以及軌道交通均為改革開放40年期間的建設成就。大數據、雲計算、BIM、裝配式、工程總承包加速湖北建築業轉型升級。

建築業承載湖北省城鎮化進程的雙重使命,既作為重要的經濟引擎,又為全省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建築業是拉動湖北經濟的強大引擎,它帶動了5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和30多個大類、2000多個品種、3萬多個規格的建築材料生產加工,固定從業人員由2007年的130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260多萬人,大量吸納了農村富裕勞動力,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孝感建築勞務收入已佔全市農民純收入的20%,創造了“一年解困,三年建房,五年娶新娘”的農村致富奔小康模式,成為孝感市經濟發展的“臺柱子”,鄉鎮財政的“錢櫃子”,人民群眾致富的“錢袋子”。

■特色品牌矗立豐碑

湖北建築業既是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築的施工勁旅,也是搶險救災的重要力量和慈善公益事業的“領頭雁”。在歷次的抗洪搶險、抗擊自然災害、抗震救災活動中,以中建三局、武漢建工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建築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排頭兵、突擊隊的作用。在對口支援四川漢源災後重建工作中,我省援建的116個項目提前1年完成任務,創造了“湖北速度”;14個項目獲得四川省結構優質獎,3個項目獲得“天府杯”金獎,工程獲獎率位居全國援建省市前列,創建了“湖北品牌”。

以武漢新洲新八、新七建設集團等為代表的眾多建築企業致力打造“愛心品牌”,發展不忘家鄉,致富感恩社會,踴躍投入捐資助學、扶貧濟困、修路架橋等公益事業,累計捐款數億元。中建三局、二航局、一冶、武漢市政等一批駐鄂央企、國企通過BT、BOT、PPP方式,積極參與我省住建領域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受到社會普遍讚譽。劉雁飛、冷雙德、劉合炳等一大批民營建築企業家在成功積累了資本之後“反哺”家鄉,投資酒店、旅遊、商貿等其他產業,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湧現了一大批影響力強的全國道德模範、傑出工匠、慈善之星和致富能手。以孫東林為代表的“信義兄弟”集團發起的農民工維權基金會及誠信經營的壯舉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全省住建系統堅持“扶持一批”(專業、勞務等特色企業)、“壯大一批”(優勢企業和地方龍頭企業)、“穩定一批”(發展勢頭旺盛的大企業),通過做強規模企業和做大產業集群“雙輪驅動”,著力培育支持發展核心競爭力強的建築產業集群,建築業特色專業發展勢頭強盛。

建築央企引領創新、武漢橋建、新洲建築、鋼構集群、孝感勞務、大冶古建、石首防水、黃岡窯爐、凌雲幕牆、定向爆破成為湖北建築業“十大名片”。中建三局以敢為天下先、永遠爭第一的氣魄,聚焦高端市場、高端客戶、高端項目,深入推進“建造+投資”兩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承建了全國20個省區市第一高樓,不斷刷新城建地標;20萬人的“武漢建橋軍團”先後承建了國際國內1000多座橋樑,以大橋局、二航局為代表的建橋“夢之隊”風靡神州、飲譽海外,全國七成以上的橋樑都是“湖北造”; 中建鋼構、武船重工、團風鋼構等中部鋼構集群在新型鋼結構建築市場不斷搶佔行業制高點;有著“建築之鄉”、“慈善之鄉”、“教育之鄉”盛譽的新洲建企一年一度的慈善助學大會感動荊楚,聲名遠播; 黃岡窯爐年均完成產值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石首防水佔據國內55%以上高端市場; 大冶園林古建在全國同行市場擁有50%的份額。這些叫響荊楚、蜚聲中外的特色品牌矗立起湖北建築業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的一座座豐碑。

■企業成長全面提速

省住建廳有計劃地選擇工程質量優、市場信譽好、發展潛力大、綜合實力強的地方建築企業以及總部在鄂的中央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和服務對象,實施直通車服務,加速轉型升級步伐,在市場推介、資質審批、銀企合作、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重點指導和扶持。

