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房子作为国人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一些媒体常常用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房价健康程度,博取噱头。

被誉为网红城市的厦门,也难以幸免。有观点认为,厦门人口少,房价收入比高,不宜居。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厦门,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承载着一个“度假的梦”。厦门的安居乐业,名副其实,它目前的“状态”很好。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Part1

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作为中国海滨城市的厦门,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厦门六个区域都环饶着美丽的海岸线,可谓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

来过厦门的都知道,蓝天、大海、沙滩、“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乃是厦门的标配。

厦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盛开并各具风采。不管是宁静的鼓浪屿、百年香火缭绕的南普陀寺,还是美出天际线的环岛路,处处如画,让你忘却时间和地点。

厦门规模虽说不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小”,不仅让厦门齐聚能量,迸发出极强的潜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更是接连踏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城区规模从1983年的38.5平方公里,到2017年的348.23平方公里……厦门扩大的绝不仅仅是数字,更从一个匮乏落后的弹丸之地变成繁荣富裕的海上花园。

不仅如此,厦门是处于“江南”以南的闽南地区,在拥有南方的古典韵味之外,更添了几许欧风海韵。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可以说,其它城市享受不到的那种小资情怀、大海、老闽南风味、欧风梦,在厦门完全可以体会到。

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景观都属于一流,颜值对得起“海上花园”美誉,可以说厦门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也难怪厦门不仅入选2018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榜单,还上榜2019年全球最受欢迎的19个旅游目的地中的第二名。

厦门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得益于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在经济上,2017年厦门不仅人均GDP位居福建第一,还取得了地均GDP全国第五的排名。在交通上,它拥有发达的交通体系,海陆空更是通达四周,全面覆盖。

Part2

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运行通道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对于厦门房价,不可否认,早前在厦门房地产的销售当中,7成的外来人需求使得厦门楼市供应较为紧张,推动力房价的上涨。

但是随着楼市调控组合拳政策的持续作用,以及厦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定位,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厦门的房价已经回调至一个比较合理且稳定的水平,外来人购房的比例已经下调至3成,市场趋于理性,刚需、改善型购房群体更是得到有效释放,本地客群成交占比近七成。

在此期间,厦门所做的努力不仅仅于此,除了沿用2017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外,还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的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便民利民举措、人才引进及调整厦门市落户条件等举措。

在住房公积金方面,原政策规定,厦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单职工50万元、双职工100万元。政策调整后,提高了职工家庭特别是单职工家庭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其中职工家庭首次申请最高额度为120万元,第二次申请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并取消申请人的户籍限制。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还扩大了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增加了受益群体,使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也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红利。

在人才引进方面,比如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集美区政府今年修订出台的《关于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兑现,软件园三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将获更高的奖励和补贴。

不仅如此,厦门还调整完善该市有关落户政策。放宽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落户限制,放宽在我市居住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条件。

根据统计,此轮政策调控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到目前为止已持续两年多,调控成效显著,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运行通道。

Part3

圆宜居梦暖百姓心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如今的厦门不仅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更是已经蜕变为共享发展的安居乐业城市。

这些喜人的成绩与厦门的“用心”不无关系。

不管是从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还是从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丰富百姓日常生活,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厦门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切实发挥了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厦门已基本建立。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启动保障房项目建设至今,市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136亿元,厦门累计竣工交付的市本级保障性住房近5万套,平均一年交付约5000套;至今,各类保障性住房实际配租配售5.47万户,已解决15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为了彻底解决“居者有其所”的问题,厦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除了为居民提供比较稳定的住房来源,厦门的保障房政策还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从“福利性”向“保障性”转变,因此屡屡被媒体称为是全国房改的“厦门蓝本”。

与此同时,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厦门住房保障体系从“保低”向“保基本”转变。特别是面向非中低收入人群推出销售型保障性商品房,既满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起到“稳定器”作用。

陆地面积仅为1699.39平方公里的厦门,寸土寸金。然而为了让老百姓住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厦门却很“舍得”拿出好地块来建设保障房——现在规划的四个保障房地铁社区,选址均毗邻地铁站点,尽享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且每个项目规模均超过1平方公里。

保障房地铁社区的开工拉开了厦门探索保障房建设新模式的大幕:不仅要让住房困难家庭“住得进”,还要慢慢升级为“住得好”,共享发展成果。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厦门全市还将计划投资超400亿元,滚动建设4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推进翔安新店地铁社区、同安祥平地铁社区、马銮湾地铁社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至2020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以上。

如此宜居的厦门,不该被“误读”

如果您在厦门,一定会爱上厦门。厦门的美好,不仅仅是岛在海中,湖在岛上,山在海岛之上,更是这个城市为圆百姓的宜居梦所体现出来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