一大批本土企業茁壯成長,高等級資質企業逐年增加。1985年全省建企2524家發展到2018年22767家,一級資質企業從2007年的246家發展到目前的1110家。其中全省總承包特級資質為26家,一半以上都是近幾年在資源極為緊張的狀況下,跟蹤培育晉級的。湖北建築業經營規模和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產值超過千億元的企業2家,產值過3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0家,完成5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2家,入選湖北企業百強的建築業企業佔28家。大部分重點培育的企業都發展成為湖北優秀施工企業。2000年以來,湖北建築企業獲魯班獎128項、國優獎82項、詹天佑工程獎75項。

■建築鄂軍“絲路傳奇”

湖北建築業立足湖北、輻射全國、拓展海外。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施工企業涉足省外建築市場,遍佈全國,其中東北、西北、華北等區域形成了我省建築業外拓市場的優勢板塊。特別是在走出去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亮點紛呈,發展速度快、覆蓋地域廣、業務領域寬、高端項目多。葛洲壩業務範圍覆蓋14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99個分支機構,走出去業務涵蓋能源電力、水利、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房建、市政和新能源等10個領域; 中建三局初步形成了“三片三線”(“三片”即南亞、東南亞、北非,“三線”即高端房建線、電力水泥工業線、交通基礎設施線)的海外市場佈局,在16個國家和地區有工程項目。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公鐵兩用大橋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承接的最大國際橋樑項目。中交二航局先後在沙特、利比里亞等8個國家和地區承攬工程多項。華新水泥在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多國簽署投資協議,水泥生產線項目可輻射中東多國。中國一冶、中冶南方全面打造業務升級版,堅持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建造營運商”和“以冶建為基礎的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為定位深耕海外; 中鐵十一局、中冶南方將高鐵、“四電”集成、城市軌道、工業製造等優勢品牌推向全球;鐵四院是中國高鐵標準的製造者,設計路程總長10000公里以上(佔全國高鐵里程一半),創造了時速486公里的營運實驗世界記錄,在中國海外首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項目亞吉鐵路中,實現了中國標準在海外的全面應用,創造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樣本;中南建築設計院、省工建、中建鋼構、中國十五治、寶業湖北、漢陽市政等一大批建築鄂軍充分發揮勘察設計、房建、市政、工業建築等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斬獲多項海外優質工程金質獎。

湖北建築企業已在全球150多個國家的房建、市政、水利、電力、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礦產、新能源等10餘個領域建成了一批批地標工程,用“國家隊”實力和“世界級”工藝,譜寫了遍佈五大洲、服務全世界的建築業“絲路傳奇”。

■轉型發展空間廣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建築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如2005年《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建築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2013年《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建築業發展的意見》,2014年召開全省建築業發展大會,2016年《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2017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2018年《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全省建築業改革發展二十條意見》,堅持每年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建築業打造成“萬億元產業”作出決策部署。在全國率先組建了“建築產業戰略聯盟”,對省內獲得魯班獎項目的企業省政府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堅持開展“優化建築業發展環境年”活動,強化行業服務職能,定期舉辦省外推介會、觀摩會、座談會和表彰會,協調解決了大量的外出施工、現場治安、企業融資、稅賦徵收等建築業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各市州相繼出臺了一批支持建築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全省上下形成了做大做強湖北建築業的共識。

“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湖北建築業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和堅定實踐者,當下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裝配式建築都將為正處在大發展、大建設的黃金期的湖北建築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楚天都市報記者耿毅 通訊員羅輯

4、5版圖片除署名的外,皆由省住建廳提供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武漢中心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黃鶴樓1987年首屆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2014年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新建武漢站2011年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楚天台1994年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武漢市民之家2013年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湖北省博物館綜合陳列館2008年魯班獎

转型升级,创新互动,湖北建筑业昂首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武漢琴臺文化藝術中心一期琴臺大劇院2008年魯班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